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保险基金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8-08-14李斯洋初雪
李斯洋 初雪
摘要: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的发展水平。本文基于泰尔指数测度了全国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区域差异,并将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支的总体差异分解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及其各自区域内部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区域内部差异是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东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是失业保险人均支出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以期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水平;区域差异;保障水平
1.引言
失业保险制度对于调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维持社会穩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同地区在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参保比例和参保人群结构、失业保险费缴费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和支出结构、失业保险金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失业保险基金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大部分的学者都将社会保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各地区或者地区之间的水平差异,鲜有对失业保险基金的区域差异的针对性研究。
本文选取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人均支出等指标,作为衡量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依据。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将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差异分解为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分析了各区域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的演变特点,有助于了解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现状,以期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参考。
2.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水平差异的测度
2.1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水平总体差异的分解
基于泰尔指数分解原理,计算了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和支出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间的差异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内部的差异。表1为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差异,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差异的主要贡献来自区域内部差异,并且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总体增大的趋势。2010年,区域内部差异贡献率达到最大值85.55%。表2为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差异,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差异的主要贡献来自区域内部差异,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总体增大的趋势,在2008年时,区域内部差异贡献率达到最大值76.26%。
图1为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过程。2005-2009年,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东部区域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逐渐扩大;2009年以后,区域间的差异和东部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东部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失业保险缴费率与薪资水平直接挂钩,区域间差异的缩小反映了全国区域间整体薪资水平差距的缩小,而东部区域失业保险人均收入的差异扩大反映了东部内部各省薪资水平不断扩大的现状。图2为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的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过程。2005-2013年,区域间、东部区域内和中部区域内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减小的趋势,而西部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不断扩大,反映了西部地区各省份在失业保险金调整幅度和其他支出上的差异不断扩大。
2.2 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失业保险收支水平差异的演化规律
图3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的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演化。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与企业薪资水平挂钩,当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相同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参保人员的平均薪酬较高,则失业保险基金的人均收入相对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保人员的平均薪酬较低,则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的差异变化趋势非常大,在2010年区域差异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经济刺激措施加剧了东部、西部区域内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影响了就业形势与劳动市场,进而影响了地区之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差异。与东部和西部区域相比,中部区域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差异的变化相对较小,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因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不同省市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
图4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的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的区域差异演化。东部区域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的区域差异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呈现先增大后稳定不变的趋势。中部区域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的区域差异较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N”型趋势。而西部区域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差异表现为波动增大的趋势,并且在2013年西部区域差异高于东部区域。西部区域失业保险人均支出的差异扩大,可能是受各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状况、试点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失业保险支出项目比重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
本文基于泰尔指数分解原理分析得出: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总体差异呈增大的趋势,失业保险基金人均支出总体差异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是主要贡献来源。
基于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一方面积极扩大基金支出规模,提高促进就业支出占比;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弹性征缴模式等多渠道发挥失业保险再就业促进功能,从而将失业保险收支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失业保险制度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Zhang X,Kanbur R. What difference do polarisation measures make? An application to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1,37(3):85-98.
[2]Shorrocks A F. Inequality decomposition by population subgroups[J].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84:1369-1385.
[3]王雄瑾.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8(01):12-13.
[4]靳卫东.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动态匹配效应——就业、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评述[J].经济评论,2010(06):137-142.
[5]张瑞峰.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