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感很难一蹴而就

2018-08-14姚耀

特别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摊点幽默感零钱

姚耀

很多时候,跨文化交流需要点强词夺理,更需要点逆向思维。

不过,提起强词夺理,我们很容易混淆概念。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在与日本人交流时,一旦遇到无法沟通、火气上升的时候,往往基于一声“你个小鬼子”,从脑海到语言,开始把眼前的谈判对象当作抗日战争影视作品里的“死啦死啦”的鬼子小队长了。接着,南京大屠杀、靖国神社等耳熟能详的词汇和想象倒背如流地蹦出牙缝,唾沫之外还有拳头……确切地说,生意和合同再难谈,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强词夺理和逆向思维,因为它实在缺乏起码的技术含量。

我所说的强词夺理和逆向思维,在表达方式上应该带有微笑、幽默和可爱的成分。在一种僵持的情形下,一旦对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效果就达到一大半了。中国人一直被指缺乏幽默感,事实上,中国人的幽默感还是挺强的,只不过,语言表达上的幽默感,地域差别极大。出产二人转的东北、博古论今侃爷遍地的北京、自古战乱不经有闲惬意的四川等地,民众的幽默感普遍很强,赵本山以及二人转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北方幽默的“冷面”和自然以及那种贴近实际生活的表达,是任何南方形式的表演所缺乏的。

南方人在幽默方面的天赋似乎也的确比不上北方人。上海居民区的小吃摊点很多,大饼油条是浙江人的拿手活,现场摊的鸡蛋烙饼是山东人的绝活,而东北人经营的面食摊点品种最为丰富,酥油饼、千层饼、芝麻甜饼……很多品种在南方已经彻底脱离原来的名称了。同样是小吃摊点,南方人的摊主虽然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但在与顾客争辩时,一般直来直去,虽不至于动手,也只是就事论事地纠缠于一个思路和道理;而北方人的摊主,尤其是东北籍的,都多少懂得点转换话题和自找臺阶的方法,表达方式上也和他们的饼一样更丰富多彩一些。

例如,小吃店摊点上经常发生面对顾客的大票子而无法找出零钱的小插曲。遇到自己找不出零钱的情况,南方摊主虽然也表达出无所谓的“算了”的意思,但多少会带点无奈和埋怨的眼神——“你都好几次了!一早出来干嘛不准备点零钱呢?”而北方摊主,往往会爽朗地一笑,要么恭维夹杂讽刺地抬高一下顾客的穿着和身份(意思是您作为大老板不带零钱出门很正常),要么索性说“别翻口袋了,这么简单的事,东西你拿去就行了,这点钱我还不至于破产……”总之,言语中很自然带点幽默的表达,让对方很难产生厌烦和较真的情绪。

需要特别注释的是,所谓南方店主,大多限于江浙地带的人物,其实,在更南方的福建和广东,因为很多人的祖先来自北方的中原(闽南和客家文化的宗祖可能就是中原的山西、河南和安徽北部),因此,也天生具备一种大气和幽默的秉性。

中国人给世界人民的整体印象,极像江浙和粤闽地区的民众留给全体中国人民的印象:生意拿手、脑子灵活、吃苦耐劳,却在表达形式上单一、羞涩、怯懦、单调甚至干脆沉默……

中国收购外国企业和项目时,国企玩大的、民营玩小的和偏的。我们民族性格中内敛而严肃的成分过多,又缺乏日本那种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一条胡同走到底的较真精神。因此,在收购完成后,往往会在与当地人员的交流中产生极大的隔阂和误解。总之,中国人在面对跨文化课题时,尚不具备“强词夺理”的资本,而所谓的资本——自然而贴切的幽默感和亲和力,是一种需要时间和土壤来培养的东西,很难一蹴而就。

因为,这个世界上,涉及跨文化沟通,很多难题是无解的、无所谓对错的。对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爱而幽默的强词夺理,或许是最合适的答案之一。

(摘自“百度阅读”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摊点幽默感零钱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数零钱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驯鹿零钱包
爱心义卖
夏夜的池塘
小宠真是太有幽默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