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北地区晚熟柑橘栽培技术

2018-08-14杨华贾海莉李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杨华 贾海莉 李敏

摘要 西充县位于四川省中偏北部,是柑橘适宜种植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晚熟柑橘。本文总结川北地区晚熟柑橘栽培技术,包括高标准建园、土肥水管理、幼树整形修剪、花果调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川渝等地与西充生态环境相近似地区的广大果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晚熟柑橘;栽培技术;川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6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95-02

西充县地处南充市西南部,位于四川省中偏北部,是南充市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7.2 ℃,年日照时数1 400 h以上,年降雨量980 mm,平均海拔361 m,无霜期300 d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柑橘适宜种植区。近年来,西充县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年均温>17 ℃,冬季极端最低温≥-3 ℃,无检疫性病虫害,日照时数高于川渝大多数柑橘产区),结合当地良好的品牌优势,大力改良柑橘生产结构,发展优质晚熟柑橘5 300 hm2。为了使新建柑橘园早结优质丰产,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广大果农学习参考。

1 高标准建园

1.1 园地规划

新建晚熟柑橘果园坡度以15°以下为好,最高坡度不超过25°,应远离污染源。面积较大的新建果园,应按地形划分为作业小区,以2.0~3.3 hm2为宜,应规划好道路系统(主干道、支路、人行道、梯面便道及水路运输设施等)、灌排渠道、防护林、工作房、生产资料房、肥料及农药配置操作间、产品展示厅、办公接待室等。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以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1]。

1.2 土壤改造

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土:全园深翻、聚土起垄(垄高50~60 cm,垄沟宽2.0~2.5 m,垄基宽2.0~2.5 m,垄体做成梯形,垄面比垄基略小20~30 cm为宜),坡改梯地再聚土起垄(坡度≥20°的坡地,深沟宽厢,鱼鳞坑改土),挖规格为100 cm×80 cm×80 cm的定植穴或定植沟。每个定植穴内施商品有机肥10~20 kg(或杂草、绿肥、秸秆30 kg)、磷肥1 kg、油枯1 kg,与土壤混合均匀,柑橘苗木根系地布隔离20 cm以上。

1.3 品种与砧木选择

川北地区有效积温在5 100~5 400 ℃之间,积温略偏低,宜选择抗寒及抗逆性强的晚熟柑橘品种,如春见、大雅、沃柑、清见、W·默科特、美国糖桔、金秋砂糖桔等杂柑,如管理水平高,也可以种植不知火杂柑,甜橙类首选特晚熟8号血橙(4—6月成熟),其次可选塔罗科血橙新系(1—2月成熟),也可选择红肉脐橙(卡拉卡拉,1—2月成熟)、晚脐橙(西班牙产,又名纳佛莱特脐橙,2—4月成熟),以及柚类的矮晚柚(1—3月成熟)。晚熟柑橘新品种近年来更新换代极快,如无(少)核沃柑、早熟砂糖桔(金葵)、爱媛系列等品种,有的货架期很短,有的产量低、抗性差、不耐冻,有的带有多种弱病毒,需谨慎引种发展。砧木以资阳(软枝)香橙为宜,其长势强,耐盐碱地,枝叶不易黄化,缺铁、缺锌症状轻;其次为红桔、枳橙砧。枳壳不太适应西充县紫色碱性土壤,晚熟柚可以选择柚共砧或枳柚、枳壳作砧木。

1.4 幼苗定植

淘汰露地裸根苗,全部推广使用经过脱毒处理的容器苗或营养袋装苗、营养杯苗。

营养苗一年中除最冷和最热时段外均可定植,但以春季2—3月、初夏5—6月、秋季9—10月效果最好。推荐定植株行距为2.5~3.5 m×3.5~5.0 m,柚类株行距以4 m×5 m为宜。管理水平好的果园也可采取先密后稀的计划密植方式,但面积不宜过大,否则管理难度加大,机械作业困难,劳动力等成本增加。

定植时将营养苗放入1/3的定植穴中,使营养土垂直向下,保证根系舒展,扶正苗木,轻轻踏实,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密接,苗木嫁接口应高于地面15~25 cm,保证灌水踏实后,苗木不下陷,以利于生长发育良好,不感染脚腐病、流胶病,并减少天牛、吉丁虫的危害。

