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及对策

2018-08-15龚月琴

商场现代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龚月琴

摘 要:随着苏州市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张,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苏州冷链市场的现状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需求;发展对策

一、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

1.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暴涨

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从2016年至2017年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可以看出,苏州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苏州市全体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6460元,比2015年增长8.1%,2017年,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比2016年增长8.1%,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购买力稳步提高。

从农产品的供求角度来看,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下降,2016年粮食产量比2015年下降9.7%,201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83万吨,比2015年下降9.2%,禽蛋产量比2015年下降12.4%,水产品比2015年下降3.5%;2017年粮食产量比2016年下降5.5%,全年猪牛羊禽肉比2016年下降21.1%,禽蛋产量下降34.2%,水产品产量下降8.2%。

从人口上看,苏州的常住人口在不断增加,2017年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1068.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5%,而苏州2015年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060.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73.95%,2016年的常住人口为1061.6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74.9%,城镇人口在稳步增加。

2.苏州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态势良好

冷链物流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政策层面上,根据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的内容,江苏省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作为重点,着力完善四大民生物流体系;根据苏州市服务业的“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入发展专业物流,完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苏州绿色农产品长三角配送基地,加强信息对接,打造绿色便捷高效的商贸物流共同配送体系。苏州冷藏库面积逐年增长,2014年全市冷藏库面积已近100万平米。如今苏州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已正式建成,作为苏州城市配送中心基地,拥有3万平米的现代化冷库,极大的推进城市冷链物流发展。

冷链物流运力发展迅猛。自2012年起,涌现了一批服务理念现代化、服务网络区域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如众品冷链、波隆冷链、浩宇冷藏、天环冷库等,经营种类涵盖肉品、药品。2014年苏州市专业冷藏运输车辆为855辆,相比上年增长超300辆,占全省冷藏车总数的16.1%,居全省第一位,年承担约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受市场需求刺激,冷链物流规模仍在迅速发展壮大。市区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如稻香村、苏阿姨、大娘水饺、苏太、一百放心早餐)等均建立了自营冷链配送运力。全市共拥有冷藏保温运输经营资质的专业物流企业342家。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性增长,生鲜食品的终端消费需求急剧上升。苏州消费市场兴旺活跃,在各大电商的冷链物流布局中均处于核心地位,顺丰优选全程冷链的11个城市及天猫生鲜全程冷链的7个城市中,均把苏州列入首发试点城市,可以预见,电商冷链物流将成为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主要增长点。

3.苏州冷链物流发展的不足之处

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薄弱。一是冷藏保温库总量短缺,几年的增长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冷藏保温库基础条件较差,由于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大部分冷库是由旧厂改建或简易建造而成的,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对不足,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冷链库偏少,标准化的建设很少,对实际操作带来的成本偏高且效率偏低。

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由于高额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发达国家高达90%的全程冷链相比较,苏州全程冷链的比例偏低,至少有20%的农产品损坏在运输和保管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苏州市暂无冷链物流规范体系,产后预冷环节与包装不受重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冷链断链现象也很突出。

城市配送的保障能力与冷链物流的终端配送需求不相适应,终端消费的社区入口及冷藏车辆的城市通行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为确保全程冷链,必须依托社区储存点的建设来解决最后百米配送问题,然而依靠单个电商在城市中各大社区的布点,企业资金投入负担巨大。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城市通行管理政策下,新投放的专用冷藏保温货车较难取得通行证,而夜间配送又与居民消费有较大时差,增加了配送和仓储成本。

二、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确定发展重点

根据江苏省十三五发展规划,苏州作为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的枢纽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在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上主要以加强发展以配送节点、配送网络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城乡配送,温控仓储以及全程可追溯作为建设重点。苏州作为农产品生活消费集聚区,需要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生鲜电商直销平台建设,鼓励农产品经营主体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开展冷链配送业务。在生活聚集区科学布置末端配送站,加强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设施建设。

2.强化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冷链物流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严格执行并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合理安排用地,合理审批和发放冷链运输车辆市区通行证,对涉及冷链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给与适当优惠。根据生鲜冷链宅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些标准出来,包括设备的标准、服务的标准、操作的标准、成本的标准等等,标准出台之后有利于专业的物流企业可以按照标准规定来采购,提高政府效能以及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惠及百姓。

3.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给予冷链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冷链物流技术开发、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及标准化示范、冷链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鼓励政府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改革中来,更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产品,提高配套服务能力。

4.加快人才培养

我市拥有众多高校和职业类高职高專,这些学校均开设有物流专业。可以采用冷链物流企业与高校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多渠道的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和职业基地的形式,更快更好的为我市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更可以加强与境内外的专业机构合作,积极进行人才交流,提高我市冷链物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快培养出一批冷链物流高端人才。

5.把对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到实处

健全企业间数据共享制度。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数据保护、开放共享规则,建立数据中断等风险评估、提前通知和事先报告制度。在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共同提升配送效率。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引导电子商务、物流和快递等平台型企业健全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信用评价制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开放数据、技术等资源,赋能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实现行业间、企业间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升快递物流装备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科学配载、线路优化,努力实现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

加强快递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各环节数据接口标准,推进设施设备、作业流程、信息交换一体化。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共同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鼓励建设快递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

参考文献:

[1]王瑶.《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2017.07.

[2]徐刘印,周玉新.《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2014.03.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浅谈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