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丁黑: 每个导演都在重复自己的价值内核

2018-08-15祝媛莉

综艺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弱项综艺本质

祝媛莉

丁黑,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97年,执导第一部电视剧《大人物李德林》。2001年,执导爱情剧《致命邂逅》。2003年,凭借爱情犯罪剧《玉观音》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3届中国电视艺术节“双十佳”导演。2006年,执导民国爱情剧《长恨歌》。2013年,执导古装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2015年,执导都市情感剧《拥抱星星的月亮》。2017年,执导的年代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卫视首播,凭借该剧,丁黑提名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那年花开月正圆》提名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综艺报》:整个电视剧创作流程,你最关注哪个环节?

丁黑:每个影片都有一个工艺流程,我对每个环节都特别重视,而不是主要抓几个点。谢晋导演曾说,“拍电影就是掬一捧水,哪不准就漏一滴,漏着漏着就漏光了。”拍电视剧也要小心谨慎地捧着这捧水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哪个环节是重点,肯定每个环节都是重点。

当然,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烙印,自觉和不自觉地显露。我学文学出身,对剧本特别重视,因为故事是通过剧本实施;另外,因为家世背景的关系,我是从电影厂出来的,对演员表演和镜头语言比较重视。当然我也有我的弱项,摄影就是我的弱项,拍《那年花开月正圆》这种大戏,我就会找摄影特别强的人来把关。

《综艺报》:你是非常爱抠戏的导演,为什么对表演如此看重?你会用什么方法引导演员?

丁黑:电视剧靠作品内在思想和灵魂打动人,然而剧本毕竟是文字,要怎么立起来?这就要求用真实的场景和环境解释故事、人物,人物形象主体就是演员。当演员没有做到导演想要的戏剧效果时,肯定就要“抠”。我比较爱抠戏,会和每个演员说戏。事实上,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

具体如何引导演员,每个人的招不一样。我用的笨办法,就是生说。我开始学这行的时候,就受过一些导演(就是我的师傅颜学恕)的影响,他告诉我,“切记不要给演员做示范,让他去学你。第一,你表达是不准确的;第二,如果你表达准确就特别伤害演员的自信。”

《綜艺报》:在你创作阶段,会设定目标受众吗?

丁黑:主要靠蒙(笑)。其实,创作永远是主客体的相互制约,我不可能揪着我的头发离开地面。我自身的认知系统也是根深蒂固的,像年轻人喜欢的架空的东西,我就本能地不喜欢,因为我受的教育和基础训练决定了我的价值观是不相信这些的,怎么可能会喜欢、会投入情感?但是,我现在拍的东西毕竟还要给年轻人看,那就需要我琢磨怎么能够找到我们之间的共同话语,寻找一个平衡点,让我自己觉得舒服,他们看着也能认同。

《综艺报》:未来,整个电视剧工业化水平很高了,观众审美也提高了,你会想做什么样的新内容,比如更天马行空的东西吗?

丁黑:我一直在不断尝试不同的内容,没有拍固定类型和题材的电视剧。但是,身边的人也会对我说,我拍的所有电视剧其实主题都是一个,只不过换了一个题材和故事而已,一直就是现实主义。未来,我也会尝试网剧等新内容,但是创作本质的东西改不了,每个导演都是在重复自己的价值内核。

艺术创作发展了几千年,本质上一直没变。第一关注的还是人,无论关注人的外在还是内心。另外,时代不管怎么变,人也没有变。本质上,人的七情六欲没变,只不过七情六欲依托的物质形式变了。因此,创新就是既要找到共鸣,也要找到新的表达形式。

猜你喜欢

弱项综艺本质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个复杂的人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