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
2018-08-14李艳丽
李艳丽
摘 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其中民主选举又是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的直接途径,但选举的过程和效果却反映出很多问题,如农民的政治冷漠现象。把握其中的政治文化背景,是了解为什么政治冷漠现象会长时间存在的原因,也是明晰政治冷漠现象会给农村民主选举甚至是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的根源。本文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现代社会下农民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入手,分析政治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民主选举;政治冷漠;政治文化
一、 当前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状
“罗伯特·达尔曾将政治社会中的人群分为无政治阶层、政治阶层、谋求权力者和有权者四类。认为现代政治社会中对政治事务极感兴趣,活跃于公共事务中的人往往是少数,而为数众多的公民则对政治持一种冷漠态度。”当前,农民在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也是十分普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民对选举事务既不关心,也不愿花精力,其中选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是较少参与,如选举前候选人是如何产生的,选举程序是否符合规范,以及选举可能会带来的直接后果,他们都是不为而知的。其次,由于有些农民不愿去规定投票的地点进行投票,于是后来为激励大家去现场投票,采取到场有礼品赠送的方法,来保证票数的有效性,导致选举变成了一种利益交换行为,于是投票的根本意义也就发生了转变。有时他们还会将自己的这份权利随意的“委托”给他人代办,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农民,本来就不太了解村里的情况,包括候选人的情况,于是就交由家里人或亲戚全权代理,选谁或不选谁也就和他没有多大关系了。
二、 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形成原因
1、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传承
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以至于我们现代人的文化形成虽符合现代潮流但根源于传统,只是经过时代的磨合,越来越呈现出当今时代的模样。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政治文化生活可能较少受其影响,而相较于封闭的农村来说,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落后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村民中较多的展现了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的遗留和传承。
(1) 专制下的臣民性、清官心理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传统的国家,封建思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民众的思想压制已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封建君权统治,在民众中形成了诸多不可磨灭的政治意识,这些思想甚至在当今社会中也能深刻感受到,尤其在文化生活相对较落后的农村,更是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受用地和继承地。在这种体制下,皇帝至上,天下百姓都只是皇帝的臣民,民众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他们不仅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反抗,并且知道即使反抗的结果也是被压制,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让很多民众敢怒不敢言。由此形成了长期以往的臣民性和依附性。正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在的一切,由此把希望寄托在有权力的人身上,也就是当地的地方官,由此产生民众的清官心理,他们渴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能够有人可以替他们出头,替他们做他们不敢做的事,替他们来维护利益。“农民的这种政治心理极大的阻碍了农民主体意识的产生和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最后也就必然会造成农民对政治的冷漠现象。”
(2) 宗族文化
在我国农村,宗族文化现象表现的最深刻和露骨,宗族势力的强大势必会影响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在古代宗族文化中存在着家长制以及族权、父权、夫权和神权统治的影响,因此家族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人文基础,植根于人们的心理深层结构之中,并支配人们的政治社会行为。”家族势力主要表现为两种群体,其中一种如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村霸”,这类人可能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或宗族势力普遍能赢得当地农民的“权威认同”,这种“认同”却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村霸”为了在村选举投票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于是通过向农民进行施压来控制选票,这样,农民就在非本能下丧失了民主投票的权力,久而久之,农民被压迫久了,农民对民主选举的参与度也就会日渐下降。但不同于“村霸”这一类群体的是通过嫡亲关系或贿赂来赢得投票的另一类家族势力。“在村里的大家族中,依靠亲戚关系,这些“名门望族”自然可以较多的赢得选票,其中既有维护家族人的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有为本家族争面子的心理。由此,有学者据此提出了“网络家族”的概念,这一现象体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便是宗族和姻亲共同起作用。”
(3)小农意识的心理
即使不是本村的大家族,仍然可以通过贿选达到相同的目的。因为有些村民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们可能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存在一种心理,即有时只会看到眼前一点微薄的利益,就达成妥协,常常不能顾及未来的利益,轻率的做出决定把票投给贿选者,这种心理正是给了一些投机分子可乘之机,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实现了双赢,但村民没有意识到的是最终丧失的不仅是自己所拥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权力,损失的更是自己长远的直接利益。可以说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是民主选举的正确参与方式,都有悖民主选举的公平性。在村里普遍存在的这类情况下,即使村民想参与政治,也无法进入到政治参与过程中,只能逆来顺受,慢慢的产生对于村民选举的政治冷漠现象。
2、现代农民对民主选举的态度和价值观
