APP下载

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2018-08-17金慧玉杜丽华蔡昌兰赵洪亮

转化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室护士护理

金慧玉,杜丽华,蔡昌兰,李 琼,赵洪亮,刘 岩

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生命线。对不良事件原因的准确分析,有助于制订相应措施,以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1]。SHEL模式分析,又被称为“预先控制”,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最早提出,认为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受4方面因素的影响,即S(soft):软件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指护理人员工作环境;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相关人[2]。应用SHEL模式可全面分析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利于提出预见性、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有效地减少差错的发生[1,3-5]。本研究应用SHEL模式对11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生原因及特点,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各科室自愿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14例。采用医疗不良事件分级标准SH9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其中Ⅰ级1例,Ⅱ级21例,Ⅲ级31例,Ⅳ级61例。分类情况为跌倒43例(37.72%),病房设施安全10例(8.77%),静脉输液事件9例(7.89%),用药错误8例(7.02%),坠床8例(7.02%),物品传输故障6例(5.26%),管路滑脱5例(4.39%),针刺伤5例(4.39%),自杀及未遂3例(2.63%),其他各项17例(14.9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护理管理系统中提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全院各科室主动填报的11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

1.2.2 研究工具 应用SHEL模式,按照软件(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硬件(护理工作场所、设施)、临床环境、当事人及相关人4个项目,对不良事件诱发因素进行归类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发生不良事件患者情况 年龄:2~98(63.3±10.4)岁;其中男性70例,女性44例。疾病状态:意识清醒84例(73.68%),嗜睡10例(8.77%),意识不清20例(17.54%);危重患者18例(15.79%),具有自理能力者37例(32.46%),需提供帮助者32例(28.07%),无自理能力者45例(39.47%)。科室分布:病房系统95例(83.33%),门急诊系统4例(3.51%),ICU系统5例(4.39%),非临床及辅诊科室10例(8.77%),涉及35个科室。

2.2 发生不良事件护士当事人情况 年龄:22~38(26.8±9.5)岁;职称:护士77名(67.54%),护师31名(27.19%),主管护师6名(6.26%);工作年限:≤5年101名(88.60%),6~10年11名(9.65%),>10年2名(1.75%)。

2.3 用SHEL模式对11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布SHEL模式分析(n=114)

注:每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涉及多种原因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是增强软件实力的第一要务 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专业理论及技能素质等[6],是SHEL构成的软件部分。本研究应用SHEL模式对114例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表1显示,软件部分原因最多(58例,50.88%),提示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是发生不良事件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评估不足(23例,20.18%)。表现在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或变化评估不足、遗漏有价值的资料等方面。例如对跌倒评分低危(2分)的白血病患者,未告知需卧床,患者下床洗漱,致使突发一过性晕厥而跌倒。再如3例自杀或自杀未遂患者,既往有焦虑、抑郁病史或为肿瘤患者,而未对其做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估,因而对情绪变化关注不够,对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未予足够警惕。②业务能力不足(16例,14.04%)。由于专业技能不熟,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切口需注入玻璃质酸钠步骤时,护士将应在手术最后步骤使用的生物蛋白胶提供给术者,致使生物蛋白胶滴入切口内,胶体凝结,造成切口堵塞隐患。又如由于对疾病转归缺乏预见性,对留置腹腔引流管、尿管和PICC导管的躁动患者,只予以肢体制动,没有给予镇静处理和充分的固定,导致管道在患者躁动加剧时脱出。③个人自律欠缺(12例,10.53%)与违规操作(2例,1.75%)。表现在执行规章制度、流程不严格,交接不清、粗心疏忽。例如在输液、注射、口服给药时,发生备错外观相似药物、用错药物剂量、用错药物名称、发错患者等现象,8例用药错误事件皆如此。同时也表现在巡视不及时,未适时发现、处理静脉液体外渗,致使静脉炎症或坏死。④沟通不良(5例,4.39%)。主要发生在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畅。

要增强软件实力,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与能力。包括:①加强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评估技能、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判断及应急处理能力;②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三基培训,针对不同年资护士业务能力现状,进行分层培训考核;③将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相结合,提高个人自律性,强化护士对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只有把对护士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一要务来抓,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3.2 加强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与设施建设,是减少对患者伤害的硬件保证 表1显示,与工作场所设施缺陷、管理不当等硬件项目有关的不良事件(20例,17.54%),主要原因集中在:①安全设施不当(16例,14.03%),因床档不牢固、床护栏间距较宽等导致患者坠床;②住院环境安全隐患(3例,2.62%),因卫生间坠物导致击落伤,楼房护栏高度不够易使心理脆弱患者发生自杀意外事件,病员电梯故障给快速转运危重患者带来隐患;③安全警示不足(1例,0.88%),因地面湿滑等安全隐患存在时未做警示提醒致跌倒。

为确保工作场所、医疗环境安全,医院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同参与。①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保养、安全使用医疗仪器、抢救设备,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②护理与后勤部门定期检查病房、卫生间、病床等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定期检修设备;③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医疗场所、病房地面水渍;④对湿滑环境、高危药品等设置警示标识。只有各相关部门协力创造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才能避免患者就医住院期间受到伤害,为保证患者人身安奠定基础。

3.3 营造安全“临床环境”,是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力支撑 表1与临床环境相关的29例(25.44%)事件中,主要原因有:①对患者和家属宣教不到位(21例,18.42%)。回顾跌倒事件的发生过程,在大多数案例中,虽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了预防跌倒的宣教、告知,但其未能很好的掌握、遵从。因而如何提高健康宣教的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值得护管理者思考。②护理技术培训不到位(3例,2.63%)。因护士操作技术不熟,在PICC封管时发生端口开放暴露错误,反馈出技术培训不到位。③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不完善。因辅诊科室与急诊科室对某些工作职责分工不明,导致患者跌倒后的处置延误。④护理人力配置、安排不合理。因在中午护士人数较少的时间段,不能对坠床高危患者进行充分看护,发生患者坠床,反映出护理人力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⑤实习生带教不严。因对实习生缺失指导,发生用药错误。

从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看出,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系统原因,因此不仅要从护士身上寻找不足,还应从护理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等方面查找缺陷,采取对策来营造安全“临床环境”。①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②加强各层级护理人员业务培训。③根据工作实际,修订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流程。④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增加危重患者集中科室护士比例。弹性排班,增加繁忙时间段、重危患者多期间护士人力。⑤通过腕带识别、信息化办公识别系统的使用,强化防范技术支持。⑥多部门保障支持,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⑦严格、规范实习生带教。只有通过对个人和系统原因的综合治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才能为确保患者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3.4 患者及家属良好依从性与防护知识的充分掌握,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防护屏障 表1显示,在当事人及相关人项目中,除患者自身疾病原因外,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自身疾病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亦为重要原因,其中患者因素15例(13.16%),家属及陪伴因素8例(7.02%)。尤其在跌倒、坠床事件中,该原因成为其高发因素。

针对当事人因素现状,在降低患者危险因素管理中强调: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经常性、反复性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加大对其养成良好遵医行为的引导与督查力度,提高患者对危险伤害的预见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③特别加强对老年、儿童、病情复杂等跌倒、坠床易发人群的关注。只有营造护患共同参与、共筑安全防护屏障的氛围,才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应用SHEL模式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依此制定有针对性、预见性的防范对策,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科室护士护理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