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8-08-14濮海坤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

濮海坤

摘 要: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培育师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中国制造202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6.067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职业态度,也就是工匠们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学术界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源,可将工匠精神阐述为:一是精益求精,就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二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三是执着,耐心,坚持,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四是专业,敬业,一丝不苟,从业人员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专业领域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和极致。

2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研究

2.1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迫切需要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首次被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同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同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的需要,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依靠“工匠精神”,树立“工匠精神”,促进企业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制造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才能促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与德国、瑞士等4.0工业时代相对接。而我国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相比,不缺技术,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培育工匠精神,中国就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高职院校主要就是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任,所以只有培育高职院校师生的工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2.2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企业长久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已开始实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企业是主体,产品和技术是根本。据统计,世界上创业历史超过200年以上的企业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研究发现,经营发展历史比较长的企业都传承着一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德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而不倒的秘诀之一,也是日本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一家企业要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就得需要一种精神的指引、传承,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德国、日本等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就清晰的告诉我们,工匠精神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是企业经久不衰的重要保证。然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经久不衰不僅仅需要一种精神,更需要拥有这种精神的技术工人,而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所以只有培育高职院校师生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更多拥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培育更多的长寿企业,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

2.3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生。高职院校只有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学校才能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才能促进学校的深层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对学生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培育,即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必将更受企业青睐,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社会经济发展。

2.4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的历史重任。目前中国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一种执着、耐心、坚持的精神,一种专业、敬业、创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就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工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更精、更优、更好的职业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引领和榜样作用,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才能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据多年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发现,企业比较关注求职者的工作态度。一个具有严谨、专业、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求职者是深受企业青睐的,所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3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3.1 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学生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逐步在活动中将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可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以高职院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此可凭借校园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寓教于各种活动中,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很好的宣传。

3.2 专业教育为工匠精神培育指明了方向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而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了解了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的基本职业素养;长期的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使学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中逐步具备敬业、协作、诚信等的基本职业素质,也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受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为此系统的专业教育可使学生逐渐领会工匠精神的价值,从而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3.3 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充实的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环节。 充实、丰富的专业实践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职业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将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将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内涵转化为学生的實际行动。所以工匠精神只有与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才能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从而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保障。

3.4 校企合作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深层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谋求自身的深入发展,提升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师生的实践技能,必须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从而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双赢。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更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悟严谨、专注、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深入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机会。

我国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相比,不缺技术,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培育工匠精神,中国就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重担,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任,所以高职院校只有重视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熊争艳,于佳欣,白洁.代表委员热议“工匠精神”[N].中国贸易报,2016-03-08.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3]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07):14-15.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14-17.

[5]文卓.培养工匠人才 夯实制造强国基础[N].深圳特区报,2016-01-12.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7]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08):132-133.

[8]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5,(10):91-93.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