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实践探究
2018-08-15李艳
李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其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和多媒体对我们的品德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绚烂多彩和感染力极强的画面及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發学生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品德课程的学习,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艺术享受的殿堂。
一、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声像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种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主要从品德课前的收集资料、课中的学习以及课外延伸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学习状态。
课前的收集资料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课前的资料收集,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学习,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收集,在第一时间就激发了好奇心,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憧憬,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他们就有话可说了。由于网络的运用,在学生以往并不热衷的课前预习阶段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要想真正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必须善于利用课堂。课堂上有很多激发兴趣的方法,如图片、声音、影像等资料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国界线之长,老师单纯的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我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并兴致勃勃地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咱们今天来做个模拟徒步走的游戏。”同学们一听说旅游,个个兴致浓厚。此时我给学生播放flash动画,学生兴奋地观看动画中的小朋友沿着祖国的边界线徒步旅行,在此情境中我又作为学生的导游配以解说,学生边看动画边听解说,感受我国漫长的边界线以及我国的四至点的位置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我又播放了歌曲《大中国》,在欣赏歌曲之时,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浓厚。如果没有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手段,是很难让学生感受祖国面积之大和山河之壮美的。
在平常的品德教学中,学生觉得课上学习完了这一课就结束了,其实课上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品德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在网络和多媒体条件下,老师大可以利用孩子对网络的热衷心理,把课外延伸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的目的。在学习完《生活在热带大陆上的非洲人》一课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课后做关于非洲人生活的电子小报,上传到班级平台的共享区。学生对上网收集非洲的材料非常感兴趣,自然而然会做得很好。果然,班级共享区里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设计了精美的小报,大家互相阅览,从而更多地了解了非洲的动物、植物、风土人情等。
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网络和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而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生活在热带大陆上的非洲人》这一课时,非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而且课本仅有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表现“非洲人生活”的多样性。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剪辑了非洲人生活的风采。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形象地播放了非洲人的穿着、肤色以及活动和娱乐方式,引领学生浏览了非洲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图像的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三、巧用网络和多媒体,再现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境”一词的历史非常悠久。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我们所知晓。这里所指的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和多媒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再现教材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理性的思考总是基于感性认识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的教学受专业的限制、知识面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在教学《不畏严寒的因纽特人》这一课,我在课堂上不用板书或者声嘶力竭地讲因纽特人的生活,而是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因纽特人生活的视频,学生看后感到很兴奋,此时我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因纽特人的生活。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快填完表格,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从而形成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观和热爱之情。多媒体的这种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意相统一的优势,产生一种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会材料的真实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展示了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无疑给小学品德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教学的新局面。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为小学品德教师提供了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学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