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民生与国家
——浅析资本逻辑下的民生问题

2018-08-15张九红

学术交流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民生逻辑

张九红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1]198,高度资本化的现代社会,一切活动都表现为资本的竞争、流动、集聚和沉淀。中国正处于资本高速扩张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受到深刻影响,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发展和积累,民众幸福生活的物质权利保障以及精神文化素养提升的需求不断彰显。资本逻辑的发展性和侵略性与民众追求幸福生活权利的平等性和公共性,既对立又统一。一是资本逻辑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总逻辑和总特征,它的发展性为全体民众提供平等参与资本市场的机会,民众以其个人可行能力实现个人财富的跨越式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但是这种看似人人平等的机会有其前提条件,即个人文化水平高低和掌控资本信息能力的强弱。由于民众个体文化素养以及实现幸福生活的个人可行能力*所谓“可行能力”,是阿马蒂亚·森提出的一种代替传统资源视角,用以研究现代资本社会中的公平、正义、自由和发展问题的新视角。阿马蒂亚·森著《正义的理念》(2012)、《经济学与伦理学》(2014)、《以自由看待发展》(2013)。不同,因此,资本逻辑下,物质财富分配不均,精神诉求参差不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资本逻辑正是造就现代民生物质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二是资本逻辑的性质具有逐利性,资本发展以资本增殖为目的,人只是资本逐利的手段和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众通过了解资本逻辑,参与资本市场,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目的与资本逻辑自身的目的相矛盾。同时,资本逻辑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总逻辑,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社会交往的总市场,资本逻辑的侵略性促使其渗透到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民众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以及社会生活权利都被资本逻辑左右,由此,民生权利维度的实现成为一个难题。在现代社会,国家作为社会发展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它是解决民生难题的中枢环节。但是,资本国家以资本发展为首要目的,当资本逻辑的逐利本性和民生权利发生矛盾冲突时,国家首要保证的是资本效益和利益。这种牺牲民生权益来协调资本逐利本性和民生权益关系的路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民生难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构建国家对资本的绝对免疫性系统,不因国家处于资本逻辑框架下,而有其特定的方向。也就是说,国家既依着于资本运行,又独立于资本逻辑。国家既参与资本市场,为资本运行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又超越资本逻辑,限制资本原则、资本本性的无限扩张,为民生权利争取生存空间。

一、 民生问题的内在规定性

在中国,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质。民生就是国计民生,即民众的生活和国家的社稷。民众勤劳,生活不会匮乏;统治者勤勉,国家不会贫乏。正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民生从起源时就内在地包含个体生存生活和国家社稷生活,民生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现代民生是在古代民生内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2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现代民生概念,他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3]“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4]812,“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4]825注4。由此可见,现代民生包括民众感性的物质生活、生存等基本权利,还包括民众政治民主、经济福利和社会权益保障等权利。现代民生和民主具有内在的辩证逻辑性,民生和民主相辅相成,民主是民生的前提,民生是民主的保障。因此,民生不仅关涉个体生命存在和生活发展,还关涉整个社会全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民生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它具有普遍性,表现其总特征和总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不同领域的民生问题表现不同,解决途径不同。无论是何种民生,其最大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财富的分配,为民众幸福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二是民众基本权利的实现,包括物质生活权利、参与政治、提高文化修养以及参加社会交往等权利。

现代民生概念内在地包含物质分配问题和民生权利规定。具体来说,生存、生活层面: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即民众生存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保障。发展、能力层面:民众最低生活保障以上的个人生命发展的需要,即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等权利。价值、意义层面:民众基本发展和能力实现的机会,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实现的机会。除此,民众政治参与权和经济发展共享权,也是现代民生关注的焦点。总之,在现代资本逻辑下,资本市场为民众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推动民众参与资本增殖逻辑,以促进资本逐利目的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夹裹在资本大潮中,追求个人物质财富的积累,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享有国家、社会提供的基本社会权益保障。物质分配和民生权利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一方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的完成,一方的平等有助于另一方的公平,民生概念内在地规定了这两方面的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的实质是利益分配问题,即民众如何从资本运动过程中,以及从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中获得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这种平等性和公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政策支持,社会遵照资本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个人凭借个人核心竞争能力,参与资本竞争。个人、社会和政府都是资本市场的主体,遵照资本规律参与资本运行,具有客观的平等性和公共性。另一方面,作为现实的个体,其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为每个民众平等地所共有,也是民众获得幸福生活的基本民生权利。民众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个人生命权利和提高幸福生活的能力。其次,实践民生权利的主体是“民”,其实践活动是实现民生权利的根本方式,“官”只是作为实现民生权利的手段,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讲,“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1]207注1劳动就是现实的人的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实践是每一个现实主体公平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再次,无形的价值民生,即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意义的探求和生命尊严的尊重,以及个人政治诉求、精神信仰追求和文化素养养成等,这些民生权利只有通过个体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总之,民生内涵是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民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展开的过程,每个民众都是平等的主体,实践活动具有平等性和公共性。但是,在资本逻辑框架下,这种看似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环境,却助推物质利益分配严重化。物质利益分配和民生权利的实现越来越成为民生问题的焦点和难题。

