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英语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2018-08-15陈维菁
陈维菁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再认识,阐述了教师在活动中的所充当的角色并对其重新定位,以使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角色;再定位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参与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优点已广泛得以证明。但不少英语教师发现要高效使用合作学习仍有挑战。实际上,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学法,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整合的一种体系。
活动前,教师应是教研者、策划者和引导者,这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
一、教研者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组并布置他们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环境,须具备四种基本要素:
①互相依赖。
②个人责任 。
③面对面互动。
④交往技能。
为此,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法和教法,加强对合作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提升合作学习内涵的理解水平,对合作学习理念和实践操作进行内化创新。针对课堂的教学实际和教师自身具体情况,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改编和精制,合理控制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二、策划者
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教学计划并进行策略组建。
重视学情
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他们现有的英语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合作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面对全体学生。
科学分组
合理分组是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分组通常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突出异质性”原则。
创建任务
教师设置任务时,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目标模糊的任务会直接影响活动质量。任务须强调更高的学习目标而非零散的知识。
角色安排
教师要确保全体学生都得到一定的角色。通过提供清晰详尽的任务清单,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角色的安排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如个性特点、英语层次、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整体性,以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本质要求。
三、引导者
合作学习的前期还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引导。
合作技能
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建立一种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困难生的氛围。要教会学生小组活动的策略,如观点分歧和个性冲突的应对等以及合作学习需要的良好行为,如善于倾听、分享看法、认同彼此的贡献等。教会学生自我监控,引导他们在互勉、互助和互爱的环境下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创造积极的小组形象,通过取组名、创组训、设组标、定目标等增强他们合作的凝聚力。
活动制度
制定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小组规范以及活动声音的控制等,并将其张贴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确保学生遵从。
指令信号
建议教师统一活动中的指令信号,并让学生熟悉。若师生达成默契,则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
①口头提示。对活动步骤的指令最好采用简单易懂的英语口语表达,并尽量固定下来。
②肢体语言。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如举手或用眼神暗示学生停止讲话,也可采用其它手势让学生明白教师接下来做什么,如授课等。
③卡片。不同颜色的卡片可传达不同的指令或信号。例如,教师身上系着红卡片,可说明其现在不会回答学生的问题。再如,小组的桌角上若临时放上绿色卡片,可表明该小组较安静;黄卡片则说明嘈杂些,必须降低声音;红卡片则说明太嘈杂,该组必须马上停止活动直至安静下来,方可继续。
值得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且密不可分。例如:教师作为反思者的同时亦是学生的伙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不断摆正自己的角色,高效准确定位,不断对教学进行修正改进,合作学习才能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书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蒋波,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7(7).
[2]李自天,张先明.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07(2).
[3]潘勇军.如何使困难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學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3).
[4]乔金兰.对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