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界的生存智慧

2018-08-16马之恒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8期
关键词:布鲁诺棕熊鲑鱼

马之恒

在自然界中,生存竞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无论是猎物还是猎手,都在进行着无休止的“军备竞赛”,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来。捕猎者渴望更为高效的猎杀;它们的猎物则凭借速度或是策略,努力逃脱成为腹中食的命运。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生存智慧”展区,以及德国慕尼黑人与自然博物馆的“美味款待”展区,我们可以欣赏到一幕幕关于生存的场景。

展柜截取生存片段

大自然如同一个竞技场,我们今天所见的各种生物,其实都是来自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存竞争胜利者。演化的力量塑造了这个星球的生物圈,让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都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静安雕塑公园的新馆里,就有一个颇具创意的“生存智慧”展区。在这里,一个个展柜中的标本或是模型,被组合成了自然界中时常发生的场景,并且通过这些真实的鲜活案例,展现自然界“适者生存”的道理。从巧妙设计的“陷阱”,到利用周围环境趋利避害,一个个关于繁衍生息的片段,化作呈现在参观者眼前的精彩小故事。

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捕猎总要消耗能量,因此它们需要确保猎物提供的能量高于捕猎的消耗。一种更为进步的策略,是以“计谋”让猎物自投罗网,从而避免长时间的寻找和追逐带来的体能消耗。

鳄鱼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它们覆盖着鳞甲的皮肤如同树干一样粗糙,因而能模拟浮木,引诱鸟类降落休息。当猎物降落时,鳄鱼就让身体慢慢沉入水中,只将吻部保留在水面上。这样,鸟类就被一点点“赶”到了鳄鱼的嘴边,让它能够“一击必杀”。黑鹭的“诱捕策略”则要更进一步。它们会选一处水塘,将翅膀张开围成一圈,如同一把架在水面上的遮陽伞。在水下的小鱼看来,这个圆形的阴影区域,仿佛是一片能让它们躲避阳光的莲叶,从而游进来躲避强烈的阳光,这时候黑鹭就可以借机捕食了。而在无脊椎动物当中,兰花螳螂也有着巧妙的伪装,那就是酷似兰花的外表。借着花丛的掩护,它们的猎物很难察觉到危险,而兰花螳螂可以瞅准时机发出致命一击。

为了保存性命,猎物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飞蛾与蝙蝠的“斗法”,就是一场典型的“军备竞赛”。在夜间活动的蝙蝠视觉不发达,却能凭借出色的听觉,运用超声波定位猎物;为了逃避蝙蝠的搜索,一些飞蛾进化出了“隐身”能力,能够对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进行预警,并且用身上的绒毛吸收超声波,在蝙蝠赶到之前急速变换飞行路线逃之夭夭。而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些蝙蝠也“升级”了自己的身体,可以降低超声波的振幅,在不影响捕猎的情况下,避免被飞蛾过早发现,压缩它们的“预警时间”。这场发生在暗夜之中的生存竞争,现在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科研解读生存智慧

在万里之外的德国,位于慕尼黑宁芬堡宫的人与自然博物馆,也在名为“美味款待”的展区里,用类似的方式讲述着动物们的生存故事。不过,相比于上海自然博物馆从“猎手”和“猎物”的角度分别进行的刻画,以及“鸠占鹊巢”等另一种层面的生存竞争,人与自然博物馆更聚焦于不同动物获得食物的策略,以及动物行为学家对这些策略形成机制的揭示。

我们知道,非洲的黑猩猩拥有使用树枝“垂钓”白蚁的技术,即用树枝探入白蚁巢,待到白蚁爬上树枝之后,将树枝抽出食用白蚁。这个动作带有一定的技巧性,也称得上是对耐心的考验,因此黑猩猩之间“钓白蚁”的技术水平通常会参差不齐,就像人类当中有钓鱼高手也有菜鸟一样。随着动物行为学家和生态学家对黑猩猩种群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黑猩猩“钓白蚁”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长辈。在这方面“手艺”出色的黑猩猩,会把自己的心得一代代传下去,形成“钓手家族”。

