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实践探索——以黄淮学院为例

2018-08-15刘海峰

天中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淮应用型学院

刘海峰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实践探索——以黄淮学院为例

刘海峰

(黄淮学院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应树立亲近地方、亲近业界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应用性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以协同创新团队和产学研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人才服务、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确指出,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作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主体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科学研究水平较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高服务地方能力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时代背景

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在国际层面,世界性经济危机仍会徘徊不前,出口贸易仍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以高等教育推动高新实体经济(尤其是高新绿色实体经济)发展是各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不二选择;在国家层面,大力发展高新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高等教育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省市级政府层面,片面依靠金融、房地产、招商引资带动经济繁荣将风光不再,地方政府对高校“产业创新驱动力”的强烈诉求前所未有;在企业层面,“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层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战略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高校将更加重视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性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欧洲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类。综观当今欧洲各国形势,德国、荷兰、瑞士、芬兰等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占本科高校的比例都在30%以上;相反,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经济发展乏力的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占本科高校的比例都不超过6%。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应用技术大学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河南省已连续10年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全国第5位,但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连续10年排名第19位。杨天民教授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一指标,河南省在全国各省份中位于倒数第三位[2]10。黄淮学院地处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形势,黄淮学院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改革精神。2013年,黄淮学院成为全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至今已连续承办了4届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达沃斯”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3―2015年,黄淮学院积极参与教育部规划司“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并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制订过程中积极提供参考意见。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中,专门听取了黄淮学院的工作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还受到了全国同行的密切关注,2014年以来先后有350余所高校到黄淮学院考察,这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主要举措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3]。可见,应用型高校应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那么,应用型高校究竟应该如何实质性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呢?毫无疑问,在我国目前相关法规缺失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增强服务能力,亲近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主要体现在人才服务、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上。围绕这五大服务,黄淮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服务地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服务地方,制度先行。一是修订与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在横向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挂职锻炼、出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譬如,以前职称评审工作重点考察的是纵向科研项目以及论文的层次与数量,新的管理制度则将横向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成效等作为重要条件。二是制订“服务地方量化标准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人才服务、科技服务等5个一级指标,包含20个二级指标。

(二)完善服务地方的机构与组织

服务地方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充分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才能卓有成效。黄淮学院为适应服务地方的需求,成立了具体领导和管理服务地方工作各项事宜的“校企合作发展处”,建立了多个服务地方机构,仅2013年就设置了驻马店市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机电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18个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

(三)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

“产教融合是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专题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以及科技创新等。”[4]136为有效开展服务地方活动,黄淮学院逐年增加服务地方专项资金,2013年转型发展与服务地方专项资金为450万元,2014、2015、2016年度分别增加到1000万元、2000万元和2500万元。

(四)积极构建合作发展联盟

合作发展联盟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载体。黄淮学院与19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了实行理事会制度的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并通过合作发展章程明确了联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上,黄淮学院的基本思路是:以“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为合作理念,实现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实质性对接;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合作宗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强化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以互惠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合作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合作共建实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学科与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发等为重点,实现与企事业单位长期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五)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近年来,黄淮学院围绕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为原则,与地方(区域)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构建应用型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体系。在应用型学科体系建设上,黄淮学院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地方产业的结构、布局、规模及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以及专业常态评价、动态调整等管理机制。黄淮学院根据驻马店和中原经济区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逐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先后停招了历史学等8个专业,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统计学、城市管理等10个应用型专业,将直接为地方产业服务的电子商务、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化工、旅游管理等应用型专业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目前,黄淮学院已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专业占专业总数的90%以上。

三、主要成效

(一)人才服务

黄淮学院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学校各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参与应用型课程研究及应用型教材开发,对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做到了“两年一修订,一年一微调”。(2) 借助合作发展联盟,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与企业合作组建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用友新道经济管理学院、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银泰汽车学院、昊华骏化学院、黄淮置地建工学院等10个新型二级学院,设立了“银泰班”等9个冠名班,并通过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把“校企双主体”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 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各教学院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体系与从业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并聘请企业专家全面介入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实践重构教学内容,及时引入行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和最新标准,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广案例式、项目式、探究式教学,融“教、学、做、评”为一体,着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 积极对地方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继续教育,仅2015年就为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培训16场次,接受技术咨询200多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0余人次。

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黄淮学院还重点通过以下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学校搭台、企业入驻、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模式,在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中较早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梦工场”等融大学生创业培训、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校内创业基地,鼓励企业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质项目进驻基地,目前已集聚了Oracle公司、IBM公司、银泰新能源汽车、河南天乐动画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河南邑都置业有限公司等45家企业,进驻项目76个,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岗位1000多个。黄淮学院还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搭建了“黄淮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成功申报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借助“黄淮众创空间”(国家级)等平台,截至目前已孵化创业项目34个,培育杰出青年创客100多名,苹果皮520、励志神器、光固化3D打印机、漫聊神器、防丢神器等“黄淮创客”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受到了一些国内企业的青睐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黄淮学院还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驻马店电子商务产业园、昊华骏化、天方药业等联盟单位共建了128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其中与驻马店电视台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 实施“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截至2016年6月已扶持项目650多项,其中有7个项目入选“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项目”;鼓励教学院系与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双创”教研室,组建了“易团队”、“微建筑”、KAB俱乐部、创新创业协会等12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以及STK科技导师团;通过改革科研业绩评定办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3) 与行业企业共同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等20多项专业技能大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3年来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学生超过800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00多项。2013年,黄淮学院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二)资源服务

