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总统病房”

2018-08-14熊丸陈三井李郁青

特别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蒋经国总医院唐诗

熊丸 陈三井 李郁青

在大陆时期由于连年战事不断,蒋介石偶有病患即由侍从医生为其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谈不上有什么正规的医疗保健措施。到台湾安定下来以后,则有了专门为其服务的“总统病房”。

1959年,台北荣民总医院于石牌阳明山麓建成揭幕。这座最初旨在担负退役国民党官兵就医的医院中,建造了一套依当时条件而论最现代化的“第六病房”,即“总统病房”,专门负责“元首”级人物的身体健康维护。

第六病房设在旧前栋三层楼上(现已拆除重建),对外保密,有完整的安全措施。每当蒋介石到荣民总医院进行体检或治疗,第六病房自楼梯至后山都要设三道军、宪、警武装的警卫哨线,以确保情报无疏漏,安全可靠。蒋介石的侍卫长和他的卫士均转移至荣民总医院执行勤务。当局最高指挥系统也会移至医院,以备一旦发生紧急大事,蒋介石立可掌控全盘情势,就地发号施令。不过这都是设想的防备方案,这种紧急大事并未发生过。

1972年7月蒋介石在阳明山宾馆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三天三夜,幸有医疗小组将其抢救过来。病情稳定下来后,荣民总医院从美国进口一辆心脏病人专用救护车,车内有诊察心脏系统的精密仪器,蒋介石如因公需要离开台北,就可乘坐这辆救护车出行,主治医师和护士都可在车内随行,以备万一。实际上蒋介石此后因病卧床极少外出,所以也没有使用过这部救护车。

“总统病房”建好后,蒋介石每年定期到这里接受健康检查,他的后任严家淦、蒋经国也在这里接受体检和治疗,前后持续了30年。

住在病房的蒋介石有一项较为独特的消遣方式——请人读唐诗。蒋介石一向喜爱唐诗,办公桌上总放着一册,有时他在房间里大声诵读,站在门外的侍卫们都听得见;散步时兴致所至也会边走边吟诵唐诗。此时卧病在床,则请一位国语发音很标准的护士小姐骆京璧到病榻前念唐诗。据蒋介石医疗小组成员姜必宁教授回忆,他听到骆小姐读的是韩愈的诗,“我当时听的感觉,先生想回大陆” 。熊丸医生记得,蒋先生在过世的前几天,突然要护士小姐为他读题为“清明”的古诗,后来他果真在清明节去世,“冥冥中似乎自有巧合”。

蒋介石偶尔会让陪坐在病床边的蒋经国背诵《左传》和《大学》的某一篇章。蒋经国便遵嘱朗声背出书中的那一章,连室外的医护人员都听得见。蒋介石病重的那段日子,亲属中陪侍最辛苦的就是蒋经国,他在医院住在侍卫住的房间里,除每天早晨探视之外,忙完公务一定赶到第六病房陪父亲吃晚餐。如需要去外地或郊区视察,必定先向其父报告,说明晚餐不能陪同,听到其父说“好、好”,才放心而去。且到了外地,也经常以长途电话联系,并告知自己的行踪。

宋美齡则是病房中最有权威的人,并总是给病人带来温馨。当年在病房护理蒋介石的护士胡静安女士回忆说:“通常要进先生病房是很不容易的,就连教育长(蒋经国)要问候先生都要征求先生同意,只有夫人能随时进出。夫人一来,我就会报告先生:先生,夫人来了。夫人常笑着问先生:‘达令,你今天好吗?”熊丸先生记得:“有一次蒋公对夫人说:你只要坐在我的旁边,不用讲话,我们也等于在讲话。蒋公在病中,夫人每天总会在他旁边坐上好一会儿,一对神仙伴侣,静静地对坐着……”

蒋介石自1972年7月22日在阳明山宾馆心肌梗塞发作陷入昏迷被抢救过来后,于8月5日住进荣民总医院,在“总统病房”住了两年多,1974年底回到士林官邸。他的最后一程是在官邸二楼会客室布置成的病房中走完的。

(摘自“光明网”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蒋经国总医院唐诗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医科大学总医院
蒋经国不用日货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