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简易掌握运动量的方法
2018-08-15汤海生
汤海生
[摘 要] 体育锻炼必须善于掌握运动量, 运动量安排的适当,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运动量过小对人体机能影响不大。
[关键词]运动量;安排合理适当
参加体育锻炼必须善于掌握运动量。运动量安排的适当,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运动量过小对人体机能影响不大。如果运动量过大,使身体各组织器官难易承受,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怎样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呢?可以通过脉搏的变化和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又实用。
一、利用脉搏掌握运动量
人在运动时,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可以从体表的挠动脉反应出来,测定后是检查锻炼内容,运动量,强度,密度安排是否合理的一个依据。脉搏的测定,可以放在早晨起床前(又称晨脉,这种脉搏比较稳定),或晚间睡觉前进行。另一种方法是测定锻炼时的脉搏,首先测运动前的安静脉搏,在测运动时,最后测运动后的恢复脉搏,然后进行对比。测定的步骤,连续测3个10秒取中间值,或者测1分钟。
进行锻炼时,脉搏每分钟跳动105——180次以后经过10——15分钟的休息,脉搏基本上可以恢复原来水平,精神振奋,疲劳感也不明显,学习和工作都不受影响。经过一夜的休息脉搏仍不能恢复正常,有不规律的情况出现,这说明锻炼时运动量过大,应该适当的调整运动量,一般情况锻炼后当天晚上的脉搏会多几次,而到第二天锻炼前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运动量安排的适当,每天清晨的脉搏比较平稳,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出现运动成绩提高,而脉搏不断下降的奇怪现象,这说明心脏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能良好,运动有潜力,继续坚持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通过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量
运动量安排的适当,锻炼后情绪饱满,学习起来精力充沛,饮食和睡眠都很正常,对锻炼很感兴趣,锻炼后虽有点疲劳感,肌肉有轻度酸痛,四肢感觉有些沉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经过一夜的休息,疲劳就会恢复,肌肉的酸痛感也会消失。身体机能越好,疲劳就恢复的越快。
运动中出现心跳急促,呼吸困难,这是运动量过大的原因,因为运动量越大,同样需氧量就越多,而需氧量已经超过心肺的功能,形成供氧不足,機能工作能力下降。运动速度缓慢,协调性差,效率低,完成动作的质量也不高,这时应该及时的调整运动量或暂停休息。进行中长跑时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克服困难期后,身体机能就会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运动后出现睡眠不好,不易入睡,失眠,多梦易醒,清晨起床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周身乏力,头晕,稍有轻度浮肿,食欲不振,易出汗,常有极度疲劳感,时有恶心呕吐感,对锻炼产生厌倦畏难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适当调整。如果肌肉酸痛,厌食和极度疲劳伴有发热感五六天仍不消失,也不减轻,这是“早期疲劳”的症状,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就应当减轻运动量或者休息,使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不适之感继续加重,可能是出现其他病变,应立即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