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抗战文学钩沉》厦门图书交易会座谈综述
2018-08-15文心
文 心
2017年10月13日,在厦门召开的第十三届图书交易会上,武汉出版社以2016年12月宋致新编著的《国统区抗战文学钩沉》 (以下简称《钩沉》)一书参加会议,与海峡两岸的读者进行了交流。武汉出版社社长朱向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致新和吴永平在会上作了发言。
武汉出版社社长朱向梅在发言中指出,此书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悲壮、极为惨烈,同时也是决然奋起和不屈不挠抗战的爱国主义壮丽图景。启示有三:第一,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进步文艺工作者在国难当头之际,把握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大方向,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文艺大众化”等进步主张,给国统区人民带去了精神食粮,带去了希望和光明,这些作品成为国统区抗战文学的一道亮色;第三,打捞共同记忆,开创中华民族的共同未来。我们应以史鉴今,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拥有一个中国,应合力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努力。
该书编著者宋致新研究员在发言中说,对于《钩沉》一书,自己只是一个“二传手”,真正的作者是70多年前活跃在抗战第一线的洛阳《阵中日报·军人魂》的文化战士们。可是他们如今绝大多数已经作古,如果不及时钩沉,这些史料可能永远消失,那样的话,实在对不起为此倾注了万斛心血的前辈们。如今自己也步入老年,之所以去钩沉这段历史,是因为父亲李蕤本人就是《阵中日报·军人魂》的编者和作者。1939至1940年,父亲和碧野同在洛阳《阵中日报》任职,先后担任“军人魂”副刊编辑。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也是他们在“军人魂”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并且卓有成绩的一段美好时光,他们不仅个人写作,还广泛联系了一大批进步作家和记者,努力把这块小小的园地办得十分红火,使它能成为反映抗战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由于洛阳在抗战中是大城市中少有的未沦陷地区、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办报具有印刷、发行等优势。“军人魂”副刊撰稿的多是“青记”、“文协”成员,他们思想进步,联络广泛,深入生活,其中更有不少著名作家,如茅盾、老舍、臧克家、李广田、欧阳山、萧乾、沈从文、姚雪垠、张天翼、靳以、陈荒煤等人为它写稿,由此出现了当时“报屁股上群英荟萃”的罕见景观。该书的钩沉过程,很是艰苦,从图书馆购买到缩微胶卷,转为光盘,在电脑上辨识、录入,再转变成一篇篇电子文本。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又加上了对时代背景的说明文字、图片、注释,并从体例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书中收录的文章,有的控诉日本侵略者罪行、揭露汉奸的丑恶嘴脸,有的歌颂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以及普通百姓、各党派、各阶层人士齐心协力的抗战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抗战时期丰富的社会生活。
宋致新在发言中,还以书中收录的《指印》、《红绿旗手》、《眷属锻成战士》、《战时儿童保育员》、《光荣的勋章》、《寇军的暴行》、《恐慌下的上海》、《寇军在厦门的动态》等文为例,讲述抗战故事,进一步展现当时特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国民精神总动员,破坏铁路,救助孤儿,优抚伤员,以及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民众的残酷杀戮、“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等罪行。这些史实,没有亲身生活经历是想象不出来的。《钩沉》一书从整体上体现了民族团结、全面抗战的精神,在民族危亡、面临亡国灭种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迸发出一股火山爆发般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敌人也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共同的,抗战时期的《流亡三部曲》就说:“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锦绣的山河,怎能让敌人践踏,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今天,打捞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的这段文学史,正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两岸团结的共同愿景。
吴永平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抗战文学可分为四大块:民主根据地文学、国统区文学、孤岛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又可细分为大后方文学、战区文学、军伍文学以及敌后游击区文学。《钩沉》属于国统区战区文学。但这些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钩沉》的面世,非常值得祝贺。抗战期间,进步的流亡文化人和知识青年响应“文人入伍,文章下乡”的时代召唤,以各大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为中心,聚集了大量文化人,创办了很多出版物。较之大后方,战区作家更侧重于“救亡”。因此,一直有人藉此贬低战区文学,有的批评为“前线主义”,有的批评“救亡压倒了启蒙”。这是不对的。某种意义上,救亡就是最大的启蒙,正是通过这些战区出版物,广大军民才初步获得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府意识和公民意识。《钩沉》所收录的文章,出自洛阳第一战区《阵中日报》的“军人魂”副刊,只收录了该副刊1939—1940年所载的部分作品。仅仅一年多,而且部分收录,就出了两大本。如果战区文学全部收齐,其数量可想而知。可以说,《钩沉》之于整个战区文学,无异涓滴之于沧海。第一战区《阵中日报·军人魂》有幸等到了李蕤先生后人的梳爬剔抉,集腋成裘,其成果得到武汉出版社的青睐,是值得庆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