二、 资本逻辑下民生问题的焦点和难题

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运行总逻辑,资本市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总市场。不了解资本逻辑,不投入资本市场,根本无法自由生存;而陷入资本逻辑,沉湎于资本市场,只能在一种固化的模式下生存。所以,资本逻辑下,民生问题的焦点是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和积累,以及现代民生需求的丰富化、层次化和解决途径多样化;其难点是如何在如此丰富的物质财富中获得自由生存,即物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如何使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积极实现人生价值和体验生命意义。

首先,资本逻辑下民生问题的焦点集中于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以及民生需求的丰富化、层次化以及解决途径多样化。作为经济范畴,资本逻辑统筹整个经济运行过程,资本不仅是经济生产要素,同时也是经济运行规律。作为生产要素,它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环节;作为规律,它支配着整个经济运行过程。资本逻辑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它的增殖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封建的商品贸易,而是以劳动为基础,以资本为手段,以利润为目的的无限循环的增殖方式。资本的货币流通,“G——W——G′”是“为卖而买”,确切的说是 “为贵卖而买”。在流通的终点,“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1]172注1货币和货币只有量的区别,这种量上的区别就是资本增殖运动。资本逻辑通过这种无限循环的增殖方式,创造出极大的生产力和极高的生产效率,创造超出过去几百年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正如马克思所说,“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5]466资本逻辑的经济性为现代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其次,资本逻辑创造出新的商品交换方式和联系紧密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亦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6]276广泛而联系紧密的世界市场不仅缩短地理空间,也降低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甚至改变经济交往主体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促进现代民生需求丰富化、多样化和层次化,为民众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了多种途径。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世界市场具有实时性和共时性。不同国家的民众可以在同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取远在万里之外的信息和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逻辑的全球性活动拓展了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获取幸福生活的方式。最后,资本逻辑不仅更好地促进资本资源优化配置,而且细化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资本要素细化为生产资本、金融资本等,金融资本又分为货币资本、股票资本、债券资本和一系列衍生金融资本等。多种形式的资本对生产、生活领域的涉入程度不断拓宽和加深,增强现代经济运行的高效性和快捷性。资本这种优化配置的能力和细化生产要素的行为,一次次突破资本自身的界限和范围,为民生问题的解决创造丰富的物质和多样的民生需求。

以上是资本逻辑下民生问题的焦点。资本逻辑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现代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资本逻辑的全球化活动,促使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丰富现代民生需求。但是这种基础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资本逻辑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剧物质利益分化的严重性。此外,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力,它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生权利的实现,这是现代民生问题的难点。

其一,“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6]344注6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经济运作的最有效方式,但是这仅限于经济领域。如果资本逻辑超出经济领域,将其原则和性质强行推广到对政治、社会领域,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现代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其二,“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7]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社会生活领域,谁占有资本,谁就具有话语权和统治权。具体论述如下:

1.资本这种社会生产关系僭越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强制推行以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原则,以增殖为目的的资本运行规律,影响政治民生和文化民生权利的落实与实现。政治民主和资本增殖相关联,谁占有的资本多,谁的社会资源就多,获得的物质利益就大,话语权也就越大。政治权力舍弃人的维度,为资本谋增长,寻求资本最大程度的发展。文化被资本肢解得支离破碎:文化产品商品化,文化机构商业化,人文精神低俗化。它“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崇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6]275注6这些职业的神圣性被资本以金钱为诱饵彻底地世俗化,其精神信仰被资本逻辑肢解得破碎不堪。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夹裹在资本浪潮中,期望通过职业便利获取足够多的金钱和权力。另外,艺术美感的创造性被物质化、资本化,纯粹的艺术追求成为稀世罕见的行为。带有商业目的的艺术创造还是真正的美感创造吗?

