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好样的!”
2018-08-17李卉嫔
李卉嫔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四川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大向西向南开放力度,不断与周边国家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017年岁末隆冬时节,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尼泊尔卫生部、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的大力协助与支持下,12月10日至19日,一支由四川省外事侨务办牵头,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组队的20人医疗队,赴尼泊尔开展义诊活动,《一带一路报道》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义诊期间,医疗队10天辗转6地5村,对环境卫生开展调研,开展义诊,累计进行环境卫生健康宣教2440人次、诊治病人约1200人次,覆盖人群4.7万余人。
在义诊现场,尼泊尔百姓赞不绝口——
“你们这么远能来给我们看病,我太高兴了。”“感谢你们!”“你们是第一支来给我们免费看病的外国医生,中国医生真好!”……
正如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杨时超所言,四川医疗队给尼泊尔百姓带来了温暖,也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医疗援助形象。
12月11日清晨,位于尼泊尔杜立克(Dhulikhel)市Badal Gaun村半山腰的Saraswati中学学生格外兴奋,因为他们听说有一支来自中国四川的医疗队将在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义诊,这些淳朴的孩子们以前从未看到过外国人,而对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村民来讲,外出就医不但会占用他们一整天的时间,可能还会耗去他们大半个月甚至更多的收入。
来自四川的医疗队和6名尼泊尔当地医生当天一早就风尘仆仆来到了Badal Gaun村,满面满身灰尘。他们来这一趟可不容易,从加德满都出发,汽车行驶两小时,山路颠簸,汽车只能到达Badal Gaun村三四公里远的地方,余下的山路只能步行到达。
义诊医疗队与尼泊尔当地医生和志愿者在Badal Gaun村义诊点合影。
一到目的地,医疗队成员顾不得疲惫,放下背包,脱下外套,立即开始布置义诊现场。几张课桌、几把椅子紧挨着摆放,便是临时的分诊台和就诊区,一间教室成为临时的药房,专门摆放从四川带来的各种药品,不到半小时,临时诊所搭建起来了,村民们也陆续从周边赶来。
Saraswati中學是Badal Gaun村所在镇唯一的一所学校,覆盖周边约2000人,这里环境卫生较差、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村里没有自己的医生、水源也极其有限。经检查、询问发现前来看病的患者大多有半年以上的病史,高血压、高血糖、关节及肌肉慢性病变占比极大,这让医疗队医生们感到震惊,他们明白病人的迫切需要,也深感责任重大。虽然身处简陋的就医环境,医生们的诊治却绝不含糊。测血糖、血压,听诊、问病史、排查病痛、分专科治疗及给出治疗建议、指导科学用药,所有医生都以负责、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人,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痛苦。
不管多苦多累,来自病人的微笑是医生们最大的满足。“真高兴你们这么远赶过来为我们治病,我以前总是觉得不舒服,从来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这次中国医生给我免费治疗还给了药,太谢谢你们了,希望你们以后还来。”在场的病人对医生们赞不绝口。
中医治疗的效果也让很多病人充满好奇与期待。在中医治疗室里,记者遇到了一位接连两天都到义诊室的Saraswati中学老师Nirmala。“针灸、拔罐后,我感觉好多了,头不痛了,脖子、膝盖比以前好多了。”48岁的她患上颈椎病、关节炎、头痛等多种疾病15年了,以前也看过病吃过药,但一直不见好转,这次中医治疗后明显的效果让她很是惊喜。她还介绍了学校的很多老师过来。“我很喜欢中国医生,他们有礼貌,年轻却经验丰富,希望有机会能去中国看看。”她满脸向往道。
义诊医疗队被堵在去往Pyutar村的第三处塌方前。
在医生忙着治疗病人的时间里,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自四川省疾控中心的刘睿聪医生和吴朝学开始在Badal Gaun走访调研,查看当地水源、厕所、厨房等的环境卫生,对当地人疾病预防控制进行健康宣传。而这也将是未来几天他们例行的工作。这将有效地帮助医疗队分析当地病情、预防控制各种地方性疾病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说起来杜利克与四川深交已久。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后,四川医疗队是中国首支赶到尼泊尔救援现场的医疗队,当时救援工作就在尼泊尔杜利克进行,这次义诊首站选择杜利克,也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的延伸。
12月13日,义诊活动在尼泊尔拉利特普尔市(Lalitpur)的Bade Gaon村进行,在现场的中医区,记者见到了一位慈祥的大叔,针灸中的他舒服得都快睡着了。他叫Prem,今年68岁,两个月前他感觉手臂麻痒,一直没去看医生。这次听说中国医疗队来村里义诊就过来看看,他不但接受了针灸,还去看了皮肤科的医生,得到了相关的治疗建议,拿到了免费的治疗药。“希望这些药能让我快点好起来。”他说,“中国医生都很友好,非常感谢你们,我希望我的孙子今后也能去中国学医。”
Prem大叔对中国了解很深,他得意地说,“我知道中国近年来发展很快,知道中国和尼泊尔是友好邻邦。”他还告诉记者,他家里的电器、家具都用的是中国的产品。他还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中国看长城和大熊猫。
Prem大叔所在的村与中国渊源颇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总人口仅2000人的村已经有11个到中国留过学的大学生,其中有3名医生、6名工程师。所以在Prem大叔看来,医生和工程师是最有前途的职业,中国也是他最希望孙子留学的国家。帮记者与Prem大叔翻译的Rajen也在同一个村,他1993年至1998年曾在中国留学,他对这段经历很自豪,现在还在不断致力于推动中尼两国的交流与了解。通过他所在的阿尼哥协会,他们组织了多个领域的尼泊尔专家学者到中国学习交流,期待加深中尼两国人民的了解、深化中尼两国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给这个村带来了希望,中国医疗队也给村民带来了健康。
