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梦成“网红”,当回避哪些风险?

2018-08-16蓝风

妇女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周底线网红

蓝风

编者按: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人人都有机会发声并获得“成功”的时代,就连乞丐都能一夜之间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似乎只要有梦想,只要敢追梦,成功便触手可及。于是,越来越多的追梦者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小视频APP,如抖音、快手、火山等,发布自拍视频,传播各类信息,以新、奇、怪、险甚至恶、俗等“奇招”吸引网友眼球,获得点赞与人气,进而在网络空间占据一席之地,求名獲利。一个人渴望成功并努力追求成功,值得赞赏,但自媒体“去权威”,去中心化,重个人表达,对参与者少有约束甚至基本无约束,一些人拍摄小视频时简直无所顾忌,或故意恶搞他人,或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或无视法纪传播各种违法视频。那么,为了获得所谓的成功,这么做值得吗?网红路上又当主动回避哪些风险呢?

为当网红真是拼了

余小萍是一名地道的农村留守妇女。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顾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闲暇时上上网、跳跳舞、打打牌,日子不算富裕,但很安逸。可安逸久了她未免感觉平淡、乏味,尤其是丈夫不在身边,空虚、寂寞便经常找上门来。

2017年春节,丈夫回来过年,教余小萍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短视频APP,上面各种搞笑、搞怪的短视频令她捧腹。看得多了,她觉得自己也能拍这样的视频做“网红”。于是,过罢年丈夫离家外出打工后,她开始尝试自拍并上传短视频。她最先想到的是拍广场舞,作为村里的广场舞老师,她拍广场舞视频很便利,而且大家都夸她身材好,有女人味,她觉得拍出来的视频肯定能吸引网友眼球。然而真正实施以后她才发现,尽管她的舞姿很优美,小视频上传后关注度并不高。她立即改变策略,用土得掉渣的方言讲笑话,可效果依然不佳。不知是网友听不懂方言,还是她讲的笑话不好笑,反正网友不买账。

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小萍拍了一段吃自制香肠的短视频,她满嘴流油的“吃态”居然得到很多网友点赞与转发。余小萍找到了拍视频的方向:吃。她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吃什么都津津有味,关键是她的吃相肆无忌惮,遇到好吃的东西总是直接上手抓,给人一种大快朵颐的感觉。随后,余小萍陆续拍了各种与吃有关的短视频:狂啃猪蹄、爆吃辣椒、一口气吃完一脸盆汤面……她那近乎原始的吃态让网友捧腹,粉丝很快从原来的几百人增加到两万多人。后来,她又把胡吃海喝的视频配上搞笑的段子,粉丝一路攀升到近10万。

余小萍更加卖力,为了吸粉想尽办法,比如模仿各种人甚至各种动物的吃相,连手抓火锅、马桶(马桶状的容器)盛面等旁门左道都用上了。但或许正应了那句话,过犹不及,她的粉丝量在10万大关前止步,随后开始连续掉粉……

个体经营者小周也是一名网红路上的跋涉者。小周原来经营着一家女装店,店是母亲开的,母亲生病后交给他打理,生意一般。没有顾客的时候,小周便玩手机打发时间。各种小视频平台在网上兴起之后,他也被深深吸引,经常对着那些搞笑、搞怪、探险的视频哈哈大笑,对那些受热捧的网红迷恋到崇拜。看得多了,小周也有了自己当网红的念头。

一天,一名身材肥胖的女顾客到小周店里试衣服,她的身材明显与小周店里的衣服风格不搭,但她锲而不舍,一件一件地试,每件衣服都能穿出很滑稽的效果,小周忍俊不禁。他突发奇想,如果自己穿上这些女装是不是更可笑?拍视频发直播会不会让自己成网红?说干就干,一送走女顾客他就关了店门,挑了一件大红的连衣裙穿上,又配了一顶绿色的太阳帽,明显的色彩反差以及男着女装的不着调,显得无比滑稽。他立马自拍视频后发到朋友圈,顿时把一帮朋友笑到哭。受此鼓舞,小周把店里的衣服一件件往身上套,力求搭配出最搞笑的效果,再配上夸张的口红和假发,拍出一段段模特走猫步的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了网友十分热烈的反响。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气,小周还请专业摄像为他拍了一套“俏男人”时装秀。原本身高1.78米的他穿上“恨天高”,更加“亭亭玉立”;夸张的胸罩、大红的嘴唇、长长的睫毛,也为他增添了几分火辣与“性感”;再配上各式漂亮女装,营造了一种“完全不搭”的奇葩效果,让他在网上极速吸粉。从此,小周对这种“卖丑秀”着了魔,关了服装店,把赖以谋生的店铺改造成了追梦网红的工作间。

无奈,小周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尽管他拼尽全力,无底线表演,甚至不惜往身上抹鸡蛋液,但也只是红了一阵子,便被粉丝无情抛弃。母亲担心小周这样下去不仅没饭吃,心态也会越来越坏,勒令他恢复营业。但小周发誓要成为网红,不但不听母亲劝告,还酝酿着对自己来一个大尺度的改头换面:他想做面部整形变成女人脸,继续拍视频……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并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自身的某种特质或特技在网络推动下被放大,在有意无意中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等各种心理,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从而成为网络红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直播正进入全民时代。通过直播APP,人人都可以实现网络直播。网红这种带着时代节拍并拥有庞大追随者的人群,越来越受关注,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模仿。许多人为了成为网红使出浑身解数,挑战各种极限,真是拼了!