现代农民对民主选举的态度和价值观虽然较之前有所改变,但残留的政治文化仍然侵蚀着大多数的农民。与其说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已不复存在,不如说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是新时代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表現形式,即下面我们提到的目前大多数农民对当前政治所表现出的不信任感。他们普遍认为,当前我国政治发展中,贪官多,贿赂多,人情多,公正少,这种心里建设建构起了每一个农民的内心防线,导致他们对政治的态度大多是防着,很难真正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再加上各种外在的压制,无论是体制上还是人为上,都使得这道防线越拉越近,农民开始变得不信任村干部,甚至不信任政治。于是,显现了一种心理:他们普遍认为即使政策上实现了当家做主又如何?即使选举的形式是民主的,但实际上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又有谁来承担这样的后果?无疑,答案会是农民自己。因此,选了不如不选,冷漠便由此开始。
(1) 对政治的不信任感凸显
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便来源于彼此间的不信任感。公民对政治的不信任感其中一方面就来源于外界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现象的报道,这类消息的传入不利于提高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这种不好的官员形象给农民的心里留下的深深的不信任感,因此他们在民主选举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政治的冷漠。还有一方面是来自本村村官的种种腐败现象,村干部不为民办实事,整天大吃大喝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村民也只是看在眼里,无法反抗。这两种情况都加重了村民对当今政治社会的不信任感,他们不相信有这样的官员,人民能够得到幸福。最后一方面则是上级政府对村民主选举的干预也加深了农民对于政治的不信任感。暗箱操作,操作选举流程,操作人员配置等,都让农民意识到这场政治参与活动是无意义的,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冷漠对待。最后利益的无根本变化也让农民对政治的信任感降低。都说民主选举是可以自己选举能够维护自己利益的当家人,但如果以往村委会选举结果对农民的利益分配并无任何改变时,人民又该如何信任新一届的村委会能够改善这种情况,由此不信任感加重了农民对民主选举的冷漠态度。
(2) 人民的角色倾向
每个人作为一个在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体,对自己在政治过程中影響力的看法有很多种,阿尔蒙德曾把这类看法归为三类:狭隘观念者、顺从者和参与者。“狭隘观念者是指那些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且认识不到自己对政治体系可能施加的影响 。所谓顺从者,是指已经成为政治体系组成部分的、并对政治体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的公民,但他们是受政府行动的影响而不是积极地去影响政府的行动,始终对政治参与抱有被动状态。最后则是与顺从者相反的参与者,这类人首先有着想利用各种政治参与机会的态度,其次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够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现代的农民往往介于狭隘观念者和顺从者之间,首先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影响政治议程,其次是即使自己能够行使这项政治权力,但并非自主,又如何能够影响其选举结果。政治环境影响着人民角色的倾向,人民角色的倾向影响着政治参与的发生程度,此时农民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政治参与的热忱度。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一票可以改变投票走向,影响政治结果的时候,村民很可能成为“顺从型的参与者”,也就是消极参与的政治冷漠者。
(3)村庄“原子化”导致共同体意识淡薄
“随着走出村庄的人日益增多,村庄的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均被打破,村庄的共同生活遭到破坏,村民的共同体意识日渐淡薄。同时失去了对村庄的认同感。村庄日益‘原子化和‘边缘化,导致了村民与村庄的利益关联度日益淡薄,利益关联度的淡薄又进一步降低了村民对村庄的关注和认同,从而使村民不关心村庄的未来,自然缺乏参与的动力。”当下,乡村社会伴随着人口流动和与新型城镇化制度的推动,而变得越来越接近城市化生活状态,尤其从过去的“熟人社会”开始向“半熟人社会”转变,并不是说血缘关系变少了,而是即使存在着血缘关系和亲朋好友,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没有那么紧密,大家开始只关注本家庭内部个人利益的得失,对于集体的事情,尤其是政治方面,关于民主选举,只要不直接损害到农民的利益,农民开始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随大流”的心态来消极应对。
三、政治冷漠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影响
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可以说对民主选举进程甚至农民个人长远利益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较为突出。首先,纵观国内外大趋势,民主化趋势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尤其当前在农村全面推进民主化显得十分有必要。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被动的群体,只有让他们在民主化的环境下才能切实保障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但由于目前农民在农村民主选举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的现象,导致现代民主化进程面临很大的冲击,农民的政治冷漠现象,表面上只是农民一种心理状态,但实际上,这种心理不仅对他们自身利益的得失甚至是国家的总体发展都是有着潜在的消极影响的。其次,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不仅使得选举进程缺失公平性公正性,更是带来了不好的的社会风气,政治冷漠现象带来的种种不正之风将严重影响整个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虽然农村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带来种种弊端,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一定程度上却带来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不但避免了消极政治参与可能会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等不好的结果,同时,农民的顺从性参与也能够平稳的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需要农民担负起民主选举的责任,这不仅仅事关为国家选举优秀的基层人才的问题,更是农民获得长远利益的根本保障。
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首先就要解决好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政治冷漠问题。我认为首先应从政治文化入手,着力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消除那些不符合现代化潮流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现代的先进的民主意识和长远的政治眼光,并着实将理论政策付诸于实践,让农民切实看到民主选举带来的好处和对现状的改变。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