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命运共同体将更加紧密

2018-08-14贺文萍

紫光阁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非南非非洲

贺文萍

7月19-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此次前后共计10天的中东非洲五国行不仅是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背景下,中国面向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同时也表明,发展与中东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友好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构建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责任担当。

中非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我国与非洲虽在地理上相距万里,但相互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自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现代以来,作为二战后新崛起的民族国家,中國和广大非洲国家都曾遭受过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进行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斗争经历以及在这一斗争过程中相互间的合作和支持使中非友谊基础牢固,深入人心。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中非友好交往和“全天候朋友”般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历久弥坚,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中国与非洲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从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看,中非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强大基础及资源禀赋。中非关系的加强一方面可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后续保证;另一方面,非洲也可通过大力发展中非关系得到发展资金、技术和经验,并使其原料出口多元化,同时在开发自有资源的过程中增加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加强中非双边交流、沟通和合作建立了机制化的战略平台,使中非合作在最近的18年来取得了快速和全方位的发展,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发展最快的时期。如今,中国已自2009年超越美国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也成为中国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多亿美元,有35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

加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强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非洲大陆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并抓住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期实现其经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性发展。在习主席此次出访的非洲四国中,“西非门户”塞内加尔和位于东非海岸的“印度洋明珠”毛里求斯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两国均希望在与“海丝之路”的对接中更多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目前担任非盟轮值主席国、连接中东非的内陆国家卢旺达近20年来在卡加梅总统的领导下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果,该国在“向东看”政策以及治国理政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思考。“彩虹之国”南非不仅领跑非洲大陆与中国的合作,而且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近年来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及党的建设方面不断加强经验交流。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非洲已经是在短短5年时间里第四次踏上非洲大陆。此次访问几乎涵盖了非洲的西部、东部、中部和南部,可以说是一次面向全非洲大陆的访问,也是习主席亲力亲为,为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峰会进行预热,与非洲国家领导人面对面沟通和规划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的蓝图,深化中非政治互信、发展互助、理念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中塞、中卢两国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合作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多项协议。习主席访问南非期间,有关中国承诺在南非投资147亿美元与南非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合作以及中国将向南非国有电力公用事业和物流公司提供贷款的利好消息,使得南非兰特一度上涨1.2%。习主席不仅是南非新任总统拉马福萨就任以来接待的第一位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而且仅仅一个多月后,拉马福萨总统本人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9月中非北京峰会。届时,中非领导人将进行集体对话,面对面沟通和规划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的蓝图,深化中非政治互信、发展互助、理念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对中非关系发展迅速以及中非领导人之间“走亲戚”般的频繁高层互访,一些国家及媒体又开始带着妒忌或“零和”冷战思维心理重弹所谓中国在非洲搞“资源掠夺” “新殖民主义”等陈词滥调,甚至把中非间加强发展经验与治国理政交流也说成是中国“向非洲输出中国模式”,等等。

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清楚,“交流及经验借鉴”与“模式输出”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决不能混淆和滥用。如在此次习主席访问非洲前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非洲专题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非洲有近40个国家约4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代表与会,大家围绕“中非政党探索符合国情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充分交流,积极讨论。开诚布公的会议交流和讨论与所谓的“模式输出”根本没有半点关联。

同样清楚的事实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他国经实践检验成功的宝贵经验,以避免走弯路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并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经验的过程。40年前,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均GDP甚至低于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和马拉维。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不仅成功地使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布基纳法索和马拉维则仍为世界最不发达的贫穷国家。因此,渴望摆脱贫困和实现发展的非洲国家当然希望了解、学习和借鉴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是一个新的课题,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根据自身国情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和利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确摸索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发展和治理经验,从工农业发展、减贫、文化教育、外贸、人力资源开发、执政能力建设等各个领域来看都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可以深度挖掘。

在经历了近十多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等重大国际经济和政治事件的洗礼之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很多发展中转型国家纷纷走出了迷信“华盛顿共识”的理论误区,开始通过借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治理模式来摸索创新自己的治国理政之路。正如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两年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说,“(我们)两国政府都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政府需要发挥重要的角色。埃塞俄比亚和中国政府在引领国家谋取发展方面的强大角色存在相似性。而这样的相似性有助于双方增进理解,并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

总之,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一直是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今年9月将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届时,中非领导人将共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计,中非双方在“一带一路”引领下的经贸合作以及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方面将续写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中非南非非洲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南非的多彩暑假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完美再赴南非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