无底线视频害己伤人

网络时代梦想做一名网红,无可厚非。做网红不但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丰富社交生活,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但为了做网红而“剑走偏锋”,不计后果,或无视安全与健康,靠冒险、挑战极限来“吸粉”,甚至无节操无底线,靠“恶名、臭名、骂名”博眼球,就难免误入歧途,甚至害人害己。

洋洋是一名家庭主妇,热衷于看各种吃喝玩乐类的视频直播。天津一名“大胃王”网红在“挑战极限”直播中“爆吃”的表现,让她十分佩服。但她觉得,比起这个“大胃王”,她的“铁胃”更有“看点”。

“铁胃”是朋友圈网友对洋洋的“赞誉”,因为她曾在朋友圈发过自己吃生鱼片、生牛肉、生鸡蛋的视频,胃像铁打的一样。为了跟“大胃王”一比高下,也为了获得更多网友点赞,她在一家视频直播平台注册后,开始直播“生吃视频”,从就着芥末吃生鱼片,到直接生吃鳝鱼、泥鳅;从吃三分熟的牛肉到生吃猪肉……为当网红,洋洋不断挑战自己的“铁胃”。但人的胃毕竟不是铁打的,今年4月,洋洋终于把自己吃进了医院——她因生吃鱼肉患上了严重的肝吸虫病!医生警告她,再这样吃下去会要命!

网红路上有人不顾健康,更有人连命都不顾。

2017年11月8日,极限网红吴永宁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更新戛然而止。吴永宁微博名“吴咏宁”,湖南长沙人,曾在横店做过群众演员和武行,后全身心投入户外极限挑战短视频拍摄而成为网红。在他的极限运动生涯中,已经成功挑战包括武汉、南京、重庆、长沙等地的高楼和大桥,号称“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他的表演,除了攀爬高度和动作难度,关键是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他的极限表演吸引网民眼球的同时,也曾让许多网友替他捏把汗,出于关心给他留言:“兄弟,事实证明你已经是极限挑战第一人了,我们都承认你的胆量和技术,就此收手吧!”“你有家人吗?你玩的是家人的心跳!能否为家人考虑一下别再玩了?”但网友的劝告并没有让吴永宁止步。11月8日下午,悲剧发生了。吴永宁在湖南长沙华远国际中心因表演失误坠楼身亡。一段长约19分钟的视频记录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视频显示,吴永宁在攀爬地点先试攀了一次,随后回到顶楼平台。大约12分钟后,他做第二次尝试,贴着墙面做了两次引体向上。视频中可以看出他体力不支,双脚贴在玻璃墙面勉强支撑,挣扎了约20秒后不幸坠落身亡。

吴永宁的悲剧令人惋惜,但有些靠“恶名、臭名、骂名”吸引眼球的网红则有违公序良俗,令人唾弃。

艳艳是一名“00后”宝妈,14岁便弃学到城里酒吧打工,很快认识了一个28岁的老乡并与之同居。不久,艳艳怀孕,回到男朋友家待产。在他们家乡,像她这样未婚怀孕居然是一种时尚。15岁的艳艳挺着大肚子一点也不觉得丢人,相反,还有些嘚瑟:“反正有人认账就行了。老公对我很好,领证是迟早的事。”在家闲着无事,艳艳在一家短视频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每天晒自己的“孕生活”,引来无数猎奇的目光。随着粉丝增加,艳艳有了当网红的快乐和荣耀,甚至觉得这是大家对自己的肯定,晒的劲头就更足了。孩子出生后,她又全方位地晒宝妈生活,极尽低俗,对广大青少年网友带来不良影响。比如有不少未成年少女跟帖,称自己都十五六岁了还没男朋友,感叹自己老了。更有一些怀孕女孩仿而效之,以追逐名利为目的,在网上狂晒自己的孕生活。

2018年4月1日,央视新闻对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未成年人早孕爭当网红的视频进行曝光并提出批评,称这种视频社会影响恶劣。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沉迷短视频,为了吸粉,带孩子做一些危险动作,甚至以捉弄、整蛊孩子为乐,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据报道,前不久,一名2岁女童的爸爸在抖音看到一个与宝宝互动的翻跟头视频后,觉得好玩,便拉上女儿尝试,结果意外失手,女儿头部着地致脊椎严重受损,有瘫痪可能。

