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销对接”让农民更有奔头
——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侧记

2018-08-15

甘肃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甘肃农产品

继7月2日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宣告成立后,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在兰州举办了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这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

信心源于品质

清新怡人的兰州百合、艳丽多姿的苦水玫瑰、香气袭人的黄河蜜瓜、色香味俱全的武都花椒……还有远道而来的陕西猕猴桃、青海黑枸杞、宁夏富硒西瓜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所在的甘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设有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贫困地区大宗农产品和甘肃特色农产品2个展区,有4个省区127个县的400多家企业以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外农产品经销企业参与展销和洽谈对接,共计1100多人。

“我们联合社的中药材拒绝使用高毒农药化肥,我们主要采用生物、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加强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与轮作倒茬,确保全程有机安全性。”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兰祥祥告诉记者。

兰祥祥黑里透红的脸上透着自信,对于中药材的品质问题,他有着自己的思考。

据兰祥祥介绍,他们的联合社是一家主要从事“道地、绿色”中药材标准化、有机化种植的企业,通过社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00余户,现已发展吸收参社成员90多家。

今年,该联合社在原有1000亩有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300亩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统一为社员免费供应良种、有机化肥和地膜,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和产品收购,力求从根源实现有机种植。同时,该联合社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中药材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的目标。

活动当天,有70辆货车停放在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这些货车满载着娃娃菜、散花、青笋、马铃薯、洋葱、牛奶、猪肉等1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即将运往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各大终端市场。而榆中县食用农产品准出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刚刚已经核对好了这些农产品的准出证明。

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的检测员也没闲着,他们对销往各地的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凡是销往外地的农产品,都需提供“两证一单”,所谓“两证一单”指的是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农产品检测合格证和货运单,有了这些,销地市场对农产品进行追溯就很方便了。

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的流动检测车上,检测员谢华娟和任燕香对菠菜、油麦菜、西芹等菜品进行抽样快检。“14辆车上抽取的农产品样本全部合格。”谢华娟向记者展示了检测结果。

甘肃多样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和农业形态,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光热资源丰富,充足的光热资源为发展优质瓜果蔬菜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是我省发展蔬菜产业和林果产业的最大资源优势;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独特而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为发展特色种养业创造了先天条件;土地资源丰富,甘肃土地总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国土面积排全国第7位,人均占有土地面积24.62亩,全省各类耕地资源8115万亩,其中可有效利用的耕地5320万亩,农村人均2.56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河西走廊地区集中分布着1亿多亩戈壁、1.8亿亩沙地,其中有1500万亩戈壁和荒漠可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自然隔离条件好,甘肃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端有祁连山、阿尔金山拱围,南壤青泥岭,成为阻截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加之甘肃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种类相对较少,病虫危害程度轻,成为我省发展现代种业、绿色农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土地污染程度轻,甘肃工业欠发达,尤其是重化工工业规模小,99%以上的耕地洁净无污染,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天然优势突出。

基于以上综合因素,甘肃的农产品质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叫响高原夏菜

在此次活动中,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我省特色农产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甘肃的高原夏菜之所以闻名,就在于其产地环境洁净、品质优良、安全无污染、绿色健康。从生长环境来看,甘肃高原夏菜生长地区海拔高、降雨少、光照足,干物质积累多,病虫害轻,化肥农药施用少,是真正的绿色生态、优质安全蔬菜。

当前,甘肃省以西蓝花、娃娃菜等为代表的高原夏菜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盟、日韩等国家。其中国内销量较大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是一个占地4838亩的大型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兰州市最大的“菜篮子”惠民工程。

“近城不进城”,独特诠释着这一中心独特明显的区位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兰州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影响力将充分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连贯新欧亚大桥和中新南向通道,在与中亚、西亚及东南亚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

而紧挨着兰州老城区的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周边有312国道、309国道、连霍高速、南绕城高速、陇海铁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为了改善周边路网运输条件,增强基础建设竞争实力,项目还完成10亿元以上基础路网建设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园区周边路网运输条件,切实提高了项目基础设施竞争实力。

现在,兰州国际高原夏菜蔬菜市场进场交易商户已有300余户,园区蔬菜批发交易货品品种及交易体系逐步完善,张掖、武威、酒泉、定西、白银、临夏、哈密、西安、银川等地的采购商纷纷入场采购。

作为兰州市农业产业出城入园项目承接地,项目目前达到了承接大青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张苏滩粮油批发市场等市场聚集整合的基本条件,促进了这些老旧农贸市场的整体搬迁进度,也助推了兰州市治污工程和畅通工程。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作为一级批发市场,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运用全新的“互联网+农业+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着力解决产业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买卖难、融资难、违约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

由于冷链发展滞后,一方面甘肃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大,另一方面产品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一些地方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却居高不下。

针对这一现象,项目增大了冷链仓储面积,由最初设计的5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面积,改造提升至13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面积,另通过加装便携式冷藏设施等途径,打造智能仓储冷链系统。最终可建成2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面积,可解决30万吨货品冷藏需求,极大提升了园区冷链物流发展空间。

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精心打造食品检疫检测质量追溯体系,为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最坚实有力的保证。

项目还与实力强劲物流企业携手共进,打造产品供销快速通道。前不久,在兰洽会期间,他们与兰州国际港务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中新南向通道”建设;与传化物流集团等众多物流产业企业进行洽谈合作,依照园区建设进度逐步开展深入合作;与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南宁国际物流园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作用,打通海运南下通道。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还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合作洽谈,打算利用现有资源,在农产品电商、物联网、供应链资源、仓储、物流及新零售方面展开合作,同时积极摸索城市短途配送方面的成功经验。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将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四项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广交良缘,与众多合作单位共谋发展,将高原夏菜项目建设成为“西北第一、全国一流”的食品仓储、加工、检测、配送基地,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农业现代化流通枢纽,着力打造“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辐射中西亚”的高原夏菜国际品牌。

抱团发展 产销共赢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特征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造就了甘肃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不少农产品早已蜚声海内外。然而,甘肃还有不少名优特农产品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

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制约,目前甘肃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普遍实力不强,面对省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不少优质农产品并未能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甘肃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抱团发展,达到产品出村、助力脱贫的目的。与此同时,电商也为甘肃农产品“走出去”注入了活力。

甘肃多数深度贫困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不少优质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深处。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极重要力量。在此次活动中,著名电商京东、阿里巴巴、社员网、每日优鲜、北京首农供应链和新疆御品汇等电商企业加盟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给甘肃特色农产品出省注入线上销售新动力。

来自会宁县六合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应发很开心,看着满载他们合作社马铃薯的货车发往成都蒙阳批发市场,而且与对方达成合作协议,李应发对记者说,合作社今年种植的近500吨马铃薯的出路有了着落。

举办这次活动和贸易洽谈会,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次规模空前的产销对接活动和贸易洽谈会,搭起产销对接的大平台、大管道、大桥梁,把贫困地区农产品经销企业整合起来、握紧拳头、提升农产品价格话语权,抱团出省,把甘肃优质农产品行销全国、推向世界。就是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和贸易洽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全产业链打造的瓶颈制约,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细化实化产销对接措施,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把甘肃丰富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卖向千家万户,用产销对接倒逼打造“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带贫产业链,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效果,着力夯实到2020年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

猜你喜欢

甘肃农产品
The Italian's prosperous career in China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