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大剧院方案设计回顾

2018-08-16姜林涛

山西建筑 2018年20期
关键词:廊坊梦幻剧场

陈 珊 廖 利 魏 萍 姜林涛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28)

0 引言

廊坊大剧院位于廊坊市文化艺术中心内,该艺术中心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GMP设计,园区景观规划的主题是“启示”,涵盖了认知、文明、教育、文化及智慧等内容。廊坊大剧院是廊坊文化艺术中心三期重点工程,位于梦幻湖一块90 m×90 m的方形用地上,该用地西边与书法大道衔接,其余三面临水(如图1所示)。

廊坊大剧院设计方案是基于我们对廊坊的城市历史以及廊坊文化艺术中心特定功能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考虑到大剧院在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地位,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现场环境的文脉关系及相应的城市空间,将建筑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创造一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亮点。

1 设计目标

“一个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著名的建筑,而是看它是否拥有一处引人入胜的场所,这个场所有着独特的气息和氛围,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相呼应,能够激发人们交流和追求美好的愿望”。

廊坊文化艺术中心正是这样一处场所。

多次去现场感受环境之后,作为设计者,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块基地需要一个内敛的、含蓄而不事张扬的建筑形态。

廊坊大剧院的设计主旨在于创造一个颇具吸引力、令人印象深刻的现代剧场。整个设计的构想是音乐的容器、旋律的建筑凝固,创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与风格的文化建筑。投标方案共做了两种造型探讨:方案一的灵感来自跳动的音阶,形体规整有序,强调直线感和韵律;方案二区别于方案一,创造了一个自然、圆润的造型,强调建筑形态的轻盈通透。

2 从复杂到纯净的设计理念

廊坊大剧院不仅要满足1 500人的观演需要,而且要在舞台处满足500人会议、小剧目演出、服装表演等多功能要求;出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考虑,剧院还设置了150床的客房服务部。

方案一采用模数制,理性的轴线和精密网格始终控制全局,不仅完美地解决了上述复杂的功能及多种流线组织,而且使室内外与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建筑外部造型简洁而纯净。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基地,设计将剧场周边的柱列全部布置在水中,形成了柱列与剧场之间的有趣空间。剧场外墙上的篆书雕刻渲染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传统长卷式洄游的空间体验。

方案二利用逐层跌落的屋顶统一了各种功能。与屋面造型相呼应,各层平面也是逐层递收的弧线轮廓,多种复杂的功能清晰而理性地布置其中。建筑南北两侧的玻璃幕墙处理的通透而轻灵,简洁的手法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

3 交通流线组织

大剧院的主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梦幻湖的对岸,观众由书法广场南北两侧的出入口拾级而下,进入水下艺术展廊。长长的展廊布置了各种艺术展品,两侧曲线变化的内墙上张贴着演出剧目的海报;长廊顶部间或设置了椭圆形亚克力天窗,阳光透过湖水照射进来,塑造出梦幻的空间气氛。于是,人们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到净化,逐渐接近艺术的殿堂——廊坊大剧场,体会风与影的交响乐。

另一个观众出入口在梦幻湖西岸,通过基地西侧开口,观众步入柱列和剧院之间幽静、有趣的空间,沿着剧院的篆书外墙,穿过宽窄变化的水边广场,来到剧场的休息大厅,由此可以进入池座。

演员出入口布置在舞台后台南侧,兼多功能厅前厅;宾馆出入口与之对应,安排在北侧;贵宾出入口设置在南侧休息厅靠近休息室处;道具及布景出入口在剧场后台中部,通过升降台运送到舞台。

4 平面功能布局

建筑以东西方向为对称轴,采用简单的几何平面布局,强调功能的理性逻辑,力求经济实用。

大剧院由一个1 592座的剧场和一个多功能演艺厅组合而成,巧妙多变的舞台机械设计,能满足各种大型剧目演出的要求,以及多种不同功能的演艺、展示、会议的需求(见图2)。

观众厅布置在东侧梦幻湖边,观众在休息大厅便可以眺望梦幻湖及对岸景观。观众厅共分3层,池座设置了1 016个坐席,两层楼座共576个座位。

舞台部分安排在西侧书法大道一侧,便于道具、布景的运输需要。舞台加侧台尺寸为20.3 m×64 m;后台面积约600 m2,平面尺寸为30 m×20 m,中部设置了25块3.2 m×3.2 m的升降台,两侧布置可收缩座椅。可以进行会议、新闻发布会、小剧目演出、秀表演等多功能活动。

