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两个栏目”聚监督合力

2018-08-17

浙江人大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政温州市舆论监督

■专家推介

人大监督是一种制度赋予的监督,相比舆论监督,刚性成色更足。但目前的人大监督,与公众缺少足够互动,如何增强人大监督的开放度、透明度,亟须破题。当前的媒体报道,就其本质而言,是新闻宣传,体现党和政府的决策,把新闻作为一种辅助实施的工作。这样的功能,有它的必要性和限制性。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大是一只手,新闻媒体也是一只手,就单一的手来说,功能是有限的。如果合作起来,两只手可以发挥的作用比一只手要大得多。这是温州人大打造“两个栏目”值得肯定的地方。

《人民问政》被誉为温州版的“焦点访谈”。

《人民问政》《代表在线》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民生监督类时政栏目,始创于2003年9月。

“两个栏目”在我国新闻史上首开先河,实现了人大刚性监督与媒体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既交相呼应,促成“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在既直面问题又促进问题解决方面探索出诸多有益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据统计,近5年来,“两个栏目”共刊播700多期人大代表与百姓反映的民生问题,80%以上的监督类案例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了人大、媒体和百姓的“互补、互动、互赢”。

温州人大鼓励和推荐人大代表参与到“两个栏目”中去。

内容创新:从解决个案到促进社会进步

“两个栏目”是在习近平同志提出“法治浙江”决策背景下创办的。

2003年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不久,即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人大要做到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同年4月23日,习近平在淳安县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第一个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时,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代表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随即,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建立代表接待日制度的同时,酝酿在本地媒体创立人大代表监督平台。

于是,《实事面对面》(2012年9月改为《人民问政》)和《代表在线》栏目应运而生。

“两个栏目”的选题,由人大、电视台、报社和网站沟通商定。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选题会,“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是四方商定选题的基本原则。

选题重点关注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力求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某一个案来解决某一类问题,惠及百姓。

日常选题主要来自人大代表的建议,包括代表视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群众来电来信和网民在微信、微博、论坛上的帖子等。但凡内容涉及民生工程、行政审批以及环保、交通、教育等关乎民众的领域,即可列为独家报道选题。

栏目创办初期,为迅速提升知名度,内容主要以监督个案为主,为人民群众搭建了一个诉求正义的窗口,也解决了不少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

从2012年9月开始,《实事面对面》改名为《人民问政》,进行全面改版,更加注重人大代表的参与度和监督实效;更加注重帮助和督促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促进社会和谐与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从解决个案到促进制度健全与社会进步,逐步完善规范有序开展批评报道的机制。2013年6月23日,《人民问政》栏目播出《扭曲的生命急救通道》,报道了一起“黑急救车”转运病人,致使病人生命垂危的事件。节目播出后,温州市卫生局先后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处理了相关责任人,整顿了120急救中心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节目同时引起了国家卫计委高度重视,发文通报了这起事件,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整顿120急救中心院后输送病人的不规范问题。因一期媒体节目的播出,引发了全国性制度体系的完善,《人民问政》栏目收获无数点赞。随着“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全国的兴起,率先发力的《人民问政》栏目又一次成为全国各地的关注焦点,前来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

形式创新:从“三足鼎立”到全媒体同频共振

《人民问政》栏目每周制作一期专题节目,由记者现场采访和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在电视台演播室现场访谈相结合,周日晚上在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每期20分钟,重播2次。

《代表在线》栏目刊播周期开始为隔周一题,先由《温州都市报》以整版的篇幅,对商定的选题进行采访报道。见报当天,温州新闻网即邀请省市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在演播室与网民直接对话;次日,《温州都市报》再刊登网上对话和网民留言的摘要。

“两个栏目”以这种相对独立运作的形式延续了好多年,电视、报纸和网络因媒介不同而形成在栏目形式上的“三足鼎立”。

从2013年开始,《温州都市报》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先行先试,融合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传统纸媒转型为全天候滚动发稿,基本涵盖所有传播形态的全媒体平台。《代表在线》栏目与时俱进,借此增加版面容量和刊播频率,由原来的隔周一个选题改为每周一个选题,并借助“掌上温州”手机客户端、温都微博、温都微信等多种形态的媒体传播形式,进一步扩大栏目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时,温州新闻网把嘉宾与网民的对话形式改为视频访谈形式,让传播效果更具冲击力。《人民问政》栏目组同时管理一个名为“人民问政”的微信公众平台,不断向人大代表和广大网民推送栏目播出的报道内容。公众号上设置有“我要爆料”模块,可以直接接受投诉,成为栏目与受众互动最热门最有效的方式。

全媒体平台同频共振,在“两个舆论场”形成了双重舆论压力,使得监督效应更加明显。

2017年12月20日上午,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偕街道领导、部门负责人主动做客《代表在线》,借助栏目的影响力,在线解读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听取百姓诉求。截至当天14时,各个直播平台累计参与达50万余人次,收到留言和提问1487条,创造了栏目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纪录。

2018年温州市人代会期间,温州新闻网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融合优势,策划推出了《局长,请回答》等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媒体产品,请部门负责人围绕人大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和民生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推进问题解决落实,实现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人大代表跟随记者实地走访,为破解民生难题出谋划策。

渠道创新:从“现场问政”到每月组织代表走访

“办好《人民问政》《代表在线》两个栏目,建立栏目代表嘉宾库,完善协调沟通和问题督办机制,推动民生问题解决落实,实现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2018年3月29日,在向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说。

