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过国际长途电话吗?
2018-08-15艾立
现代家庭 2018年8期
艾立
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你如何回答呢?回答一:只要开通国际长途就可以拨打了。回答二:让对方打过来,费用更低;回答三:打微信电话呀,不要费用,只要wifi。这样回答问题的人,显然缺乏几十年前使用国际长途电话的经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潮一浪接着一浪,大城市里,亲朋好友中总有一两个人去了国外读书、打工、结婚……到了国外,好多人是凭着一口“洋泾浜”英语,孤身奋斗,甚至目不识丁,举目无亲。于是,跟家人的经常联络成了他们重要的精神寄托。那个年代,通常只能写信。虽然是航空信件,也得十天半月才能送达。等收到回信,非得一个月之后了。有些急事,是等不得的,那就只有靠打电话了。当时的国内居民家中,安装电话的屈指可数,人们打电话通常是去公用电话间,而拨打国际长途电话就必须到标有“国际”二字的电话亭去了。只有那条线才可通往五大洲四大洋。但那时话费贵得吓人,说话往往像拍电报一样,言简意赅,恨不得使用文言文,以节省通话时间。好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有了电子邮件,有了Skype一类的即时通讯软件,直到现在有了微信电话,有了視频直播。
如今我们居住的地球,犹如相聚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因为任何信息都可以瞬间传递。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这个“地球村”里,毫无疑问。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但也缺少了自古以来的那些无尽的思念、辗转的呼唤、缱绻的情意、痛苦的煎熬……有时候,不仅相聚是一种享受,分离和隔绝也创造出一种另类的“感觉”。要不然,古往今来,怎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篇章?难怪大诗人、大文学家多产生于古代,他们那时“享受”的痛苦多呀,信息传递不畅之苦!如今的写手,没有切身感受,闭门造车,只能产生一些不痛不痒、不伦不类的段子。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