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支点教好中段科学小品文

2018-08-15问玉银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支点语言表达趣味

问玉银

科学小品文是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深受读者的喜爱。在苏教版中年段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文章,我们在执教时,既不能不顾文章体裁,随意处理,更不能把它们上成科学课,一味传授科普知识。教师要把握住文章语言训练的支点,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特有的趣味,学习语言表达的准确,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激发探究的兴趣。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以课文为据,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找准语文训练的支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在国标苏教版教材中有一种特别文体的文章,即科普类文章,科普文又叫科学小品文,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此类文章叙述简洁,中年段的孩子不易接受故事情节少的文章,因此常常被教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科学课或常识课。教学总是显得那样枯燥,学生听得当然是乏味之极。

那么这类文章到底该教些什么?怎么教,才能使它的教学更具“语文味”,更有“趣味”?我从《海底世界》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进入中年段的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将课文中即将接触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可以是视频短片的播放,可以是趣味知识的问答,可以是图片的精彩介绍······这样创设情境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需要一提的是,导入只是引子,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时间安排上必须掌握好,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如在刚学习《海底世界》时,我先通过一个问题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浩瀚的大海令无数人神往,那么你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吗?”随后,播放海底的视频,让学生观赏,大家饶有兴致地交流自己眼中的海底。这时,教师通过要求,让学生回到文本“阅读课文,试着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二、注重朗读,品词析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传统,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特级教师王崧舟也说过,“语文味”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

1.读中比,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海底世界》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几次简单的语言比较朗读。如第一部分海底声音与海面声音的比较。通过听大海波浪滔天的巨响,随后潜入深海后的宁静的对比,感受“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同时又为引出海底动物们的窃窃私语打下基础。

又如第二部分海底动物行进方式的各不相同。通过海参和我们人前进速度的比较,更形象地感受海参的慢。通过梭子鱼和普通火车的比较,感受它速度的快。同时也通过朗读的不同感受,对作者在茫茫大海、众多动物中选取这几种典型进行介绍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2.读中品,感受语言表达的趣味

《海底世界》虽是说明性文章,但趣味十足。要想体现语文的特点就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阅读,品析领悟文章用词的精妙。在学生读到海底动物声音这段时,让学生评评朗读声音该大还是小,目的就是关注“窃窃私语”这个词。先让学生猜猜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查,在学生大体上猜出这个词的意思后,还要追问“窃”和“私”的意思;再练习说话,读好不同的声音“啾啾”“汪汪”等,学生学起来的就会感觉有趣,也会体会到文字表达的趣味。

3.读中训,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

朗读文章、理解文章,逐步感受语文的内在魅力后,还要学会运用。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另一个支点。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地进行一些语言表达的训练。

如学生在朗读体会拟声词的形象生动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这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在简单的仿写后,拓宽思维,告诉学生,在我们的习作中很多地方也可用上这样的句式,“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

又如,三年级段落练习的重点“总分结构”,因此,课堂让学生在阅读海底有关的补充资料后,仿写段落。这个要求在随机说话的基础上又有提升,所以,老师必须指导,可将中心句写好,学生只要知道从几方面分写,找到材料填空即可。

三、巧妙设计,初识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于中年段的孩子,说明方法只需初步了解,不必进行专门的讲解,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领悟。请看片段:

师:是啊,海底动物的种类很多,活动特点各不相同。在中心句后,作者又向我们做了具体的介绍,像这样先总述再分述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

下面课堂就交给大家了,请你默读第三段,思考:这段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它们的活动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谁先来交流?

生:海参,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四米。

师:你觉得它的特点是什么?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就叫作列数据。

生:梭子鱼,每小时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火车快。

师:它的特点是?你从哪里知道?除了列数据,还拿梭子鱼和普通火车做了比较,这种方法叫作比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淡化了说明方法的讲解,只是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名称,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列数据、做比较等方法的好处。

当语文和科学知识结合,它带给学生的本应更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找到文体的特点、语文训练的支点,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积累,这样学生的语文才会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收获。

猜你喜欢

支点语言表达趣味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