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让传统变记忆“棕绷”夫妻打造上海工匠梦

2018-08-15陈陈

现代家庭 2018年8期
关键词:吴国夫妻俩手艺

陈陈

盛夏的夜晚,走过霓虹闪烁的上海静安大悦城之后,在天桥底下一间有些陈旧的小店铺里,一男一女两个身影还在围着一张大床板忙活着,电风扇转出的热风.带出丝丝木头独有的味道。店铺门口红底白字“棕绷老店”的招牌在昏暗的灯光下依旧醒目,这家老店,在这里已经有13个年头了,店里的两个人就是胡国庆和吴国美夫妇,他们既是这家店铺的老板也是伙计……

满手血泡坚持学艺

还记得二三十年前上海弄堂里的吆喝声吗?“啊有坏额棕绷修伐?啊有坏额藤绷修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吆喝声也渐行渐远、消失不见。如今,能在上海找到一家棕绷店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今年42周岁的胡国庆和妻子吴国美同龄,两人的老家在江西南昌。在来到上海之前,他们俩是同一家工厂的工人,当时的两人怎么都想不到未来的日子会与棕绷这一传统工艺结下不解之缘。

胡国庆跟吴国美相识时,两人刚刚20岁出头,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胡国庆性格开朗,偏偏就看上了性格腼腆内向的吴国美。吴国美模样清秀,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胡国庆的思想很传统,娶妻娶贤,他认定了吴国美是可以跟他一起踏实过日子的人。往后的20年,证明了胡国庆的眼光。如果没有妻子,肯定也就没有他的今天,更不会有这家养活全家人的棕绷店了。

1998年,胡國庆和吴国美结了婚。隔年,儿子出生了。家里的开销渐增。老家有不少年轻人去大城市打工赚钱,胡国庆也心动了。经亲戚介绍,胡国庆来到了上海一家棕绷店学手艺。

棕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宋代,据考证它的发源地是临安(即杭州)。棕绷的制作工艺独特,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棕丝加工成的棕线密密地串编成床面。棕绷床具有极好的韧性,受力均匀,软硬适度,防潮通气。江南地区气候潮湿,对于江南地带的老人来谠,睡棕绷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起初,胡国庆对于学这门手艺兴趣浓厚,认为学一门手艺傍身不怕将来没饭吃。可是很快,他就犹豫想放弃了,因为真的有些吃不消了。棕绷学起来不难,但做起来难,主要是刚开始做时,用力拉拽粗硬的棕丝,一个星期不到,手上全都是血泡,没一处好肉。可是即使手上的血泡都磨破了,他都不能休息一天,每天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干活。师傅说,换层皮,就好了,等手上的水泡变成茧,一直到茧变老变硬也就不会痛了。胡国庆看着老师傅手掌心一个个厚厚的老茧,想到自己将来的摸样,有些想打退堂鼓。这时,妻子吴国美也来到了上海跟他—起学做棕绷。妻子的到来,让胡国庆坚持了下来。

做棕绷必须要两个人配合,所以一般搭档要么是夫妻,要么是兄弟。不然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容易产生矛盾。一家人就无所谓了。为此,吴国美把一岁的儿子交给公公婆婆,来上海帮丈夫—起干活了。

那时的生活不是一个苦字可以简单概括的。工作的厂房是在过道走廊之间搭建起来的,外面下雨,里面下小雨。他们吃住都在那里。夏天蚊子又多,上海的天气又闷又热,老板连电风扇也不愿意买。夫妻俩为了赚钱,只能忍忍忍。

夫妻俩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不在这里学手艺当学徒的话,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干了一天的活,两个人筋疲力尽倒在木板搭的简易床上。虽然他们是做棕绷的,但他们根本睡不起当时价值—千多元的棕绷床。满是破皮、老茧、血痂的两双手紧紧相握,他们想念在老家的儿子,儿子一岁多了,该学走路了,不知道是不是会叫爸爸妈妈了,爷爷奶奶照顾得好不好……想着想着,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老家的儿子和父母还等着他们寄钱回去,所以他们唯有互相鼓励,日子才坚持了下来。

那时,他们做一张棕绷床,老板只给他们60元工资。绷一张床起码花10个多小时,也就是说他们夫妻俩一天最多只能赚60元。这60元是他们两个人的工资。一个月,没日没夜地干活,夫妻俩只有1800元收入。在2000年的上海,这收入的确是不多。

