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究需要讲究技巧

2018-08-15陈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巧科学探究

陈静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应以实验探究为主。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科学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活动下,配合着老师适时适量的指导,同学们学习有效的科学探究技巧,追求一节高质量的科学活动探究,学有所得才是最终目标。

科学发展源远流长,亘古至今都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科学知识需要时间来思考,需要行为来验证,更需要实验的各种失败来积累经验。也许经历了时间失败,科学活动才会晋升为科学探究,进而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我一直怀着这样一个疑问:“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更具目标性?”我们应该时刻怀揣着对科学学习探究的思想,培养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对科学教学的认识探究

科学教学模式已被很多科学界人士所探索。但对于小学课程来说,科学的课堂模式又与之有明显差异。

科学课应当有一个教学模式科学化、成熟化的重要标志。以明确、具体、先进的科学教学理论作基础,具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二)小学科学课的探究理论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会生成探究方法和探究技巧的过程。因此教师更要注意调动同学们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外国科学家曾强调双向建构观点: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动作或活动。在教育科学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一单元中,电路的学习与连接,我也充分调动了小组合作的主客体,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实际生活中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科学探究需要讲究技巧

(一)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学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四节内容为“比较水的多少”。在本节科学课当中,我与同学们一同探究“水多少的比较”的方法,并引导同学们探究了这节课的实验技巧。

首先是材料准备。教师演示所需的材料:整齐有序地摆在实验讲桌上,有容积不同的矿泉水瓶,把这些水瓶的顶盖都去掉,做成同样高度的水杯状;做标尺的纸条;直尺;量杯;量筒(不同量程的各一个);试管;记录单等实验材料。学生材料同老师的材料一样,每小组各准备一份,共准备六份(我们班分成的六个科学实验小组)。

学生开始实验之前,我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用同一个容器分别装一次并做记录;或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装需要比较的水,待水在杯中静止后,两个杯子贴在一起对比比较;或用尺子测量水在杯中的高度做比较等等。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作为工作年限不长的老师,我确实注重了实验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但是没有给孩子们些许引导和提示,直接让孩子们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进行实验。紧接着,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动手做实验。各小组组长到讲台上领取材料,等各小组材料领取齐全,同学们开始按自己的思维做实验,课堂上十分热闹。瞬间课堂变得有些杂乱,同学们知道大概的内容方向,可是细节模糊,连重点知识量筒的学习也分不清,每位同学都没有小组的合作與分工意识,按自己的思路做实验,让本节有趣的实验课失去了它应有色彩和技巧。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少年的小学生而言,科学探究绝不等同于不要教师的指导。完全放手即亲手酿造了绝对的错误。我本认为的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那就不叫探究。结论可想而知,这种想法偏离了教育始终,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的。多问几个探究性的“为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多答几个时效性的“是因为”,结论因而断定。所以教抑或是不教,放抑或是不放,需松弛有度。

(二)科学探究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实验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进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拟定实验实施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数据并进行汇报、交流,做出总结”的过程。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当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也是每位科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理想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初衷。但是,真正想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和实力俱佳的漫长过程。只有探究激情,缺乏探究方法,漫无目的地盲目操作,结果只会是“有量无质”的空谈。

(三)科学探究源于生活

生活的点点滴滴,环境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科学进步的素材。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机警敏锐才会细心挖掘,冷静沉着才会灵敏思绪。许多科学家的诞生,就来源于纯净的心灵,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可能成为生活中的下一位牛顿、爱因斯坦或是爱迪生。

三、科学探究需“放慢”脚步

(一)科学探究需做到引导

“放慢”脚步,你将会发现更多美好的风景。作为初出茅庐的科学教师,很难把控科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节奏紧凑的科学实验探究课。常常会忘记这些情形: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常常基于紧张地记住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简单地通过讲授知识,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生怕漏掉一个环节、忽略一个知识点,却不知自己的“填鸭”耽误的是有效引导。切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科学探究需做到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学生探究最好的驱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是一门兴趣课程,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发挥他们好动好问的天性;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从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兴趣来了,才有学习的动力。这个过程的提升也是需要时间慢慢磨砺的。

(三)科学探究需做到厚积薄发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应用生活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缓慢积累方法和技巧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科学探究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科学探究课,教师和同学们需密切配合,共同探究实验技巧,让科学理论变成更加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技巧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指正要有技巧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