人类的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动物的行为,拓展着它们的“食谱”。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努力重建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的农业。为了填补粮食供给的巨大缺口,日本人开垦了一些不适合农耕的土地,种植红薯等高产的粮食作物。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人类的活动范围和野生动物产生了交集。1953年左右,一些日本猕猴进入它们领地范围内的红薯田觅食,意外地发现偷来的红薯很好吃,而且吃之前需要在水里将泥洗掉。于是,它们就把洗红薯的技能作为“祖传手艺”,一代代传承到今天。

“麻烦之熊”引人深思

动物行为与人类活动的交集,乃至碰撞,并非仅在日本一国发生;在全球人口飞速增长的现代社会,这已经是一种常态。“美味款待”展区的最后一座展柜,是一具正在捕猎鲑鱼的棕熊标本。但它出现在那里绝非偶然,而是为这个展区的附加特展“这头熊是麻烦制造者吗”埋下的伏笔。

2006年,一头造访德国的棕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之前,欧盟曾经投入巨资在意大利开展生态保育,但这头名叫“布鲁诺”的棕熊离开了保护区,先向西北抵达瑞士和意大利的边境,再折向东在奥地利和德国的边境上徘徊。德国人起初把这头熊当成贵客和欧洲生态环境改善的象征,因为它造访的巴伐利亚州有着悠久的狩猎传统,德国本土的最后一头熊也正是于1838年在此被猎杀,令当地人不免心怀愧疚;时隔大约170年,德国境内重现熊迹,显然值得庆贺。

然而好景不长,布鲁诺在德国期间,不断杀死农民饲养的动物却只吃掉很少的部分,让农民损失惨重,并且捣毁了养蜂人的蜂箱来觅食,最终导致巴伐利亚州州长宣布它是“麻烦制造者”。为了避免熊伤到人,猎手们试图用陷阱和麻醉武器将它活捉,却未能成功;从芬兰聘请的狩猎队使用群猎犬(被训练集体出击合作捕猎大动物的猎犬)试图捕熊,也无功而返。最后,巴伐利亚州政府只能派出狙击手将布鲁诺射杀,并且拒绝将熊的遗体归还意大利,而是留在慕尼黑展览。

射杀棕熊的决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甚至波及当时正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意大利队在随后的淘汰赛中击败德国队,就被解读为“替布鲁诺报仇的义举”。但对比两个展区的棕熊捕食场景,可以看出事实上布鲁诺只是遵循了自己的本能。在加拿大的秋天,当鲑鱼朝着产卵地洄游时,鲑鱼就会成为棕熊的猎物。为了提高摄取营养的效率,应对接下来的冬眠,棕熊只食用鲑鱼身上最容易食用也最有营养的部分,其余的就直接丢弃。在鲑鱼数量庞大的情况下,这种被称为“过度觅食”的策略,更有利于棕熊的生存。但以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布鲁诺只是贪婪嗜杀的野兽,被击毙是罪有应得。

如果以动物行为学的理性眼光回望这起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很可能恰恰是人类的活动,激发了布鲁诺的过度觅食本能。在过去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侵入了太多原本属于动物的栖息地。人和熊的接触不可避免,因此塑造了熊的行为,使它懂得捕食家禽和家畜维生。这些被人类密集饲养的动物,对于布鲁诺来说,是容易得到的上佳营养来源。最终,难以调和的人熊冲突,使它付出了背负恶名和失去生命的代价。

如今,布鲁诺已成为标本,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动物栖息地的压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即使在极为重视生态的德国,也仍然是无解的难题。

猜你喜欢

布鲁诺棕熊鲑鱼
布鲁诺
小棕熊捡漏
星球传说 鲑鱼人1
星球传说 鲑鱼人2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鲑鱼回家
小布鲁诺的疑问:爷爷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