2.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和维度,但是如果资本过度地开发人力,人的社会关系资本化超出一定的程度,那么,资本就成为束缚现代人发展的一条隐形锁链。人在社会关系中追求的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不再是个人能力发展和提升,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诉求。资本“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6]275注6资本原则均质化一切社会存在,包括人的价值、意义和尊严;资本本性淹没一切神的、人的因素和存在,神被消灭,人被异化。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现在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6]275注6人的存在、本质和能力被资本逻辑彻底开发和利用,成为资本增殖源源不断的源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物质利益,没有其他内涵与价值。民生权利的物质福利、精神信仰和政治民主诉求都被淹没在资本逻辑逐利的大潮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处于资本均质化的逻辑中,民生权利的个人维度、社会维度被消解。

但是,无论资本逻辑遭到多少诟病和批判,它却构成个人当下唯一现实的生存。个人可以反抗这种生存,但所有的反抗都将被资本化。了解、参与资本逻辑,除了获得个人当下的生存,还在于资本逻辑是人类当下的命运,人类所有的贪婪恐惧、嗔怒哀乐、痴狂疑惑、傲慢偏见都凝聚于此。一方面,资本逻辑为现代民生问题的解决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也为现代民生问题带来新的难题。如何在资本逻辑框架下,平衡量化的物质利益和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成为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课题。

三、 解决现代民生难题的中枢环节

现代国家,以维护政治政权、协调经济发展、进行公共管理为基本职能。在资本逻辑下,国家本身依赖于资本,其核心目的是维护政权与协调经济发展。因此,它自身无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或者解决进程太慢。另外,由于国家公共服务的滞后性、救济性,其调控手段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民生问题。资本和民生是同一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把它们割裂开来看待,存在多种形式的利益冲突,这样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资本权力和民生权利的冲突,所以,试图从外部解决矛盾是徒劳的。如何协调资本与民生的关系,当下面临两个紧要课题: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构建国家对资本的绝对免疫性系统;其二,国家利用这种绝对免疫性如何协调资本和民生关系。

1.国家积极参与资本逻辑,推动资本逻辑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正效应,创造极大的生产力和物资财富,这是现代国家解决民生难题的首要前提。实现民生目标的物质前提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但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普遍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价值自行增殖,表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了资本而生产”[5]463注5,资本这种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狭隘基础——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资本而生产,同生产力发展的广泛性——人的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这种趋势……同时意味着,资本不过表现为过渡点”。[8]539现代资本为了突破自身限制,进入新一轮逻辑运动,它必然寻求资本发展和人的发展——资本和民生之间谐共生的平衡关系。所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必然有其应用界限,实现资本增殖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必然有其节点,这一界限和节点是资本和民生关系平衡的支点。国家正是资本逻辑运行的这个界限和节点,不过国家必须保持对资本的绝对免疫性。即国家既依着于资本运行,又独立于资本逻辑。既参与资本市场,为资本运行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又超越资本逻辑,限制资本原则、资本本性的无限扩张,为民生权利争取生存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处于现代资本逻辑框架下,受资本逻辑的束缚与制约,但是它具有构建这种绝对免疫性系统的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国家对资本特性和民生需求进行完全的系统分类,然后根据资本特性和民生需求的完全分类样本,依据相应的原则,采取对应的措施,协调二者,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这种完全分类方法也是中国解决现代民生难题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2.首先,国家通过对个体需求种类,以及个体需求层次进行系统性地完全划分,建立全社会的民生需求样本。国家根据不同民生需求和层次建构以个人可行能力为核心的沟通方式,然后根据个人可行能力,对物质财富进行初次分配。国家再通过民生需求完全分类样本和民众个体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系统了解和掌握民生问题的焦点和难点,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具体政策,对物质利益进行二次分配,从而实现全体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这种以国家为导向,以民众个人可行能力为核心的解决路径,一方面,有助于发挥资本逻辑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个人主观可行能力,推动个体民生需求层次的拓展和满足。具体说来,资本以现有逻辑创造社会财富,国家应明确资本活动的形式和运行的界限,明确资本对物质财富的不同创造能力。换句话说,资本不断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民众需求,民众需求有待提升和发展时,资本又转化成与其相适应的形式,进一步推动民生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发展。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以民生需求的不完全绝对满足为前提,以民生需求的基本满足为基础,以自动调节民众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民生需求为基本导向。在国家引导下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类似于健康生命体的细胞运行,机体的自我免疫,一旦形成和完善,有利于民生问题中的物质利益分配问题和民生权利实现的难题的解决。其次,国家对资本特性进行系统的完全分类,使不同层次的民生需求获得对应的物质基础,这是解决资本逻辑下民生难题的根本出路。国家依着于资本逻辑,构建民生需求系统,打破阶层利益界限,动态地将完全分类后的各种问题排序,并引导相应的物质基础与之相对应,使民生问题以无位次而位次,不同位次而位次之。换句话说,国家以提高资本运行效率,补救民生短板为职责,与资本、民生,共生、共存,引导民生需求达到自主约束、自由工作、共享开放的状态。当生存生活得到基本解决之后,个人自我能力的提升及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需要物质财富更加丰富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来满足。此时,国家则通过自身对资本原则的绝对免疫性,进一步引导资本逻辑的经济性与民生问题的社会性协调发展。即民生被资本丰富,资本被民生驱动。资本逻辑与民生的矛盾、冲突被弱化,逐渐转化为内在的中和反应,最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资本逻辑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经济性,同时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物质利益分配问题和民生权利落实的难题。

