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绿色建筑”的吴中之梦
2018-08-16亦安冉
记者 亦安冉
绿色建筑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LEED,生态,三星标准,似乎人人都能张嘴就来,却又说不出多少门道。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绿色建筑已经作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沦为名副其实的“噱头”。
那么,绿色建筑是否仅仅是屋面上装的太阳能板,或是用来节水的马桶,甚至像很多设计师效果图中爬满高层的绿色植物?吴中区的一家建筑企业,拥有苏州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在企业的车间,我们见到了房子的一些“零件”,把这些“零件”拼装起来,就变成了房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装配式建筑。传统的住宅设计模式有诸多缺点: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这一系列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需求。因此,要使建筑工业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就得开创新路,废除秦砖汉瓦,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建房。吴中就是抓住了绿色建筑这个核心问题,认识到绿色发展是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关键,而装配式建筑对发展绿色城市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突出作用。
苏州最大的PC生产基地
“装配式建筑”,也就是所有的楼板、墙、楼梯等部件都在流水线上生产好,每一块钢筋混凝土的预制件“积木”都预留了安装节点,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不必一步一步砌筑砖墙,只需要把这些工厂流水线定制生产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完成吊装组合、连接、安装就可以了。
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地现场,再也看不到灰尘飞扬,还有随地乱放的建筑垃圾,关于建筑施工的传统观念正在被颠覆,建筑工业化时代眼看着不远了。
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地现场,再也看不到灰尘飞扬,还有随地乱放的建筑垃圾
这几年,吴中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的实践之路。在吴中,有这么一家企业,走在了装配式建筑的前沿。
太湖畔,七子山旁,吴中区宝带西路和珠江南路口,嘉盛远大PC工厂,首期占地面积121.1亩,总投资3.8亿元。于2017年5月下旬正式建成投产,是目前苏州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在为上海桂碧园项目、宝山顾村等项目提供PC构件。
作为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嘉盛远大拥有5条自动PC生产线,1条自动钢筋生产线,1个异型件生产车间,以及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设的实验室。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板、楼梯板、叠合梁、阳台、空调板、飘窗等,都是从这些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这些构件将运往各个工地现场,最终成为一座座建筑展示在世人面前。
最近,苏州市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虎丘C地块正式启动桩基工程,1944套保障房的墙面、房梁、阳台等关键部件都将从嘉盛远大的工厂流水线上“造”出来。而碧桂园、万科这样的地产巨头,也在一些建筑项目中采用了嘉盛远大的PC构件。还有更多的地产项目也向嘉盛远大投来了橄榄枝。
延续吴中工匠精神
装配式建筑,也是吴中区积极探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有力尝试,正响应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香山帮发源地就离嘉盛远大不远。这里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人称“香山帮匠人”,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从匠心独运的苏州古典园林到气势恢弘的北京皇家宫殿,数百年来,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
今天,在香山帮发源地的不远处,嘉盛远大正在传承并创新着这一传统。前者是赫赫有名的传统工匠精神,后者是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精神。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从建筑形式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而在香山帮起步的太湖之滨,一条太湖新城龙翔路的城市地下管廊,展示了吴中建筑新工匠的创新之路。 这条地下管廊有一条75米的试验段。地下管廊通过传统的方式来施工的话,一般周期很长,通常像一段75米的管廊,在基坑已经开挖好的前提下,基本上要浇筑一个月左右,而通过装配叠合式管廊技术来建造的话,基本在十天左右就能完成。这是因为预制件生产的过程不受天气的影响,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缩短了工期。实际施工时,不仅节约木材、钢材、混凝土等资源,而且基本不会产生粉尘污染,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也会大大减少,这也是吴中区建筑业向现代建筑转型的一大改变。
装配式建筑的“神奇”之处,得益于关键节点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一面面墙、一块块楼梯板等预制混凝土构件,都是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却丝毫没有建筑垃圾生成
1:保障安全,有钢筋套筒技术
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大力介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连接质量稳定可靠,连接接头能有效传递建筑结构荷载。装配式混凝土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技术经过清华大学反复试验,试验证明:灌浆套筒表面未见可见裂纹,与周边混凝土黏结完好,连接钢筋未出现滑移现象,钢筋套筒灌浆接头能有效传递钢筋拉、压力,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方式,一改以前靠人工焊接的方法,现在只需要通过一个厚实的钢筋套筒,就能安全地把楼上楼下连接起来。
2:工期缩短,装配式更环保绿色
