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下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现状的研究
2018-08-14李飞艳郑凌霄陶向敏
李飞艳 郑凌霄 陶向敏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加快了网络教学融入传统教学的脚步,网络课程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课程使用成效,现围绕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对当下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思考,探讨提高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率的对策,也为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大学生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7.068
近年来网络课程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在丰富传统授课方式、拓宽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完善。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和丰富有益的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了广大师生,知识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粉笔和课本。但就目前看来,网络课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课程任务式签到学习效率低下、师生互动交流空间小,以至于有惑而不解、学生深层次性学习不足,缺乏思考与有效评估等。
此次调查以徐州工程学院的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从教师和大学生的双角度来探讨网络学习现状与网络课程之间的联系,为改进和完善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1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60%的高校设有校内网络教学平台,用以分享教学资源和补充课堂知识。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大,大多还处于第一阶段,即点播式网络教学。力求教学资源的快速传播,以课件为中心,学生可在线点播音视频,下载文档,完成线上作业等。有些高校已设有对应的手机软件,如超星、智慧树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阅资料、同步数据,与此同时,线上资源会不定期更新和补充,学生可根据爱好自主选择模块,订阅资料文献,有疑难时还可以跟小组成员留言交流。
以我校超星微课堂为例,校内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由几名教师统管,负责课堂的开设和正常运转,以及维护工作。具体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填充,教师一般会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反馈、社会实践、学科最新动态及其他有效信息来编辑网络课程。课程内板块有:群聊、资料、讨论、课程信息、学习记录、课程章节、活动,在“活动”板块中,教师可以发布签到和家庭作业等栏目。教师将讲义和课程PPT上传至课程章节板块中,以便学生课后查阅巩固,在其他板块,教师视教学情况发布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总的来说,资源丰富也够专业,学生操作使用也较为简便,但课程有效性不足,资源利用率参差不齐。
2 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与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徐州工程学院全体师生进行抽样调查,从14个二级学院的各年级中随机抽取10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在全校范围内发放问卷,有效问卷561份。
我校设有泛雅教学综合服务平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雅信达网络课程中心、也选进过尔雅通识课程,智慧树网上学习等,此外,学校还设有全国知名网络教学平台友情链接,开展校内微课。教学平台上设置了资源模块和工具,资源模块主要有:课堂、笔记、通知、旧版课程、云盘、调查问卷、书房消息、课程小组及在线客服。
2.1 学生登录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长偏低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使用电脑)大多分布在1-4小时时长段,随着移动端功能的日益完善、便捷,很多电脑才有的功能得到了替代,查阅资料、浏览网页视频均可以通过移动端实现,不必时刻坐在电脑旁。这也使得同学们使用电脑上网的频率下降,同时,一些只有电脑才能提供的服务也因不合时宜而制约了师生们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如电脑不方便携带、电脑联网不畅、易耗电等。
有些专业,本身的课程就较多,甚至只有到了晚上才有空闲时间登陆学习平台,而此时正值学生上网人数访问高峰,网络连接卡顿使得一些学生不能正常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校内图书馆置有机房,网络较宿舍畅通,但毕竟设备陈旧,为数不多,并且是有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使用该资源。此外,有6.2%的同学认为网上教学平台用处不大而主动放弃使用该资源。
2.2 网络平台师生互动交流频率较低,学生参与度低
问卷显示,有64.6%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交流有限,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目前多数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界面设有“小组”、“论坛”、“留言”、“客服”等通讯板块,通过线上留言方式进行交流,很多时候做不到即时有效通讯,往往是今天发出,几日之后才会有回复,因为这些会话被保存在界面的某个模块中,如果不打开该平台则看不到其中的消息,用户名更是有些抽象,让人分辨不清,而很多人又不能每时每刻关注网络平台,这就造成了通讯的滞后。我校是采取會话小组模式,成员可以在小组中发送消息,老师也可以在其中发布作业、为学生答惑解疑,同样也存在着消息滞后的问题。发送的这些讯息被保存在小组会话中,没有单独简便的对话框,问谁、答谁都需自己注明,有些不便。据我们访谈,不少同学反映,因为消息的滞后和使用频率较低,学生们更倾向于微信、QQ等方式向他人求教。