1.5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灌足定根水,应先灌生根剂及杀菌剂,搞好平衡修剪,以不超过50 cm为宜,过高苗木应扶立支架,喷2~5次根外追肥(可先用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地面覆盖谷壳、麦秸、杂草、LS地布、黑色或白色薄膜。新栽幼树前1~3年的关键管理技术为第1年精细管理,力保成活,完善根系,促发夏秋梢;第2年幼树扩大树冠,利用撑、拉、吊等方法开张角度,促发春、夏、秋梢,适当促花;第3年继续扩大树冠,尽快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力争早结、优质、丰产[2-3]。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深翻改土,以秋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宜,并结合施基肥。采用每年或隔年从原来定植穴向外扩穴,翻园深度为30~40 cm,挖宽30 cm的环状沟,将土壤与腐熟家畜粪、土杂肥、饼肥、绿肥等混匀填埋,以利于熟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树盘培土和客土,丘陵山地果园培土和客土能增厚土层,改良土壤结构,保护根系,培肥土壤。地面覆盖以旱季或寒冷季节为宜,就地取材,种植豆科绿肥,如肥田萝卜、黑麦草、苏麻、紫苏等,于盛花前期翻埋改土。间作物不能种植高杆爬藤作物,以矮生蔬菜、中药材、豆类为宜,也可人工生草。杂草的清除可选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只除去恶性杂草,保留速生、矮杆一年生草。除草剂推荐使用草胺膦(内吸性弱,不易损伤菌根,毒性较小,残留低),全年使用1~2次。西充县土壤大多数为紫色页岩成土母质发育的紫色土,pH值一般大于7,偏碱性,可采取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硫磺粉、增施有机肥等方法降低土壤pH值[4]。

2.2 施肥技術

2.2.1 土壤施肥。新栽幼树新梢生长到3~5 cm新根正式生长发育后才能进行土壤施肥,前1~2年在新梢抽生前后10 d左右实行土壤施肥6~8次,以尿素和高氮复合肥为主,做到勤施、薄施、巧施,秋梢停长后的9—10月可结合翻园施入腐熟有机肥、饼肥,加适量复合肥,随着树龄增大,施肥次数减少,肥料用量及施入深度、宽度加大,磷、钾肥比例也要加大。生长季追肥采用随水浇灌为宜,基肥采用环状沟施、穴施、条沟施均可。

2.2.2 根外追肥。栽后第1年3—10月,做到每月喷施1次(可结合喷药)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全营养叶面肥,一定要选择合格的叶面肥,并且高温、寒冷天气及雨天不喷施,注意浓度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副作用。

2.3 水分管理

干旱季节及需水敏感期(萌芽期、抽梢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要及时灌水。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根系无氧呼吸及产生湿害;在开花期、果实成熟期、花芽分化期要控水,保持土壤适度干旱。

3 幼树整形修剪

适宜晚熟柑橘的树形主要有变则主干形、自然开心形、多主枝放射形、高干披垂形等。幼树前4年推广免剪技术,只剪去基砧萌蘖,一般不疏梢及剪枝,采用撑、拉、吊等拉开枝干角度,延缓生长势,生长势调节多采用摘心、剪顶、扭梢、拿枝等方法,配合施用营养液及生长延缓剂,如烯效唑、多效唑等,正式挂果后再推广大枝修剪技术(开天窗、打侧门、去裙枝)。

4 花果調控管理

4.1 拉花捉花

栽后第1年嫁接穗条已老熟,翌年能开花,并坐少量果,要全部疏除,以免消耗幼树营养,影响生长发育。幼树可采用控水控氮、环割、扭枝、圈枝、摘心、喷生长调节剂等方法促花。

4.2 保花保果

采用春季追肥(增加磷、钾肥比例)、环割、施药等措施保果,并预防裂果、脐黄、日灼、采前和冬季低温冻害落果。

4.3 疏花疏果

花果量过大,会导致幼树营养生长不良、果实品质差、果个小、树势削弱,必须疏去。可采用冬春修剪减少花量,6—7月先保果后疏去畸形果、伤残果、病虫果、过小果等。按叶果比晚熟杂柑30∶1、晚熟橙类50∶1、晚熟柚类250∶1选留果实。

4.4 果实套袋或覆膜

10月之前不宜对红色品种套袋,以免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及影响着色,但可对晚熟柚类套袋。一般大果型杂柑、晚熟橙类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套袋,以外黄(红)内黑纸袋为好(白色单层纸袋效果略差),不宜用自制含油墨纸作套袋纸。套袋前喷1次杀虫、杀菌剂加营养液,不要将叶片套入袋内,可连带纸袋采收。

4.5 防止果皮返青

春季3—4月后,晚熟橙类(血橙、脐橙、夏橙)果实未充分成熟,果皮合成生长素和叶绿素能力增强,温度回升,叶黄素、胡萝卜素或花色苷分解加快,使果皮返青。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合理轻剪,保持树冠较厚叶幕层;果实套袋、向阳面果贴白纸;采果前后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二苯酮、N,N-乙基辛胺、乙烯利等减缓果皮返青,注意应先进行试验,浓度不宜过大。

5 病虫害防治

晚熟柑橘重要病虫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树脂病(流胶病、砂皮病、褐色蒂腐病)、脚腐病、烟煤病、根结线虫病、溃疡病、红蜘蛛、黄蜘蛛、天牛粪、粉虱、蚜虫、卷叶蛾、潜叶蛾、大实蝇、凤蝶、叶甲、灰象甲、花蕾蛆、金龟子、蜗牛、叶蝉等,要采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控,确保晚熟柑橘早结、优质、丰产。

6 参考文献

[1] 沈兆敏,王华,张云贵. 晚熟柑橘配套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7.

[2] 沈兆敏.晚熟柑橘的高品质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14(5):28-30.

[3] 屈胜梅.重庆市江津区晚熟柑橘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75-76.

[4] 沈兆敏.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2(9):11-13.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