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142例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特征研究
2018-08-16郭青青马爽冉飞刘子砚孟宪辉武红权周湘红
郭青青,马爽,冉飞,刘子砚,孟宪辉,武红权,周湘红
(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02)
EDTA-K2是最佳的最常用的血常规检测分析的抗凝剂,但是部分病例的抗凝血标本中会出现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当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血小板数量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在住院病人中,EDTAPTCP 的发生率约为 0.09~0.21%[1-3],占了血小板减少病例的17%[4]。聚集的血小板凝块会被血液分析仪误认为是小淋巴细胞、红细胞或巨型血小板,导致淋巴细胞等计数假性增高,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为了进一步诊断而进行的检测或复查,不但增加了医疗成本,增加病人的检测复查次数和负担,而且极易误诊或误治[5],增加医疗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42例EDTAPTCP病人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特征,分析各指标的异常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程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为尽早识别EDTA-PTCP、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门诊或住院的EDTA-PTCP病人142例。其中男 66例,年龄 0~97岁,中位年龄 49.5岁,平均(48.47±29.74)岁;女 76 例,0~84 岁,中位年龄 47.5 岁,平均(44.76±23.07)岁,男女比例为0.89:1。 住院病人 88 例,占 61.97%,门诊或体检病人54例,占38.03%。所有纳入病例均是由中级以上检验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小板聚集或凝集,并满足以下诊断要点: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抗凝标本血小板数下降(常<100×109/L);但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等能纠正血小板数量;②EDTA抗凝血发生时间依赖的血小板数进行性降低(标本采集后1min-4h);③临床没有导致血小板数减少的疾病或症状。
1.2 数据资料 收集每个病例同一批次检查的所有实验室数据,包括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以及体液检查等的相关数据,删除部分病例太少的实验室指标,共56个指标纳入分析。本研究所纳入实验项目均按ISO15189标准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质控和检测,所用试剂为相关仪器配套试剂,所收集的数据为质控在控数据,质量可靠。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142例EDTA-PTCP的年龄分布特征,以年龄≤20、21~40、41~60、61~80、≥81 进行分段统计,分别占 25 (17.61%)、28 (19.72%)、41(28.87%)、35(24.65%)、13(9.15%),以 41~80 岁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53.52%),而年龄≤20和21~40年龄段的发生率基本没有差异。此外,病例的病区分布特征,内科系统占 45(31.69%)例、外科系统 38(26.76%)例、儿科系统 16(11.27%)例、其他 43(30.28%),EDTA-PTCP 病人主要来源于内科疾病。
2.2 EDTA-PTCP病人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特征 对所收集的实验室数据特征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极值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以中位数和均数±标准差(±s)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根据本实验室建立的参考区间,以升高或降低的病例数分析异常率。EDTA-PTCP病人中,实验室指标异常率最高的D-D 和 FDP,分别为 78.57%和 72.73%,此外,总异常率超过50%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HBDH、CREA、ALB、FIB、PA、CRP、WBC、LDH、UA 和 Fe。其结果分析见表1。
2.3 PLT聚集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相关性 当镜检发现血小板聚集时,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血小板数据,并及时进行血小板聚集的修正。以血小板变化差异(△PLT=修正后PLT-修正前PLT)表示聚集程度,差异越大,说明血小板聚集越严重。进一步分析血小板聚集(△PL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发现血小板的聚集程度与血清BUN(r=-0.27,P<0.01,图 1A)、CREA(r=-0.23,P<0.05,图 1B)、Cystatin C(r=-0.26,P<0.05,图 1C)含量呈反比,而与 CHE(r=0.36,P<0.05,图 1D)酶活性呈正比。
3 讨论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常规指标之一。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即可发生于健康人也可发生于患者的实验室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EDTAPTCP的研究多集中于案例报道[6-9],或流行病学研究[10,11]。也有人认为EDTA与阳离子螯合导致血小板膜上GPII/bIIIa复合物隐蔽表位的暴露,与血浆中自身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该抗体主要是IgG型,在体外作为冷凝集素与血小板反应,从而引起血小板的聚集[12-14];此外,也有研究认为 EDTA剂量不足,不能完全螯合血浆中的钙离子,剩余的钙离子可激活血小板而聚集。但依然不能很好的解释EDTA-PTCP的发生机制。
EDTA盐可活化血小板,使得血小板膜表面的抗原表位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暴露血小板的某些隐匿性蛋白抗原,进而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水解血小板膜磷脂,释放活性物质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胶原、凝血酶原等,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15]。血小板聚集是形成血栓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发现,在142例EDTA-PTCP病人中,实验室指标异常率最高的是D-D和FDP,分别为78.57%和72.73%,此外,总异常率超过50%的实验室检测指 标 有 HBDH、CREA、ALB、FIB、PA、CRP、WBC、LDH、UA和Fe。FIB与血小板聚集有密切的关系,能与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成团,而D-D和FDP血栓的诊断标志,此外,血浆中的某些活化物质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异常率较高的血浆物质可能与血小板的活化相关,在EDTA-PTCP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1 EDTA-PTCP病人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特征
图1 PLT聚集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相关性
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小板的隐蔽抗原表位暴露、构象改变或者血小板活化等相关,也有可能与血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有关。在142例EDTA-PTCP病人中,进一步分析血小板聚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发现血小板 的 聚 集 程 度 与 血 清 BUN (r=-0.27,P<0.01)、CREA (r=-0.23,P<0.05)、Cystatin C (r=-0.26,P<0.05)含量呈反比, 其异常率分别为 36.27%、67.65%和36.59%,三者均是评价肾脏功能的敏感性指标[16],其中Cystatin C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有关[17],而血小板聚集、肾功能异常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18,19],因此认为 BUN、CREA、Cystatin C 可能与 EDTA-PTCP具有一定的关联性。Zhou等[20]研究发现乙酰胆碱酯酶和血小板活化蛋白1b2能降解血浆阿司匹林,降低其抗血小板效应,本研究发现CHE酶活性与血小板聚集程度呈正比(r=0.36,P<0.05),因此认为CHE与EDTA-PTCP可能具有密切相关性。 但 BUN、CREA、Cystatin C和 CHE在 EDTAPTCP中的相关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EDTA-PTCP发生发展中,血浆中 D -D、FDP、HBDH、CREA、ALB、FIB、PA、CRP、WBC、LDH、UA和Fe等异常率较高的物质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此外,BUN、CREA和Cystatin C可能具有抑制作用,而CHE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