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消防安全浅析
2018-08-15吕哲北京建筑大学
■ 吕哲 北京建筑大学
一、高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学生公寓是高校消防安全隐患的重灾区。
1.学生宿舍内吸烟。依照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严禁学生在宿舍内吸烟的,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吸烟问题始终屡禁不止,根据资料统计,因吸烟导致火情报警率占学校中控报警量的47%之多。
2.宿舍内堆放杂物。宿舍卫生杂乱无章似乎是一种常态,尤其是男生宿舍。学习资料、衣物、鞋子、电器随意乱放,串接的电线满屋飞,烟头、酒瓶随处可见,废弃的饮料瓶满地皆是,更有甚者,个别宿舍竟然将几年大学生活所有废弃的饮料瓶全部堆放在阳台上,情境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3.乱接电器。由于现今学生电器设备较多,诸如手机、Ipad、游戏机、电脑、台灯、电吹风、平衡车、电热毯等电器,部分学生违规使用电饭锅、电冰箱、烫发器等大功率电器,致使学生多级串接插线板,且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并将插线板放在被褥上、放在纸盒内、吊挂在蚊帐上。
4.多方管理,目标不统一。学生公寓一般由学生工作部、资产后勤处(物业)和保卫处三方共同管理,各部门都是根据自身职能各司其职,管理边界模糊,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严肃性及认知度得不到统一,对违规现象常常持包容态度,客观上纵容了学生无视消防安全法规和学校各项管理条例,助长了学生无成本违规恶习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不服从宿管人员的管教,我行我素。
二、提高学生公寓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之外域文化如决堤之水汹涌而至,并不断地从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等各方面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良莠分辨不清,文化的撞击造成价值观念冲突,且突出的表现为价值观的动荡不居,价值观体系正处于复杂的重构期,致使现今的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心与信任,有势则从,无势则去。
1.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并举
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营造尊重人性、尊重学生的管理氛围,把调动学生接受管理、融化抵触情绪放在首位,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切实做到有错必纠、赏罚严明,逐渐步入由“要我消防”到“我要消防”的良好管理局面。
2.实行人性化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
学生公寓是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几年大学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管理者理应为学生提供一所设施齐全、温馨、舒适而又温暖的家,除了提供学生“住”的基本需求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诸如健身房、活动室、阅读时、吸烟室等辅助而又不可或缺的设施。学生公寓管理实践证明,仅靠简单、生硬的规章制度是无法有效的杜绝消防安全隐患的,在严格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做法要有人情味,讲究艺术性、灵活性,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和柔性化等特点,结合现代消防安全监控手段及相关管理制度,无疑会有效改善宿舍消防安全的被动局面。
3.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给予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宽广的知识、合理的能力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够批判反思,了解自我存在的意义,尊重不同生命与文明的价值,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但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很淡薄,对火灾的麻痹和侥幸心理还普遍存在,因此,高校设立消防安全通识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
4.群防群治,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在加强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应将消防工作重心下移,以加强宿舍消防建设为突破口,实行群防群治,每个宿舍指定一名消防安全员配合学校保卫处工作,实现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无缝隙”覆盖,形成宿舍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增强对火灾事故的防范能力。
三、统一管理目标,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工、资后(物业)、二级学院和保卫处共同参与管理,部门间应首先统一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职责,权责统一,强化责任意识,在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统一框架下,对宿舍消防安全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落实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不流于形式,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同学不庇护,不留情面。实践证明,只要做到“制度全,机制转,责任清,勤排查,敢管理,重落实”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隐患会大幅降低。
四、结语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秉持消防工作无小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突出消防安全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