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究
2018-08-15戴建芳
戴建芳
“做中学”承担着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能让儿童直接参与的科学主题探究为载体,引导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做中学”活动应考虑到幼儿年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特点,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做中学活动,构建幼儿直面生活中科学的平台
幼儿园“做中学”教学主题设计时参照的基本原则。1、主题的设计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学生便于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取生活中的材料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幼儿生活中的科学。如果给幼儿看或做他们无法理解的实验或用抽象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原理,只会使他们觉得科学很难懂,从而降低对科学的兴趣,甚至对科学产生神秘感,无意去探究。2、主题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如主题活动《沉浮》,因为幼儿已有关于沉浮的经验,对于他们制定假设、完成实验的设计和验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老师要关注从孩子们对生活现象的疑惑,并从中选择命题设计教学主题,通过做中学这一平台,让幼儿问题得以展示,思维得以深化和发展,构建科学知识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动手操作实验、记录操作过程、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使探究孩子们眼中的科学现象成为“做中学”课程的一大特征。
二、做中学活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应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欲望。当幼儿高高兴兴地问老师“为什么”时,老师要敏感地意识到这正是丰富孩子知识,发展孩子技能的好时机。对于幼儿的提问,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尽量用通俗、有趣、形象的语言给予回答,或者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他们去寻找答案。
“做中学”活动,强调活动主题来源于幼儿感兴趣、在幼儿生活周围和环境中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和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我们在活动室内创设了“科学发现角”,鼓励幼儿把他们感兴趣的和发现的现象及想提的问题记录下来,经过筛选就形成了我们实验的主题,这样形成的主题会使幼儿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我们在自然角种植绿豆,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一次,几个小朋友边看边争论起来,商量“绿豆要不要浇水的问题”,这时我捉住契机引发幼儿深入讨论,如“种子要浇水吗?种子需要阳光吗?种子需要水吗?种子要种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让幼儿进行猜想之后,围绕各自的问题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设计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每天的发现,把幼儿的无意观察引申到有目的的观察,既保持了幼儿观察的兴趣也达到了教育目的。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重新建构自己对种子生长条件的知识经验。
三、做中学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孩子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做中学”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方式和思路,发挥个人的设想和猜想。“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正是通过幼儿亲身经历的实验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如:我们的主题活动《有趣的滚动》,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探究:摆弄各种形状的物体,从而自己概括出圆圆的东西会滚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一知识概念,这是幼儿自己实践得来的,使幼儿对“滚动”这一抽象概念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从而也加深了幼儿对这一概念的记忆。有的小朋友在开始的时候猜想球会滚动,棍子会滚动,还有纸杯、水桶、积木、地球、鞋子等也会滚动,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小朋友得知了:只有接触面是圆圆的东西才能滚动,像纸杯那样的两头大小不同,滚的过程会拐弯。幼儿就是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幼儿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和行为。使他们知道,
知识是在实际生活中得来,从而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我们要求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随时记录自己的猜想、发现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在幼儿动手之前,不把答案告诉他们,也不能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左右幼儿的思想,暗示實验的结果,而要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去实验,鼓励幼儿把看到的都画下来或记录下来。在交流与汇报中,孩子们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告诉别人,也学习聆听他人的意见,在吸纳别人的观点的同时,重新梳理自己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学习科学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会民主生活的过程。
四、做中学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科学,还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有了自己的体验,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与小伙伴的交流讨论中梳理自己的“新发现”,明晰了所发现的事物的关系;在交流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解释: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当意见与他人不同时要与人争辩,这些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朋友都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从而也使幼儿逐渐认识到了语言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过程中,都要求我们必须放手,打破传统的“只有一种答案”的教育模式。当孩子通过实验操作有了发现后,无论他们的探究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应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经验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实验的过程
和结果,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幼儿可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不同的个人见解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作为听众来说,幼儿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了解同伴看问题的角度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能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发现每个同伴的价值和独特性,更能接纳同伴的不同意见和学着欣赏同伴,最后在讨论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