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理发与理发师

2018-08-14王吴军

特别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御医剃头清政府

王吴军

古語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大意是:我们身体的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损伤和毁弃,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而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代人不剪头发的认知也正是源于这句话,但事实是否真的就是这样呢?设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修剪毛发,仪容是很难保证干净整洁的,所以,古人也是要修理毛发的。只不过古人发型跟现在大不一样,无论男女,都留长发。一般是把长发挽起来,盘成发髻,用头巾包束住,或戴上“冠”,也就是帽子。

遁入空门的和尚必须要剃成光头,因为佛教宣扬的是除去烦恼才能六根清净,而头发是人的烦恼丝,和尚既然是追随佛祖的人,就必须除去头上的烦恼丝。同时,和尚把头发剃干净也是便于烧疤受戒,这叫作“剃度”。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当时的太子头上长了疮,经过御医的诊治,必须要太子剃掉溃脓之处的头发才能够敷药治疗。但是,那时的人都是很讲究礼仪的,御医遵从古训,不敢妄动,只得奏明明熹宗。明熹宗认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是寺庙里的和尚,于是,便让隆福寺的和尚来皇宫里为太子理发。来给太子理发的这个和尚俗家姓罗,京城的人都称他“罗和尚”。罗和尚一听是皇帝请他去给太子理发,感到无比荣耀,立刻欣然前往,精心给太子理了发,太子理发之后,在溃烂的疮上敷了药,不久就痊愈了,罗和尚与隆福寺因为给太子理发的这份殊荣,声名大噪。

清朝时期,社会上开始出现理发这个行当,当时叫作“剃头”。接着,理发行业的从业者结成了“剃头帮”,理发师被称为“剃头匠”,文明的称呼是“剃头司务”,还订立有帮规和从业章程。当时,清政府下令天下百姓剃发蓄辫子,不从者要杀头。清政府把这个剃发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理发师,并称之为“待诏”。每个理发师发一个剃头担子,一头是有3层抽屉的坐凳,里面放着剃刀、梳子、磨刀石等工具,另一头是生火的炉子,上面有一个铁或铜的圆桶锅,用来烧热水,还有一个铜盆,后面立着一根刁斗旗杆,上面挂着黄布牙边长方旗,旗子上有“奉旨剃发蓄辫”的字。为了给所有的人理发,当时全国城乡一起行动,谁不理发,就要被扭送到地方政府,就地斩首示众。一时间,理发这一行业变得杀气腾腾。

不久,清政府的京兆尹和顺天府要求理发从业者到衙门备案,入“剃头帮”,缴了帮费后,发给执业照牌和从业执照,这才成为合法的理发从业者,于是,理发被列为世间的百业之一。清朝的理发师并不开理发店,只是肩上挎着一只黑漆描金的小工具箱,沿街招徕生意,理发师走街串巷,手执一铁弹夹,用一根小棍向中间一弹,便会发出一声由强到弱的“当”的声音,人们听到这种声音,便知道是理发的来了。

(摘自《联合日报》 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御医剃头清政府
铩羽而归的御医杜钟骏
止痒良药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止痒妙招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