朴实的夫妻俩就这样闷头苦干了好几年,手上的老茧早已没了疼痛感,手中的活计越干越好。做棕绷是一门手艺活,棕绷好不好全看手上练就的功夫。而这种功夫无法用具体数字去概括,全靠感觉,绳子拉多紧只有自己的手知道,心知道。胡国庆和吴国美做的棕绷床得到了越来越多老顾客的赞誉。

这几年里,为了省钱、为了抓紧时间多干活多赚钱,他们只回过一次老家过春节。年幼的儿子认不得他们了,躲在爷爷奶奶背后都不敢叫爸爸妈妈。胡国庆一个靠手艺吃饭的大男人,红了眼眶。还没到正月十五,夫妻俩又离家来上海了,为了将来跟儿子在一起生活得更好,他们此刻不得不离别。

辞职开店自已当老板

2004年,胡国庆向老板要求涨工资。老板只答应每张床多给他们5元。那段日子,胡国庆一宿一宿地失眠,他在想他的未来,儿子的未来。靠他们夫妻这样每月1800元的收入,何时能接儿子到上海来一家团聚呢?

最终,胡国庆决定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两万多元,自己开店。如果亏了,大不了从头再来,趁现在还年轻,一定要拼搏一下。最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和妻子的手艺,多年的磨砺已经让他们的技艺非常成熟了。

胡国庆和吴国美向老板辞了职,虽然老板极力挽留,但他们已经作好了决定就不打算回头了。他们兜兜转转,终于租下了现在这家店铺,当时一个月的房租是2000多元。店铺不算大,只够摆放材料同时做两张棕绷。店铺前面是工作间也是他们接待顾客的地方,店铺后面就是他们吃饭睡觉的地方,虽然一切依旧简陋,但至少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店了。从那时起,他们就既是老板又是伙计了。

最初几个月,也许是新开的店无人知晓的缘故,一单生意也没有。胡国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做好了回老家的打算。渐渐的,有路人经过就进来询问、打听。“老的棕绷床能修吗?”“能订做棕绷床吗?”“能看看原材料吗?”可以,可以,胡国庆和吴国美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满足每一位顾客的要求。店里的生意渐渐热火了起来。老顾客们口口相传,很多新顾客慕名而来。

有些年轻的顾客对棕绷床不了解就进店来询问,有些是受家里长辈之托来订做棕绷床的。胡国庆总是滔滔不绝向人们讲述棕绷的百年工艺及诸多优点。时间退回到20年前,棕绷床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卧具,后来随着席梦思、乳胶床垫的出现,它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一度遍布上海的棕绷师傅也变得寥寥无几了。其实传统的棕绷床比席梦思硬,比木板床有弹性,绿色环保、透气健康,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颈椎、腰椎不好的人,都适合睡棕绷。

胡国庆至今保持纯手工打造,棕绷床板仍然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钉子,经过锯、刨、划墨线、打眼、凿孔,将4根木料方条榫卯组合制成框架。固定好框架后,再将每十根小棕丝合成一大股,然后将其穿到床架子四周凿好的圆孔里,再用与织布类似的方法进行编织。穿棕绷要求每一根线不仅要线路正确,而且要细密紧实,一个动作要重复上千次,既是一件体力活,也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艺活,最重要的是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现在的工艺对比几十年前的棕绷工艺,已经有了革新。除了最上面的两层棕绷,最底下还特别用尼龙编制一层增加牢固度。一张好的棕绷床,睡上二三十年不成问题。

胡国庆好学、好琢磨,经过多年磨砺,从选料、做床架、绷棕线,每一步他都在行精通。其实,整个棕绷床的制作过程,最难的并非是编织,而是做床架子,好的床架子,在没有上棕绳时,四边床沿有5毫米的傾斜,而这细微的倾斜,是靠一根一根棕绳系上去后,师傅一点点用力将绳子拉直绷紧,逐渐“掰”过来的。最后床编好后,床沿和棕绷就完全是平的了。棕绷的原料也有讲究,棕丝一定要选云南产的,木材则选进口山樟木,做出来的棕绷床不易走形。

胡国庆夫妇的好手艺赢得了好口碑,也迎来了更多的生意。开店第一年,夫妻俩不仅回了本,还赚了三四万元。算完账,夫妻俩抱在一起,又笑又跳,就像两个孩子一样。笑过之后,泪水又涌了出来,他们不怕吃苦,从紧紧相握的两双手中,他们看到了希望。

