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初始多耐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8-08-15费勇
费 勇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现如今,在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中,化疗是否顺利,取决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由此,证明了治疗耐药多结核病的重要性。初始多耐药结核,通俗来讲,指的是患者虽然没有进行抗结核的治疗,但是却出现了耐药,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多耐药结核疾病。这种疾病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WHO报道称,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达20.0%,耐多药率达5.3%。基于此,本文选择了我院在收治诊断为初始耐多药结核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诊断为初始耐多药结核的患者80例,包括男52例,女28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在41.25岁。病程在19天~1.6年。继发性肺结核者56例,其中,继发性空洞型肺结核20例;肺外结核12例,其中,淋巴结核7例,附睾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7例。
1.2 诊断标准
患者的诊断标准按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执行。初始多耐药结核,指的是患者还没有进行抗结核的治疗,或者是接收抗结核的药物治疗,没有到达30天。
1.3 临床表现
经过总结分析,80例初始耐药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有40例高烧患者,26例患者出现了消瘦状况,25例患者出现了剧烈咳嗽的症状,12例患者出现了咯血的症状,另外,还有42例患者出现盗汗的症状,60例患者出现了乏力的症状。在了解80例患者结核病接触史后发现,有55例患者存在较为明确的耐药接触史,在这些患者中,38例为多耐药接触;明确结核病接触史的患者有15例,耐药接触史不能得知;还有10例患者的结核病接触史,不能清楚得知。
1.4 治疗
初始多耐药患者,基本治疗方案都运用HKPO进行,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要选择没有用过,或者比较敏感的药物。药物的用法用量如下:0.75 g卡那霉素,或者0.4~0.6 g阿米卡星,每天一次或者隔一天一次,进行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0.6 g氧氟沙星,或者0.4 g左旋氧氟沙星,每天一次,方式为口服;10~12 g对氨基水杨酸钠,每天一次,方式为静滴;0.4~0.6 g异烟肼,方式为口服,或者静滴。其他抗痨药物的用法用量如下:0.45~0.6 g利福喷丁,每一周使用两次,方式为口服;0.3 g力克肺疾,每天使用三次;0.2 g丙硫异烟胺,每天使用三次。
患者治疗的平均疗程为9个月~18个月。但是,患者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对于疗程的时间,还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1.0处理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进行耐药治疗中,因为药物耐药严重,合并症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有30例初始多耐药患者不能接受耐药治疗,对这30例患者进行了单独的治疗,包括使用免疫调节,或者中医中药等。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中,有72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概率达到了90.00%;有55例患者的痰菌,转化为阴性,转阴概率达到了68.75%。
病灶的改变情况如下:26例患者的肺部病灶,有了显著吸收,吸收率达到了32.5%;26例患者的肺部病灶,是为部分吸收,吸收率达到了41.25%。在所有患者中,有11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发生变化,概率为13.75%,5例患者死亡,死亡的概率为6.25%。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如下:有18例患者出现了谷丙转氨酶偏高,3例患者有耳鸣的现象,6例患者有药物过敏的现象,8例患者有胃肠道反应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均有了好转。
3 讨 论
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这是一种通过人体呼吸道,进行传播的慢性传染病。耐药结核病的意思是,结核病患者,对一个或者更多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初始耐多药结核,比较特殊,是在没有进行结核药物治疗时,就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初始耐药结核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
耐药多结核病只进行治疗时,临床效果不好,并且化疗药物均有较为严重的毒性,为患者带来了痛苦,也使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更加困难。最近几年,在治疗结核病中,中医中药,以及免疫调节剂被应用于临床,这也为治疗结核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