2.3 网络课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各大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大多数院校并未建立起机制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仍处于“点播式教学平台”和“交互式教学平台”的过渡阶段,64.7%的学生表示,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上开置的课程满足不了进一步学习的需求,究其原因,35.2%的同学认为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资源与传统课程相似度较高,补充资料匮乏、课程相关性不高和难度较大。此外,还存在着课程分类不清晰,相似内容铺天盖地,学习指南模糊,课程评价缺少等问题。网络课程和资源作为网络教学平台里的核心,要想真正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必须要提升课程质量和数量。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自己感兴趣、内容丰富且需要,其中占比分别是41.18%、25.47%,其次就是对课程内容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说明网络课程学习动机以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而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作“我要学”则成为日后完善网络课程的一大重点。
网络课程的建设不能只从教师授课角度出发,而更应该结合学科、社会需要和学生偏好,卢梭在《爱弥儿》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当代的大学生不乏学习资源,缺少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之情,培养学生求学兴趣不只是学生本身的任务,在大学这个人生重要的成长之地,教师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2.4 网络课程学而不思,成效微弱
根据我们的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在线学习包括看视频、阅读资料占比60.78%,在谈及是否做网络课程笔记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坚持不了几次,内容大致与课本相仿,无做笔记的需要。只有35.29%的同学表示会在课后再进行巩固思考。相关课程的教师表示,网络课程作为课堂的补充,除了作业是硬性要求学生完成的,其他则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则在交流群中留言,等待教师或其他同学解答。
网络课程的建设大多依据课本,铺天盖地式的信息填充在课程的各个板块,在有些学科中显得生硬而又晦涩,学生吸收也只停留在浏览记忆层面,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得不到满足。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网络课程信息全面固然是好,可是缺乏思考的学习会使学生在求学中失去方向。古有举一反三,而今,反思能力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系统有效的学习来源于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课后的独立思考,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 提高网络课程使用效率的建议
3.1 积极普及网络课程
从调查结果来看,网络课程的使用率并未达到理想值,许多学生每周使用网络课程时长偏低,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认真使用过网络课程,这是一种缺失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来呢?据我们访问,目前看来,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的倡导推动,课上积极宣传网络课程,鼓励学生集中学习,或是使用碎片化时间巩固新知,此外还可设置课程硬性要求,定期考核,督促学生学习网络课程,达成学习目标。
3.2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我校网络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为主要媒介,并以班集体或是专业分类为课堂单位,“小组”是师生间互动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将个人暴露在一个公开的场所,这使得很多性情腼腆的同学选择了沉默,即使有疑问或是建议也不愿在平台上发表。或许我们可以借鉴 QQ群,为交流平台设置匿名功能,而设置教师在后台操作中可视,又或是增添可以自由切换的在线状态,此外教师可根据课程情况,设计协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探讨,教师在旁辅助,激发学生的互动能力。另外,交流群中教师应起到积极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及时回复讯息,让网络课程上的交流群升级成课堂讨论,书山寻宝,学海泛舟。
3.3 提升网络课程质量
建设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备课教学,不仅要求设置豐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平台,还要提升资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力求打造成资源形式多元、资源渠道广泛、资源功能全面的立体资源模式,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建设团队应及时归纳整理,避免重复或是杂乱,多关注用户反馈,及时引导、激励学生使用好网络课程资源,打造最佳学习环境,激发受众的求学意识,全面发展学习,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除教师的硬性要求外,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率主要还是取决于受众本身,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成效,目前大多数学生未能完全适用网络自主学习,而是由教师发布,学生任务式完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监督机制和自我激励机制,针对此种现状,网络课程上可以设置不同的自主学习模式板块,让学生自行领取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学校配以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大制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本次调查研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的影响,虽然对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可能还存在一些片面性,与此相关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褚冠鹏,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成效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2]耿学华,桑新民.学习者、教师、研究者三重身份的 MOOCs体验——对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网络课程的学习与反思 [J].中国高教研究,2014,(07).
[3]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6).
[4]刘敏斯.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5]张丽霞,郭秀敏.影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因素与提高策略 [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