在每年举行的市人代会上,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均以一定篇幅介绍“两个栏目”的运作情况及监督成效。这种顶层设计极大鼓励和督促栏目组在监督渠道方面不断创新,并逐步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两个栏目”从创办之初,许多选题一旦确定,就邀请人大代表与记者一起赴监督部门或单位现场问政。有时甚至打出“组合拳”,推出系列报道,形成规模效应。

如2015年底,《代表在线》栏目推出《代表在线·年终访进度》系列报道11篇,邀请人大代表、市民监督团成员随记者实地探访,就温州奥体中心、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建设、旧住宅小区停车位改造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进行监督,并为解决民生难题出谋划策。

在演播室由人大代表进行问询问责,是《人民问政》栏目的常规形态。之外,《人民问政》栏目还采取“现场问政”的形式进行监督。

温州市人大代表郑奇芳在调研走访时发现,温州某社区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小区内虽设置了分类垃圾箱,实际上却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景区的管理、服务人员要尽快提高素质,要面向全社会招聘,选拔优秀人才,学会识人用人,加强培训,严格考核,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真正为“4A级”的景区服务。另外通过景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邀请优秀的旅游管理专家,详细地讲解了旅游接待过程中的服务礼仪实战技巧,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参训人员对游客服务有更深刻认识;同时景区从业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和提高服务水平,自觉规范观念和形象意识,自觉担负起景区形象大使的职责。

记者了解相关情况后,决定以人大代表问询为线索,进行跟踪报道,并于2015年6月7日播出了《愚弄居民的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的监督实效。

从2013年开始,“两个栏目”还每月推出一次“代表走基层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要求每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召集代表进行座谈,既能扩大栏目影响力,又能及时收集到更多鲜活的报道素材。

2017年,结合市人大代表换届,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由60位市人大代表组成的“两个栏目”嘉宾库,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定期召开代表嘉宾座谈会,加强经验交流,以此打造出一支高水准的嘉宾队伍。据统计,5年来,参与栏目网络访谈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及部门官员达1300多人次。

理念创新:从“马上解决”到助推制度化建设

舆论监督的成效,直接决定着栏目的生命力。“两个栏目”始终秉持“曝光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从选题、采访开始,就有意识地压缩被监督对象敷衍、拖延的时间,发现一个问题就紧追不舍督促解决。

主创人员坚持把受众关注度作为题材选择的重要标尺之一,适时、适度、适效地主动设置议题。在选题时,主创人员首先筛选出与政府职责相关的题材,然后评估报道时机是否合适,判断问题披露后是否具备解决的可能性,从而使批评性报道更富建设性,朝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的方向引导,使舆论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栏目组意识到,对于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复杂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反而不正常。为此,栏目因势利导邀请各方构建对话渠道,以公民协商方式助推社会治理制度化。

《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是温州市人大行使地方立法权之后制定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规,“两个栏目”在立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走访调研,栏目记者以独特视角透视物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剖析典型案例,连续推出18期跟踪报道,立法中的许多问题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2014年4月6日,《人民问政》播出了《死循环锁死审批之门》。

因需要修缮的房子还在已经过世的父亲名下,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的林先生竟无法获得审批。房管局告诉他,根据有关规定,要修缮房子先要申领房产证,申领房产证先要找到国土局过户土地证,国土局又告诉他,根据相关规定,先找规划局更改规划许可证,规划局又声称,要先过户土地证。林先生的申请竟成了一个死循环。

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仅林先生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督促相关部门修改完善了不合理的制度规定。

多年来,“两个栏目”在创新中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温州的《焦点访谈》”,深受百姓喜爱。不少高校新闻学院将“两个栏目”的运作方式作为个案教学;温州市委党校还把栏目刊播过的报道作为案例,不定期在中青班课堂举行模拟视频访谈。

“‘两个栏目’把媒体所需的一些制度资源和人大所需的沟通平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媒体介入社会矛盾化解的正确方法。”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评论说。

主任笔谈

寻找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最佳结合点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葛益平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都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代表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两者又有区别,各具优势。舆论监督的使命,在于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通过“曝光”来满足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建议权,虽然极具影响力却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一旦将其转化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监督,形成一种既有广大群众参与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又有法律规范所产生的权威性监督效果,就能极大地强化舆论监督的效能。

寻找人大监督与媒体监督的最佳结合点,就是优势的整合与力量的凝聚转化,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寻找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更加明确人大工作的着力点,体现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两个栏目”实现了人大与群众互动关系的创新。“两个栏目”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充分听取老百姓的声音,找准民生热点问题,制作、播出专题节目,并加强跟踪督办,找到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点,形成了推动问题解决的合力,实现了人大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如近两年来,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剿灭劣五类水、“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推进过程中,“两个栏目”精心制作专题报道30多期,取得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两个栏目”实现了人大宣传方法方式的创新。开设“两个栏目”,开辟了社会了解人大工作的新渠道,使人大对外宣传打开了窗口,人大监督从封闭走向公开,人大工作开放度、透明度明显增强,大大增加了人大监督与公众之间的亲和度,成为人大工作走向公众的一道亮丽“窗口”。

“两个栏目”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栏目坚持以人大代表为主体,为充分发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创设了新的载体。温州市人大专门组建60位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栏目代表嘉宾库,邀请代表参与栏目调研、点评和后续跟踪监督等活动,使人大代表有了更多的替人民群众说话,给“一府一委两院”提建议、意见的机会。人大代表和当事的政府官员参加栏目访谈,相当于进行当面的“询问”和“质询”,开拓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新渠道。

新时代,人大工作面临新使命。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栏目选题、活动策划、代表组织、节目制作、相关委室参与和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努力找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最佳结合点,推动人大制度在温州的生动实践,打造温州人大工作的“金名片”。

(图片由温州市人大提供)

猜你喜欢

问政温州市舆论监督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