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2018-08-14易中天
孔子也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成人。
人,其实也有好几种。最高级的叫圣人;最差劲的叫小人,是时时被拉出来批判的。孔子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因此他的培养目标在二者之间,具体地说就是君子。
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
这就不好说了,仅仅《论语》中就有三十多处提到君子。如果逐条分析,咱们这课要拖堂。举例说明呢?又会有盲人摸象之嫌。
所以只能看,君子不是什么。
不是什么呢?《论语》说:“君子不器。”这话可能有三种意思,直译过来有点难听:一、君子不是东西。二、君子不能是东西。三、君子不能只是东西。
说明一下,这种翻译很现代,孔子那时候没有“东西”这个词,“东西”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唐代长安的商业区分为东市和西市,东市卖土特产,西市则卖外来商品。现在维吾尔族的抓饭,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什么的,就能在长安的西市买到。长安人购物不在东市,便在西市。这就叫买东西。
如果不是在这两处买的呢?品質没有保证,不是东西。所以,君子不器,只能翻译为不是器物。
可见,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不要成材,也不要成器。
为什么呢?因为成材成器是小人的事。
按照孔子的说法,小人并不是坏人,而是比较低级的人。他们要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必须有一技之长,也必须把自己变成材料和工具,这就是器。或者说,成材成器。
君子则相反,谋道不谋食。
据《论语·学而》记载,孔子甚至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睡觉都不重要,哪里还需要什么谋生的手段和技能?
这种君子,确实做不得。
其实,孔子那么说,是因为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能做官,穿衣吃饭根本不是问题。但,如果做不了官呢?就只能像颜回那样苦哈哈的。
当然,颜回不觉得苦,他不改其乐。
这很值得尊敬,却未必应该提倡。颜回愿意是颜回的事,但不能要求人人都这样。如果大家都像他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请问谁来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恐怕早就亡国亡种了。
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谋生是第一位的,谋心是第二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生存都成问题,请问如何谋道?喝凉水,数星星吗?
谋生手段,岂能没有?
但,如果只是赚钱吃饭,跟盯着食槽的猪又有什么两样?谋生第一,却不是唯一。要活得像真正的人,就还要有精神追求,还要谋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
要有一技之长,又不能只有一技之长。没有技能就没有饭吃,只有技能就变成器物。说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继承孔子的思想:通过教育使人真正成为人。
问题是,什么叫真正成为人?这当然又说来话长。但,最好的办法,是看看孔子自己。
(摘自“易中天微信公众号” 图/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