坚守传统圆梦上海

开店第二年,胡国庆夫妇把儿子接来了上海,终于可以一家团圆了。儿子在他们身边,很快就跟他们熟悉起来也亲近起来。夜里,搂着儿子入眠,胡国庆和吴国美都觉得这些年的苦没有白受。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立足,为儿子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儿子的未来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儿子在上海读了小学,学校就在离店铺不远的地方。店里地方狭小,儿子学习的环境并不好。虽然胡国庆有一手出色的木工活,却没办法为儿子打造一张舒适的书桌,因为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安放。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儿子读书从来不用他们操心,成绩一直很好。或许是儿子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不怕辛苦不怕劳累,坚守着传统工艺,靠自己的双手在这座大都市里打拼,并挣得了一席之地。父母的精神影响着他。儿子知道父母无暇管他的学习,他唯有靠自己才对得起父母的付出。

胡国庆和吴国美身体力行为儿子上了最好的一堂教育课。儿子初二时,因为户口问题,回江西老家读书了,并且在一年后考进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如今已经上高二的儿子,每到寒暑假就会来上海陪伴父母。对于将来考大学,儿子充满信心。至于儿子对未来的打算,胡国庆说他会全力支持。有人问胡国庆,会不会让儿子跟他学手艺。胡国庆笑了,说:“不会不会,我们吃苦就够了,不想让儿子受这份苦。只是有时想想,可惜了这份工艺……”胡国庆也曾经收过两个徒弟,希望后继有人。可是工资开到了每月6000元,两个徒弟干了没多久还是离开了,因为不愿吃这份苦。要赚钱,多的是更轻松的工作。

13年来,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夫妻俩除了吃饭就是做棕绷。长年累月,两个人吃得最多的是面和粥,因为做起来简单,不费时。也只有当儿子在的时候,吴国美才会多做一道菜。

随着做棕绷的工艺渐渐流失,坚守的工匠越来越少,胡国庆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近两年,有些年轻人也意识到了棕绷的好处,慕名来订做棕绷床。现在订做一张6尺床要3800元,修一张床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由于是全手工制作,订做一张床需要三四天时间。夏季是生意的高峰期,夫妻俩每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现在订做床,已经需要排期到一个月后了。为了这份工艺,愿意等待的顾客依旧络绎不绝。

看着他们这般辛苦,儿子有时说:“你们打算做到什么时候?等我考上大学,你们就休息吧。出去旅游,散散心。”胡国庆说:“我也盼着这天。你妈来上海这么多年,哪里都没去玩过,除了店里就是菜场。唯一出门的机会就是陪我送货,我对不起她啊。等我们退休了,我要带你妈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话虽如此,胡国庆并不真的舍得放下这门手艺,他不做了,那么多上海人想要睡棕绷床就更难了。

胡国林平日唯一的休息和爱好就是健身。拿起身边的工具举一举就当举哑铃。看着他皱纹显现的笑脸和浑身流畅的肌肉线条,就觉得生活可以这般简单快乐。他说再做二十年没问题,不做的话,这门手艺恐怕就没人做了。

春夏秋冬,从清晨到日落,胡国庆和吴国美站在床架的两端,夫妻俩熟练地配合着,—样的动作,一样的频率,一左一右穿棕引线,穿棕线用的两枚大钩针默契地相遇又分开,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双剑合璧。

两双相同的手,满是老茧。正是这样的两双手,打造了属于他们的上海梦,对他们而言,做棕绷不仅是做生意,也是他们的打拼梦。

采访小记:夜幕降临,看着还在店里低头专注忙碌的胡师傅和他的妻子,就不由心生敬佩之情,也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包括坚持、追求、踏实、专注、敬业、严谨、细致、负责等。许多成功其实正来自于这份执著。

猜你喜欢

吴国夫妻俩手艺
Optimal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usceptible Malware Propagation Model in Heterogeneous Degr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手艺
GLOBAL STRONG SOLUTION AND EXPONENTIAL DECAY OF 3D NONHOMOGENEOUS ASYMMETRIC FLUID EQUATIONS WITH VACUUM∗
吴国良花鸟画选
吴国平
最贵的不是手艺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认错
一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