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良家风

2018-08-14周惠英

文理导航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家风培养

周惠英

【摘 要】“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家风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轮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家风的形成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培养;孩子;家风;思想道德

1.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国民正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这是国家给每个公民带来的福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国民生活各方面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当然,我们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还远远落后,精神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道德层面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严重,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与严峻考验,“道德危机”已经临。优良家风自故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道德危机”的严重来袭之际,在全社会培育优良家风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好他们优良的家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培养良好的家风,我们认为父母的榜样作用是第一位的,家长首先要成为优良家风的继承者、传播者,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要关注孩子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达到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为优良家风的传承个奠定坚实基础。

2.1父母在言谈上成为孩子的榜样

语言是传承文明的工具,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更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文明的语言会给人美的享受,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家长要率先垂范,从小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文明用语的习惯。有些孩子出口就是脏话,在些孩子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根本原因就是受父母的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语,首先做到不讲脏话、粗话,其次当听到孩子的不当言论时,要及时纠正孩子不文明行为,及时让孩子改正,最后要加强教育,告诉孩子文明用语的重要性,让文明用语成为孩子的习惯。

2.2父母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日常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也会以父母为榜样,模仿着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影响孩子,使孩子养成“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的行为习惯,孩子养成了好的站、坐、行、动作以及神态,将对自己受益终身。

2.3父母在生活习惯上成为孩子的榜样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长期以往孩子就有了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拉,效率也提高了,这样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也得到了加强。二是节约的习惯,虽然改革开放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都不再担心吃穿问题,但我们不应该丢弃节约的中华美德,家长自身要养成节约的习惯,从而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三是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需要的是一种氛围,特别是在目前的自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的大众化,如何让孩子丢弃手机,爱上读书,唯一的办法就是家长先爱上读书,让家长用爱读书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千万不能家长天天手机电视,而让孩子天天读书,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的榜样对孩子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3.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家庭道德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内容、方法等都是我们当代家风建设的宝贵财富。从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来看,是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使其修养提高才能形成的,根据这一特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并在家庭内形成一种优良的家庭道德文化,来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在孩子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孩子本身的自主性。要把家庭教育和孩子自我完善相结合,形成家长和孩子共有的家庭德育模式。二是培养孩子判断和辨别道德是非的能力。孩子成长过程,是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他们对是非判断标准还比较模糊,积极开展家庭道德是非教育,提高孩子判断和辨别道德是非的能力,是健康的家庭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加强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教育是孩子成年前的一个重要时期,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为孩子思想品德的长远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4.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尊老爱幼、同情他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等等,这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傳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都已经丢失了,如果年轻一代不再加强传统美德的学习、传承,我们的社会道德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例如孔孟仁爱思想的教育,孔融礼让思想的教育,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心的教育等等,学校要通过班级活动、集会讲述、大型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尊老爱幼、同情他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的道理,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传承者。

5.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建设,倡导家风家教建设已经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国家的道德建设以及青少年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改造年青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家风家教建设的影响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家风建设的经验得到了积累,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家风及道德建设,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回归,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正在逐步形成。但我们还要清醒得看到,在家风建设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生子女溺爱式家风,恨铁不成钢式的暴力式家风,享受生活式的放任式家风等等,都给新时期的家风建设带来严重挑战,所有这些都在不断要求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探索新时期家风建设的路径,让传统的文化更好继承和发挥下去,让我们的社会、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建设取得更大进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好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家风[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B6%E9%A3%8E/14311 fr=aladdin

[2]范小江.家风建设新风尚[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4):48-49

[3]胡强,杨娜.弘扬良好家风 传承中华文明[J].北京教育:德育,2014,(4):14-16

[4]李慧敏.浅谈优良家风的社会功能与作用[J].中外交流.2016

[5]王立军.浅谈怎样在家教中传承良好的家风[J].同行.2016

[6]殷旭研.浅谈家风家教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家风培养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