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小细节
2018-08-14高晓松
高晓松
辛亥革命的一些细节并没有被写进历史书,其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这些细节,才真正地代表中国那个时代的样子。
黎元洪当时是协统,也就是旅长,这实际上是在武汉的新军中能找到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了。在辛亥革命刚爆发时,黎元洪确实躲了起来,这没有异议。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拉出来了,一开始他先扛了一阵子,说我不当。结果别人非要让他当,黎元洪毕竟是老官僚、老军人出身,当看到武汉三镇人民踊跃参军,各个阶层的人都支持革命,就突然觉得这事儿好像有点儿意思,自己人生的机会又来了,然后他说那就当吧。
事实上,当时革命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武昌起义当中的那些革命领导人都是由连、排级干部组成的,一没经验,二没威望,最后才找到了黎元洪。黎元洪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作为一个老官僚,在整个革命中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稳定住了局势。
为什么他能稳定住局势呢?据说黎元洪当时还利用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设在武昌的一个国库的中转库,西南地区的大部分税收的中转都是在武昌。大家知道当时的国库中存有很多银子,黎元洪敏锐地发现利用这个库就能稳定住局面。所以他每天就干一件事儿,就是上午给各省发电报,下午汇款。电报发给各个省的巡抚或者军官,说你独立吧,你支持我们吧,我们团结起来,等等。他知道只要各个省都独立了,哪怕有十几个省开始独立,那这个革命就不会失败。于是他就大撒银两,把当时在武汉中转国库的大量银子汇给各个省,只要你独立,就给你汇钱,这样做相当程度上促成了各省的独立。
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革命,武昌起义是由连、排军官发动的,其中黎元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个大局看,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包括黄兴等,这一批革命党人,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宣传、起义,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革命党当时联络了很多帮会,包括帮会在新军中的人,动员其加入革命黨,这一切都促成了最后武昌起义的成功。
清华大学当时的名字叫清华学堂,是留美预备学校。在吴宓的回忆录中有特别有意思的记载,他说当时考进了留美预备学堂。学生们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刻分成两派,革命热情高涨的那一派马上南下了,剩下的那些人还在商量怎么办。最后校方给学生每人发了二十块大洋,先把大家遣散了。后来直到辛亥革命彻底成功,清帝退位,革命的浪潮平息,第一届学生才开始入学。
这些小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看到,当时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它不是偶然的,不是放了几枪、用了一些什么计策就能成功,而是大势所趋。
(摘自《鱼羊野史: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