12月14日,在拉利特普尔市Lubhu村公立卫生院的义诊现场,一群不到20岁的小姑娘围在医疗队周围,学习测量血压、血糖和针灸。在中医室,代晓琴医生细心教导,手把手教导行针方式。当一个小姑娘操作成功后,代医生竖起大拇指,这给了小姑娘极大的信心。这群小姑娘是来自HOPE国际学校的护士和医院的实习生。
“我觉得针灸很有意思,我还学到了如何利用血糖仪、血压计这些自动化仪器测量血糖、血压等,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中国学习。”来自尼泊尔Himalayan医学院的学生Kajol兴奋地说道,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中国医生的耐心教导和医治病人时的专注让她深有感触。对中国,她充满了向往,“如果有机会,我要到长城上去照一张相。”她满怀憧憬地说道。来自HOPE学校的Shiristi对现场的这些自动化测量设备充满好奇,她钦佩中国医生的精湛医术,希望能向他们尽可能多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尽可能教会他们更多知识和技能,促进中尼两国的医学交流合作。”冯吉医生说道。
想去中国学医的不仅有这群年轻的姑娘,还有尼泊尔当地的医生。
“经过这两天与中国医生的交流与相处,我决定要去中国学医。中国医生的精湛医术、中国医学技术的先进性都让我向往。”尼泊尔当地的医生Dr. Santosh Paudel如此说道。“中国医学技术先进,医疗体制完善,这是尼泊尔目前还达不到的,我希望能到中国,进一步深造。”33岁的Shiva Sunder Rajchal告诉记者,他是尼泊尔一名麻醉科医生,曾在中国学医8年,取得了硕士学位,目前正考虑去中国继续学习,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中文熟练又有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经历,他与现场的中国医生交流了很多。
12月15日,必将成为医疗队全体成员难忘的日子。远在异国他乡,他们经历生死的考验,作出了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选择。
这天天还没亮,医疗队全体成员就从加德满都出发,赶往拉利特普尔市一个名叫Pyutar的偏远山村,原计划4个小时的行程被路上接二连三的塌方阻断。好不容易疏通第一处塌方后,哪知随后的第二处、第三处塌方接踵而至,更惊险的是此时车辆行驶的路段,路面狭窄不平,一面有随时落石的危险,一面是万丈深渊,车子靠近悬崖一侧的一个轮胎时不时悬空,车身还常常左右颠簸。恐慌开始在从没有经历过如此险峻路况的医疗队成员中蔓延。一些队员全身肌肉紧绷、手心不断地冒汗,是继续前进还是取消行程?大伙儿产生了分歧。此时前方传来消息,村里的百姓已早早在村上等候着了。“这次的跨国义诊,我们的全体成员的安全至关重要,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需顾全大局,前方尼泊尔医生去了,如果我们全部退缩,必将有损害中国医生形象,有损国家形象。”来自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的副领队李军花和来自四川省外事侨务办的联络官刘春耀说道。
“遇到这种现况,我也害怕,但有些事情不能退缩,给国家丢脸的事,我坚决不做。”程石医生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也很恐惧,但是一旦退缩对国家形象有损,而且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冯吉医生说。
“第一次遇到這种突发状况还是很害怕,但是既然快到目的地了,我决定还是要完成任务,不能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一旁的队友曾文博说道。
“尼方能行,我方也一定能行。为了祖国的形象,我决定坚持前行。”队员乐磊说。
在无法联系到外界的情况下,医疗队有关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决定,男医生继续前进,女医生撤离,以防万一遇险后负责救援联络。最后,经过了7小时的艰苦跋涉,医疗队赶在下午1点前到达了Pyutar村,顾不上缓解心里的恐慌,更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看到诊疗室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所有医生迅速投入诊治病人的战斗中。翻译不够,语言不通,很多医生只能用手势与病人沟通,现场翻译也要同时兼顾帮几个病人翻译。最终,236个患者在当天全部看完,没漏掉一个病人。
危急的事再次发生,从Pyutar村赶回住地的路上,医疗队乘坐的车辆又遇到第四处塌方,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前方道路抢通还遥遥无期,食物、水都开始告急。经过近两小时的等待,道路终于抢通,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看着车辆缓缓地从塌方路段通过时,队友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当天晚上7点过,当所有队员平安抵达住地时,获得了早已等候在住地的来自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官员的关心和慰问。原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四川省外事侨务办、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此前已经为冒险前去义诊的医疗队队员们的安全做好了紧急预案,而这份来自祖国的强大支持和坚强后盾,正是医疗队员冒险前行的最大底气。
“我为我们这支队伍感到骄傲,在这样危急的状况下,出于人的本能会害怕,我们仍然坚持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大家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事后,医疗队领队来自四川省外事侨务办的副巡视员何光先这样评价。
是的,我们为你们骄傲!尼泊尔义诊之行,中国(四川)医疗队出色地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任务,为增进中尼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打开了新的大门,翻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