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师生关系和情感 促进教学发展
2018-08-15姜占喜
姜占喜
[摘 要]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天赋及身体条件的差别,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原有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区别、以及和同学、老师、班集体的关系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产生影响,在学校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思想教育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同舟共济的师生感情,是决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染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容易同别人的感情发生共鸣,他们对待事物的一些态度往往同教师的思想感情直接连系着。
[关键词]教师;学生;情感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一位英雄舍己救人的故事时,感情真挚,眼含热泪,他的学生全神贯注的听着,故事讲完他们全都被感动了。为英雄的壮举长时间的鼓掌,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情感,学生感到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学生满怀热情,生活朝气蓬勃,学生也就容易形成热爱生活,好学上进的思想品质。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则会产生“明星效应”,特别是小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他们对待自己喜欢的教师,就象“追星族”追明星一样,从喜欢他的一个方面扩展到喜欢他的各个方面,并认为他们做的什么都对,什么都好。如:一位新教师讲课生动有趣,学生就都喜欢上他的课,这种喜欢还外延到喜欢他的讲话方式,喜欢他的服饰、发型以及身体姿势等等。这个班的学生都愿意去模仿,而且对这位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都能做到,对布置的任务也愿意去完成。为此,增强师生感情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一、 增强师生感情,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即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
1.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教育者和爱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要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总结的经验——“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态度冷漠,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就筑起了鸿沟。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感情,还在于他们把教师的态度看作是对自己的评价的一面镜子。得到教师关怀爱护的学生,感到周围世界的温暖,感到教师、学校、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因而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并往往从爱教师、爱教师所教的学科,发展成为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反之,遭到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由此感到社会对他的否定和排斥,因而自暴自弃,以致越变越坏。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
2.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教师要善于在后进生身上发现积极的因素。有时在那些被认为“毫无希望”“不可救药”的后进生身上,你能发现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着良好的品质,他们的头脑还蕴藏着天才呢?要把每个学生的上进心都激发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切记偏见偏爱,对学生的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常常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长久的痛苦,使他丧失前进的热情和信心,甚至会形成学生变态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恶果,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
3.教师的爱要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教师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无原则的遷就、偏袒,而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爱之深,求之严,学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学生喜欢的是亲切而严格的老师,严格要求是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相结合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宽容和尊重,师生双方都要用宽阔的胸怀来相互爱护和包容对方,在双方之间架起通向心灵感情的桥梁,同时师生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应当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相信学生能够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并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 增强师生感情,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是增强师生感情的主要途径。经常性的交流能使学生更了解教师,也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对教师工作效果的一种反馈。
1.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与自己谈话,并同他们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无限的时空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从宏观到生微观,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展智力和动力,教师要珍惜它,切不可加以扼杀。教师要利用这种机会尽可能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就喜欢与教师谈话,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老师听。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学生。
2.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的心灵的奥秘。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有无异常表情和行为,一旦发现学生的反常行为,要及时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处理妥善,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教师要通过自己观察和分析,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做到“知其之所想,明其之所做”,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教育。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热爱他的学生,要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一代新人,用爱生如子的感情去对待学生,这才是教师高尚无私心灵的体现,要用爱心,温暖和关怀鼓起学生上进的风帆。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和获取,而且还融入情感的发展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课改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和理解的关系,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爱护、帮助与尊敬的关系,是二者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依托,相互协调、相互信赖和相互欣赏、达成共识的关系。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氛围来影响和支持它,使师生双方在这充满爱意的氛围中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
[2]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