而另一些家长无底线地捉弄孩子,则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比如拿大雪球砸孩子、用整蛊小道具吓孩子;在婴儿衣服里塞两个球,模仿成年女性的胸部;更有甚者,跟两三岁的孩子干杯喝啤酒、比赛抽烟……

这些离谱的玩法很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据报道,武汉一名儿童因被家人拍摄了一段搞怪视频并上传网络后,整整两年不敢面对摄像头拍照;更有不少孩子跟着家长刷视频上瘾,每天发大量视频,模仿危险动作,或炫富、早恋、说脏话,心态严重扭曲。

除了以上种种,还有一类网红堪称“无法无天”——毫无法律意识,视法律法规如儿戏。

今年3月,北京西城派出所侦办了一起偷窃奔驰车标案,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沉迷视频直播的小伙子。为了博得网友点赞,他开车四处转悠,看到奔驰车就停下来挖车标,同时边偷边录视频上传抖音。他一心想着当网红,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面临刑事处罚。

此外,还有许多大尺度辣眼睛涉黄涉暴表演等无底线直播,当事人为了当网红博出位而罔顾法律、道德与安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红”路上且行且珍惜

“网红”热不是自发的,它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红追梦者、网络推手、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网红”无底线炒作现象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它的形成涉及网红个人、网络平台、广大网民及网络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

一是网红追梦者过于狂热。人人都有一个明星梦,直播软件的应用降低了成为明星的门槛,同时也让追梦者的明星欲望不断膨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依菲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红们能够通过直播软件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关注,以此获取信心,弥补“存在感缺失”;从精神文化层面上看,是人们内心过于浮躁的结果。依菲说:“其实,现在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的气息,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和渠道。但是喧嚣的发泄方式会更加激发人们的浮躁情绪,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想静,其实很难。”于是,许多网红深陷网络世界难以自拔。他们往往将别人的猎奇误读为对他们的认可和赞扬,进而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最终导致这个群体越来越大,各种哗众取宠的行为愈演愈烈。

二是网络直播平台缺乏操守。直播软件催热了网红经济,而网络直播平台是网红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门槛低,几乎人人都可注册账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对传播低俗、色情、暴力等视频视而不见,甚至有意加推这类视频,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污染网络空间。

三是粉丝的推波助澜。网红们的最大动力来源于粉丝的热捧。而许多粉丝完全是抱着盲目的猎奇心理不负责任地追捧,这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网红的心智,纵容了他们的无底线炒作。还有许多粉丝会主动帮助自己的偶像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网红效应从一个平台向全网扩散。可以说,网红的粉丝们也算是这种乱象的推波助澜者。

此外还有监管难的问题。网络直播具有多样性、瞬时性、多变性及隐蔽性,有一定监管难度,各种乱象泛滥,也与此不无关系。

如何整治这种乱象,才能让网红现象回归理性与健康呢?

首先需要网红追梦者提升自身素质。目前,网红从形象设计到内容推送已出现同质化趋势,互相抄袭与模仿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趋势下,网络红人的吸粉能力会逐渐下降。而且,网红都有保鲜期,当粉丝对其新鲜感消失之后,必然面临掉粉的残酷现实。正因如此,网红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度打造与重塑,包括内容上的创新和道德与操守上的修为。在内容为王的传播态势下,作为内容的制造者,网红要找准定位,不断提升自我,增加内容创造能力;作为内容的传播者,网红更应遵守公序良俗,敬畏法律法规,坚守健康文化导向与主流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粉丝,红得更久。

其次需要网络直播平台加强自律。为了追求流量最大化,许多平台将用户想看什么都视为正当,而将用户隐私、法律公德放在其次。有媒体评论称,网络平台的算法(设定目标并达到目标的一套方法)必须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期待短视频平台能够全面反思、整改,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完善社区运行规则,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如通过严格落实24小时监测要求,严格身份认证、内容分级,严格过滤不良内容,发现违规直播立即封停,并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通报机制,对违规主播实行全行业禁入等措施,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

再次,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早在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强化了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的管理,大多数直播平台也都开始自我纠正,网络直播得到一定净化。但仍有些平台疏于管理,对视频乱象听之任之。有媒体评论称,究其实质,无非是在不可估量的利益诱惑前,处罚所带来的震慑力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尽快出台更明确、更有力的预防措施、监管手段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各种网络平台的监管、惩戒力度,督促其依法履行责任,守住道德底线,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最后,网民也要理性对待。对待网红现象,作为合格公民,应该做文明理性的网民,不做无节制无底线的推波助澜者。对有违公序良俗的视频直播不仅不应盲目跟风、追捧,还应旗帜鲜明地说“不”!

社会需要的是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网红,而不是那些哗众取宠、毫无底线的网红,唯有靠才艺、智慧、诚意等吸引关注才是王道。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小周底线网红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捡贝壳
真相与底线
用外卖表白
底线①
我要当网红
“网红”数学课
扔垃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制胜“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