搭“积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却丝毫没有建筑垃圾生成,传统的灰土飞扬的工地场景是见不到了。
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现场大量的装配施工作业,传统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对比传统建筑技术也大大降低。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装配式建筑能有效缩短工期,传统的堆砖砌瓦式的建筑方式,大约要10天才能起一层,而装配式建筑快的话5天就可以起一层,慢的话7天也可以完工一层了。
3:一步到位,连装修都省了
在嘉盛远大的生产车间,一块块钢筋混凝土在生产线上浇注成型,PC构件中水电的预留槽全都预留好了,在一块四四方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最多的时候甚至嵌入了48个预埋件,一部分“硬装”其实已经先一步就涵盖在预制件中了。
清水混凝土,是嘉盛远大正在申请的一项专利技术,让装配式建筑在PC构件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生产出的PC构件,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不需要再去粉刷墙面进行二次装修,也就相当于,搭建起来的房子就已经是“精装修”了。戴大力介绍,二次装修还会带来二次污染 ,采用清水混凝土的PC构件,集结构装修一体化,更加绿色环保。
4:“搭积木”,并非易事
房屋建造从施工工地转移到了生产工厂,整个建筑物被分解成一个个单体构件,在外行人眼里,盖房子就像搭积木,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一个构件都要经过严格的工艺,精度达到毫米级,才能保证组装时的严丝合缝。
组装也并非易事,对建筑工人的要求要高得多,无论是构件加工制作,还是现场安装、密封连接等,工人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程师也需要复合型人才,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结构工程师,同时也要是设备工程师。
据介绍,现阶段的装配式项目并没有达到标准化设计,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属于个性化定制,而且每一个构件上不仅仅包含了传统的建筑、结构、水电安装的内容,同时对施工所需预留预埋都有涉及,所以这也就要求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要前置,将所有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提前考虑。也许未来实行标准化,工厂施工时的模具就可以一致,成本将大幅降低,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当然,越来越标榜个性的今天,标准件只是一种业态,个性化才会更受人追捧,戴大力介绍,墙面可以根据喜好定制生产,中式园林甚至也已经可以实现定制。
装配式建筑,在吴中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的实践之路
绿色建筑的吴中之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列为重点推进地区,苏州作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要达到,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5%以上。
早在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这份文件催生了嘉盛远大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2016年嘉盛集团出资建立苏州地区最大,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踏出了吴中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文件,从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7年7月,苏州市要求从2017年12月1日起,在苏州新建建筑中全面推广应用预制“三板”,并进一步明确了苏州装配式建筑的近期发展目标及关键时间节点。 2017年8月2日,嘉盛远大首批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正式出厂,发往位于上海的安装现场。这也是苏州出产的第一批预制混凝土构件,此批次构件产品的品类齐全,包括预制夹心保温外墙、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及预制楼梯等,用于上海某装配式高层住宅项目的建设,产品实现发货零差错率,零报废率,受到上海市客户及行业协会一致好评。2017年11月底,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承建了苏州全市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基地——苏州市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虎丘C地块。这是苏州市首个采用装配式施工的试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长,是市政府重点民生保障工程,总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目前,嘉盛远大关于装配式建筑已经申报了14项专利,其中8项发明专利已批复。2018年7月,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受邀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品化制备技术”和“先进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水泥制品”的协作单位,正式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参加《预制装配化混凝土建筑部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编制工作。
苏州和吴中正一跃而成我国装配式装修建筑领先发展的地区,吴中正在形成一套理论完善、案例丰富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国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实践的样板。而在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示范培育工作之外,吴中也正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引导吴中太湖新城申报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对嘉盛远大、昆仑绿建、皇家木结构等一批本土建筑企业进行积极培育,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转型。
在吴中,从建筑的每一个部件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