3.国家根据完全分类样本,针对性研究资本和劳动二者矛盾的焦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案,协调资本逻辑和民生权利,在同一经济运行体系中,分别按照各自的需求和运行路线,完成各自的目标和任务。首先,因为资本和民生——社会权力和公共权利——二者的对立,主要通过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体现出来。资本原则使资本主体化,劳动客体化。资本创造价值,劳动只是作为资本创造价值的手段或者工具。所以,劳资关系的焦点和难点是工资、工时和就业环境等。其次,民生权利包含人的劳动权利,同时还包含人提升自我劳动价值、获得幸福生活、实现生命价值,享受政治民主和文化教养等一系列权利。因此,民生权利是主体性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自由的一种本质诉求,是人的一项公共权利,具有平等性、公正性和共享性。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按照其原则、目的和逻辑方式推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积累大量物质财富,深化现代社会关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但是,如果资本逻辑推动资本原则超出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通过资本和政治权力联姻,霸占和垄断社会财富,侵犯民生权利维度,支配一切社会活动为资本增殖而增殖,为资本逐利而逐利。此时,国家客观公正地对资本特性样本和民生需求层次进行完全系统分类,根据分类样本研究资本特性和民生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提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平衡资本利益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国家在资本逻辑下保持自身对资本的绝对免疫性,同时有利于国家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上的指引和政策上的支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既确保劳动者享受其劳动成果,并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其劳动价值和生存意义,提升其劳动的使命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又确保资本逻辑最大程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民生权利的最终落实提供物质支撑。国家既介入劳资关系,又出离于劳资关系,推动二者在同一矛盾体中消解物质利益分配问题。

4.在资本逻辑下,国家、社会必须保障民众感性生命这一最基本、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民众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就是物质利益的分配,劳动收入是物质利益分配的基本形式,也是民众生存、生活的基本手段。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探底阶段,内生增长动力疲弱,高端产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低端制造产品国际贸易增长受限。资本增殖的游戏使得虚拟经济泛滥,楼市、期市、股市击鼓传花,疯狂套利,实体经济步履维艰。待就业人口暴增的现实和经济发展不足的现状构成一组矛盾。民众基本生存、生活权利受到资本经济大潮的冲击。因此,需要国家根据资本特性样本和民生需求样本,对资本权力和民生权利的关系进行对应性研究。在样本对应的关系中,寻找它们相互的对应层次和需求。根据具体的层次和需求,提出相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政策,以满足资本逻辑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和民生权利落实的现实诉求。社会组织发挥其更多更大的公共协调作用,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社会保障以及执法行为起到切实的监督作用,为民众民生权利的基本诉求开辟更多的路径和渠道。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基本生存的能力和技能,积极主动参与资本市场,而不是陷入资本逻辑泥潭。无论是国家或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站在人的视角,以现实的个人或类存在为根本,能动地参与资本逻辑,时刻警惕资本逻辑的侵蚀与占有,从理念上,站在制高点,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资本又游离于资本。

总之,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原则,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管理理念,对资本特性和民生需求进行完全的系统分类,研究其对应关系,为资本逻辑运行划定界限,为民生权利争取地盘,使二者处于平衡、协调的同一经济体中。最终,民生问题的物质利益分配问题和权利实现维度,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缓解,并最终在国家中枢系统平衡资本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完善解决。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民生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