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边风景独好

2018-08-14

汽车之友 2018年15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宝马特斯拉

过去的7月份,发生了很多事。一边,中美贸易战继续升温,北京时间7月6日12点,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随后中国也宣布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于是,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为了抢在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25%惩罚性关税生效前趕到大连港,一艘载满美国大豆的货船“飞马峰号”在海上一路狂飙,全体网友惊呼“从未见过如此狂奔的大豆”。可惜的是,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大豆还是没有按时到达,据说损失达上千万。当然被关税的不只是“大豆”,作为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口汽车产品赫然在列。

而另外一边,中德双方在短短两天签下了总金额高达300亿美元的大单,而其中关于是汽车产业相关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中德双方一口气就签下了14项,占了中德签约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些利好的消息一时间在我的朋友圈里不停刷屏,让我简要回顾一下:中德政府共同签署《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加快推进中德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宝马和华晨就华晨宝马长期发展签署框架协议,宝马首款纯电动车iX3将于2020年在沈阳投产,并出口全球;大众与江淮合作升级,致力于研发纯电动汽车平台,并计划将西雅特品牌引进中国市场;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将在华投产MINI品牌纯电动车型;奥迪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戴姆勒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在可持续交通研究领域的合作;宝马加入百度阿波罗平台,推动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建设;蔚来牵手博世,双方将在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电机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而大众与中国一汽和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中国电动出行发展;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落地德国图林根州……

这一系列的各种协议和框架看着好不热闹,完全跟大洋彼岸的美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也逼得处于贸易战漩涡中心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紧急飞抵中国,推动特斯拉在华国产的事宜。7月10日,特斯拉正式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而且还是独资。不过,依然有很多美国车企眼巴巴看着这边风景独好,但是只能望洋兴叹,谁都不知道这场贸易战会哪天结束。

导致中德合作如此频繁,特朗普显然是个“神助攻”。因为在他的“美国优先”政策前提下,不光是对中国,也对其盟友“欧盟”的进口汽车加征了20%的关税。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将“盟友”推进了“对手”的怀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当然了,中德合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中国汽车产业目前状况来看,虽然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和车联网方面发展势头不错,但在产业基础和汽车研发经验方面依然欠缺,依然只是汽车生产大国。而德国则是汽车研发经验相当丰富的汽车产业大国,但相对来说车联网技术比国内来说弱些。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强强联合,无疑是对双方都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而不只是单纯的PPT造车或者为了享受补贴的疯狂制造;而另一方面,德国企业也趁着中美贸易战打得如火如荼,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市场。

其实,双方都是各取所需,也都是利益共同体。引用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对此事的评论特别恰当:“面对西方的乌云,亚洲升起的太阳似乎具有从未有过的吸引力”。中德合作只是一个开端,当然中国不会只是跟德国合作,像这样的转移和调整也将进一步拉近中国同欧洲以及其它国家的关系。比如,法国?刚结束的世界杯,法国是冠军,但仔细回想,法国车企甚至是法国品牌鲜有声音,还不如号称有法方股份的国内品牌“华帝”声量大呢。回想近两年,在中国的法国车企似乎也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表现和大的作为,没有好的换代车型,没有好的市场活动,更没有好的宣传,似乎只有法国年轻总统和大他几十岁的妻子的新闻占据了主要地位。法国车企这是要准备销声匿迹还是要攒着大招放呢?但我想说的是,这边风景独好,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宝马特斯拉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为Model 3上市 特斯拉工厂占地面积将翻番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宝马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