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镇痛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2018-08-15柯世莉
柯世莉,彭 娜*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重庆 400042)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喉癌的主要手段[1],5 年生存率达到73.2%[2]。喉癌病人行喉部分切除术均要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因此,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65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4±9.12)。纳入标准:(1)病理明确诊断为喉癌(2)均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排除感冒咳嗽和肺部感染,以及气管切开处出血者。65例患者中声门型59例,非声门型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两组湿化液均为生理盐水250ml+盐酸氨溴索24mg。
1.2.1 镇痛泵持续给药湿化法实验组采用美国新建桥公司镇痛泵,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把湿化液注入泵内, 配药时间和配药者。以储液囊的回弹力5.2ml/h湿化,前端接头皮针软管,置入气管套管内3~5cm固定,随身携带48 h更换。
1.2.2 传统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方法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延气管管壁匀速滴入,每隔1~2h滴入2~5ml。
两种不同的湿化方法,每天7:00、15:00、23:00各评估一次,连续评估一周,患者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湿化效果评价①痰痂形成:吸痰时吸痰管内有微小痰痂;吸痰时吸痰管壁黏有痰痂;用棉签擦拭气管套管内腔后,消毒棉签上有黏痰痂。有上述3项其中之一即判断痰痂形成[3]。湿化满意指痰液稀薄,能自行咳出或顺利吸出。②痰液粘稠度:Ⅰ度痰如米汤,容易咳出;Ⅱ度痰液外观黏稠,需用力咳出;Ⅲ度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附于气管壁上不易咳出。
1.3.2 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是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的剧烈呛咳。
1.3.3 肺部感染[4]:出现明显的黄脓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进行胸部X 线及血常规检查,明确肺部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湿化效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见表1)
3 讨 论
3.1 镇痛泵持续湿化符合气管切开患者的生理需求
结果显示,实验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泵匀速、定时、定量、持续给药原理,对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用量在5ml/h左右符合切开气道丢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要,成人采用5.2ml/h速度镇痛泵,符合要求。
3.2 镇痛泵湿化法可降呛咳风险
镇痛泵湿化不引起刺激性咳嗽湿化液匀速缓慢延气道滴入刺激小,解决传统湿化量控制不均匀, 易造成的呛咳的问题,镇痛泵湿化法可降呛咳风险。
3.3 镇痛泵湿化减少护士操作频率
解决了传统湿化反复操作的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 ,只需随时观察软管是否在气管套管内,泵的回缩力即可。
3.4 镇痛泵装置为正压输出装置, 不易造成泵内污染可连续使用2天节约成本。方便携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便于接受。
4 结 论
镇痛泵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便实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