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现状及建议

2018-08-15徐忠火

四川水泥 2018年9期
关键词:现浇工业化建筑行业

徐忠火

(山西甬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建筑工业化源于西方国家,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配件、现场组装的房屋构建方式,具有快速成型的特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建筑行业面临着施工人员短缺,人工成本昂贵的问题。而建筑行业本身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垃圾无法处理的问题,而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近年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建筑工业化发展,导致建筑领域内出现过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比例,这种状况将会导致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同时阻碍该行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当今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 建筑工业化概况

我国建筑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到80年代是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期,并在70年代快速发展,比如这段时期开始出现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各地都有生产线,预应力空心板称为装配式体系中最量大面广的产品。70年代开始引入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该时期楼板及墙板都是预制混凝土大板,施工中不需要模版及护具,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点。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预制混凝土年产量为2500万m3。该时期所生产的装配体已被认可,预制构件加工单位开始按标准的图集进行加工生产,而施工单位同样按照标准图集进行采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当时的确可以满足建筑技术的需要,第一,在那个时期我国的建筑物的规模并不算太高,同时可以采用标准化方式建造;第二是建筑物的规模不大,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第三,钢筋、木模板在那个时期短缺;第四当时的施工过程是固定制,预制装配方式有利于劳动力的减少。

20世纪80年代末,装配式建筑开始停止,继而出现现浇结构,原因是:第一,我国的建筑规模开始增长,装配式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时建筑方式。第二,我国的建筑模式开始逐渐出现复杂化的特性,此时装配式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第三此时人们开始对建筑项目在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抗震性,因此开始转向浇筑式;第四,农村居民开始转向城市,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新鲜血液;最后是大刚模、小纲模开始应用,钢脚手架也出现,解决了现浇结构体所需的模板与模架需求。

近年来,现浇方式能否满足当今施工要求再次开始被业内审视。首先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施工人员对于恶劣的施工环境开始抗拒,项目工地开始出现施工人员短缺的现象,同时施工人员的工费也开始提高;第二政府对环境保护开始重视,建筑行业面临着环境方面的要求,而现浇模式具有水资源浪费、建筑垃圾多的弊端;第三是现浇模式的施工质量存在通病;最后传统建筑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业内人士及政府均开始将目光 转向建筑工业化。

在政府指导下,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部门均开始进行建筑工业化方面的研究,并成立建筑工业化相关群体,这些情况都积极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展。

2 建筑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今条件下,我国建筑水平也处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方面的施工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而建筑工业化便是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过建筑工业化所存在问题如下:

2.1 装配混凝土特点与弊端

(1)建造成本

由于当今环境下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需求较小,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这便造成预制配件的制造过程无法实行工厂化生产。并且由于预制构件需要上缴高于土建施工的税率,导致预制构件成本高于现浇施工模式。因此,目前我国的装配混凝土构件成本高于现浇结构。

(2)预制率与装配率问题

我国对于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主要在于评价预制率和装配率两个方面,然而装配件的预制率与装配率应结合建筑项目的结构特性,同样可以采用装配与现浇同时进行的方式,以避免过高预制率造成资源与费用浪费。同时还可能因为高度过高导致装配困难,工时长灯问题。

(3)设计软件及效率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的发展进度较为缓慢,至今依旧没有完善的软件进行使用,制作工序仍然走现浇模式,然后进行拆分。但这种方法会导致非标准构件的数量增加,不利于施工的完成,致使设计效率及工作量均降低。

(4)现场安装

装配方式相比现浇方式来说,施工过程复杂,工期相对较长。存在构件运输、堆放、吊装、临时固定及连接等问题。工序较多,对管理水平要求高。

2.2 现浇体系工业化所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国现浇混凝土虽然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模式,但是依旧存在钢筋、模版现场加工的缺陷。现浇结构目前需要向工业化发展,尤其注重以下问题:

(1)钢筋成型问题

对钢筋提前进行加工后运送至工作场地可以减少施工舱底工作量并减少场地污染问题。《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新增对于成型钢筋验收规定,但是成型的钢筋进场材料验收方面依旧存在不能按照合格证方式进行验收,依旧需要从成型的钢材内截取进行性能验收,导致集中加工存在不便之处。

(2)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

现浇结构体系中存在水资源浪费与噪声污染方面的问题。因为在施工工地进行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水资源的利用足够重视,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在进行振动棒捣实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噪声污染,这两方面问题是现浇混凝土工业化过程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模版问题

传统的竹胶模版虽然造价低,但存在加工困难,噪声大、使用后难以回收的弊端,会造成环境污染;大模板能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作量,且污染小,平整度高,但未能解决楼盖结构的模版问题;对于超高层施工项目,现存的工业化建筑集成平台有效的消除了模版、塔吊、钢结构安装与混凝土浇筑的问题,但是依旧无法达到通用性的要求。

3 有关工业化发展建议

建筑工业化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减少施工人员的投入、减少污染、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 加强建筑领域的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创新下完成的,因此为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与相关科研单位诸如高校、研究所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型突破,做好试点工程的工作,并完成相关体系的完善工作。

3.2 加强多模式建筑工业化的推进

由于现实之中,企业所面临的工程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并不相同,单一的建筑方式有时候并不能完成工程项目的要求,甚至是在某些环节不能实现最好的建筑效果。由于不同建筑模式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应全面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现浇混凝土体系多模式的工业化进程。

3.3 加强相关产业链发展

由于建筑行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材料种类繁多,在加强建筑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相关联的行业生产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推进,以满足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在建筑初期设计、材料的供应配送、施工安装以及后期验收运营的全过程。严格把控好工厂化加工的环节,保证施工过程中达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积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并分别分析了装配式与现浇筑式结构体系两种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所具备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我国的政策,对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提出了相应建议:(1)加强建筑领域的创新;(2)加强多模式建筑工业化的推进;(3)加强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发展

猜你喜欢

现浇工业化建筑行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