驻马店市是一个工业欠发达的传统农业经济地区。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黄淮学院树立主动服务地方的办学意识,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着力打造了以“一网两馆多中心”为代表的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一网”,即信息技术服务网。企事业单位的很多专家都需要通过学术期刊信息网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他科技情报,为此,黄淮学院建立了驻马店市行业企业专家网络数据库,及时根据专家的需求发布行业最新技术通报,为专家免费提供各种技术信息情报。“两馆”,即与驻马店市政府共建的图书馆和体育馆。通过“两馆”共建,充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当地政府节省了大量基本建设资金。2014年该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又荣获国家全民阅读活动最高奖项“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多中心”,即逐步对社会开放的学校创新创业园、产业园以及各重点实验室、实训中心、培训基地等,其中包括2014年8月建成的“云计算服务中心”。

(三)科技服务

1. 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截至2016年底,黄淮学院先后与国内34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用友ERP技术创新中心、银泰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桥梁隧道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28个协同创新平台(基地)。2015年4月,黄淮学院与德国菲尼克斯集团合作共建(学校投资520万元,菲尼克斯集团捐赠价值350万元的自动化设备)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实现了与国外名企合作零的突破。目前,黄淮学院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在河南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2.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黄淮学院围绕驻马店市及中原经济区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近三年来共参与校企合作研发项目158项,实现成果转化126项,与企业共同申请发明专利78项,为企业争取各种经费48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约2.5亿元。其中,黄淮学院与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合作的“探地雷达理论及其在工程检测中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对接地方政府,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近年来,黄淮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成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比如,2016年上半年,在驻马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组织协调下,黄淮学院与驻马店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建了电子商务学院、电商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以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方式,在人才培养、资源利用、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其中学校参与建设的“阿里巴巴 · 驻马店产业带”上线运营9个月就签约入驻企业600家,线上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带动线下销售约5亿元,在全国300多个产业带中综合排名第24位,位居河南省第一位。

(四)管理咨询服务

黄淮学院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近三年来先后与驻马店市旅游局、规划局、发改委、教体局、科技局、住建局、安监局、财政局、水利局、人社局、交通局、司法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商务局、畜牧局、文广新局等单位建立“市校共建单位”关系,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决策、调研、咨询报告212项。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

“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建设”中,黄淮学院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在“天中文化”的研究、发掘、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与驻马店旅游局、河南九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的文化创意产品《中国传奇之都 · 驻马店文化名片》,涉及驻马店市域内传承的盘古文化、女娲文化、嫘祖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车舆文化、古代冶铁文化等传奇文化。2015年,黄淮学院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文化传媒学院与上蔡县人民政府、西平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展了“《重阳文化》著作与电视纪录片《重阳文化传奇》”和“《嫘祖文化》著作与电视纪录片《嫘祖文化传奇》”研究项目,仅关于“重阳文化”的研究成果就吸引国内企业一次性投资2000余万元。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借助“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收集研究音乐文献和民族乐器,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经验总结

概言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天经地义,诚如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 R.Vanhise)所言“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联系”[5]。服务地方不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能,而且是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动力。黄淮学院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1) 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亲近地方、亲近业界的主动服务意识。高校的利益诉求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的利益诉求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地方高校要想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就必须设法提高服务地方尤其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地方高校应该树立亲近地方、亲近业界的主动服务意识,主动走出校园了解地方政府的规划蓝图,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质性地实现校企合作。(2) 转型发展是推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关键之举。转型发展是手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才是目的。(3) 应用性科学研究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突破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不是弱化科学研究,而是强调应用性科学研究,只有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品质和服务地方能力。(4) 服务地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地方高校关于服务地方的中长期规划应以“服务地方工程”建设和年度“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为支撑。不论是中长期规划还是工程建设与行动计划,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将责任明确到人。(5) 跨学科、跨专业、跨产业、跨高校协同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服务地方水平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应与研究型大学的知名学者、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建协同创新团队,“抱团”为地方服务。(6) 有效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支持是服务地方的基本保障。就地方高校服务地方而言,组织领导不力,则力量分散,成效不显;体制机制不科学,则活力、动力不足;资金支持不到位,则服务乏力,难以为继。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7-06-1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 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 杨天平,刘召鑫.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4(5):7–16.

[3]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1-19)[2017-06-16].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4] 闫守成,张洪飞.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机制探讨[J].天中学刊,2016(2):136–138.

[5] 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5.

〔责任编辑 张继金〕

2017-07-01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880050);黄淮学院2017年校级专项课题“黄淮学院示范校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情况的调研与对策研究”(2017-01)

刘海峰(1965―),男,河南平舆人,教授,博士。

G642.0

A

1006–5261(2018)01–0148–05

猜你喜欢

黄淮应用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