围绕舞台分层安排了演员化妆间、服装间、工作用房、设备机房等附属设施。

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方案将156床宾馆安排在侧台上部3层~5层,共设52间。在后台上部4层平面设置了约400 m2的小排练厅和5个琴房。

方案二的观众厅仅设1层楼座,座位数减为1 310座,在地下1层增加了两个171座的小型电影厅。道具入口区别于方案一,设在侧台后部,这样道具的进出可以不影响多功能小剧场的使用。剧场临水一侧可以依托建筑形体及基地平台搭建临时舞台,进行大型室外庆典演出。

5 建筑造型策略

方案一:基地的特质催生了这个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音乐盒”。廊坊大剧院运用高度概括的设计手法,从音律、国画、书简中提炼构成建筑形态的主要元素,以一组跳动的音阶构成剧院的主体,环绕着寓意“竹海”的柱阵,它们与波光粼粼的水中倒影一起,共同构建了一个“光的雕塑”,充溢着宁静之美(如图3所示)。

造型策略一:分解体量——整个建筑由高低不同的矩形实体和透明玻璃体交替构成,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造型策略二:创造雕塑感。造型策略三:细节刻画——刻满篆书的墙面宛如写满廊坊历史的古简,令人仿佛感受到幽远的书香。造型策略四:宁简勿繁。方案一的造型力求给人们带来内心深处的触动,大剧场随着时间维度上的光影变化,尽显风姿和魅力(如图4所示)。

方案二:强调建筑形态的轻盈通透,发挥现代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的优势,创造出生动流畅的曲线造型,仿佛一颗精美的卵石置于水畔(见图5),又如古代文官的顶冠(见图6)。

剧院南、北立面处理成韵律感极强、相互交错的玻璃和金属百叶外墙,纯净而简洁。白天,各种光影在复杂的斜面玻璃上投射出变幻莫测的影像;夜晚,剧院内部辉煌的灯光透过玻璃撒落在梦幻湖面,随着光影和水面的波动,建筑主体闪耀出动人的光彩(见图7)。

3层跌落的拱形屋面拥有完美的曲线,带来旋律般的流畅美,给人以圆润舒适的视觉感受。屋面及外墙的每一个细节均可以细细品味,折板玻璃外墙与弧形的建筑造型相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6 重要设计元素

1)模糊表皮。

表皮作为首要的建筑元素,界定着建筑存在的视觉特性。由柱列组成的矩阵追求表皮的半透明性,材料的特性使之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美,白天,剧场处于一种“半消隐”状态,与夜晚的色彩斑斓形成对比,模糊表皮的幽美意境使其文化意义凸显。

2)水中柱列。

方案一最突出的特点是饱含韵律感的柱列。白天,剧场仿佛蒙了一层面纱,从湖对岸只能隐约看到包围在柱列之中的体量;夜晚,华灯初上,柱内的灯光被透明材料扩散,伴随音乐光柱不断变化,仿佛音阶的律动和节奏的起伏,大剧院一改日间的恬静,在黑暗中闪现出宝石般的美丽。

3)弧线优美的屋顶。

方案二强调的是柔性线条,整个建筑被高低错落的5片弧形屋顶所覆盖,三重檐的屋顶形制自然地令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做法。5片屋面由金属板和透空的金属百叶交替构成,减小了体量感和重量感,使整个建筑内敛而又生动,与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4)波光粼粼的梦幻湖。

廊坊文化艺术中心湖池坦荡,水阔天高。水面柔美的线条软化了建筑的体积感,大自然的美景在此意会成都市空间的诗情画意,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水韵轻灵,水的剧场,就此灵动起来。

7 结语

无垠和幽深的星空下,廊坊大剧院将现代都市生活演绎成一种文化休闲方式,赋予人们无穷的想象。文化与表达、精确与完美、浑沌与创造力、真实与虚幻,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哲学。

猜你喜欢

廊坊梦幻剧场
梦幻之彩
廊坊专场(二)
欢乐剧场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论《日出》的剧场性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梦幻鞋旅
梦幻童年
开心剧场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