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性的影响研究

2018-08-14黄永莹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包容性金融市场经济体

黄永莹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4)

引言

地下经济又称影子经济,通常是未注册的经济活动,是国家无法实行税收管理和监控的经济行为。地下经济对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1]。金融包容性在金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几十年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一直试图提高金融包容性,并希望将其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金融包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晰认识,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地下经济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有关金融包容性与经济发展相关机制的衡量影响的信息特别稀少[2]。目前的研究表明,金融包容性可能使经济发展水平变得缓慢,也可能使经济发展水平变得更快。具体而言,地下经济的存在可能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或者产生不均衡的影响。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一直试图提高金融包容性,并将其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然而,很少关注地下经济对金融包容性的影响,特别是关于金融包容性和地下经济之间的直接关系。

2011年金融包容联盟重新定义了金融包容的概念,并提出了新型互联网条件下,规模越来越大的地下经济可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2016年金融融合联盟仍在研究金融包容性的原则、含义和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后续行动。过去,对金融市场包容性的研究表明,没有一种最佳的方法来了解无银行账户的行为,有关金融包容性相关成果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因此,对金融包容性与经济发展相关机制的影响需要进行更系统的评估。特别是世界新兴经济体如何将金融包容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受益还有待观察,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理解地下经济与金融包容性之间的关系对金融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目前,新兴经济体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具有更强的贸易潜力和资源潜力。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全球运营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实物和劳动力),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潜力(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7%)[4]。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努力提高公民的金融普惠程度,并将其金融体系转移到全球市场,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繁荣(经济增长)。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经济中金融包容性的真实性,从而推动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地下经济本质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潜在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正式的计算和系统观察分开,会影响该系统的增长模式。事实上,包容被认为是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提供金融工具来研究地下经济,将使发展中经济体加入国际经济共同体。地下经济的规模可能会影响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服务的准入和质量。规模较大的地下经济可以加速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市场的包容性通常表明人们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如信贷、保险和安全储蓄机会。为了衡量金融市场的包容性,使用M3与GDP的比率,其中包括银行体系之外的货币加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需求和付息负债。在这项研究中,考察了一系列控制变量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地下经济和人力资本水平对金融市场包容性的影响。经济增长以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Y)来衡量。为了控制人力资本水平,使用中学入学率(以中学教育年龄组的人口比例来衡量)。这项措施被广泛用于政府在提高教育水平方面,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为了衡量地下经济的规模,本研究采用劳动力参与率来衡量,以经济活跃的15~64岁人口数量来衡量的,研究地下经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和土耳其1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在2004—2013年间融入金融市场的影响。在制定金融包容模式时,本研究遵循2014年Hajilee和Al-Nasser提出的金融包容模型[5],该模型的对数线性形式如下:

IF,t是金融包容性的度量,Yt是人均 GDP,St是以15~64岁的劳动力来衡量的地下经济,Ht是以中学入学人数为代表的人力资本,εt是以总资本形成计算的投资比率。a,b,c,d为常数,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1.2 数据定义和来源

研究中使用的所有数据是2004-2013年期间的年度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WDI)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GFDD)。

IF是对GDP的流动负债(%)或货币总量(M3)与GDP的比率(%)。按照M3与GDP的比率衡量的金融包容性,包括银行体系之外的货币加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需求和付息负债。

S是地下经济的规模。这个衡量标准是根据15~64岁的经济活跃人口比例衡量的劳动力参与率计算出来的,在特定时期内为所有提供劳动力生产商品和服务的人。

Y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年中人口(数据不变2 005美元)。

H是按入学总人数的比例计算的中学入学率,不论年龄大小,与正式对应于所示教育程度的年龄组人口。

根据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可用数据,本研究中的新兴经济体样本是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和土耳其(根据世界银行新兴经济体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使用2004—2013年期间10个新兴经济体的年度数据,估算了每个新兴经济体的线性模型。据表1所示,报告的结果(长期估计)显示LS的为负估计系数(地下经济)对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土耳其等6个国家的影响,表明地下经济的存在对这6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包容性具有显著的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对印度尼西亚、巴西而言,影响经济变量的估计系数从长远来看并不显著,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性只有短期影响。经济活动水平是确定金融市场包容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变量。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包容性也在增长。此外,对人力资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菲律宾这5个新兴经济体而言,这一变量的估计系数是显著的。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家,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模式的短期影响长期持续。因为它具有预期的积极和显著的系数。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包容性也在增长。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模式的短期影响长期持续。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4个国家,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模式的短期影响长期持续。

表1 金融市场包容的主要决定因素(线性模型的短期估计系数)2004—2013年

表1中报告的一个重要变量是人均实际收入(Y)。计算结果表明,除巴西以外,所有变量Y国家都至少有一个显著的估计系数。表1报告的结果(长期估计)显示lnS的负估计系数为负(地下经济)对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和土耳其等6个国家有显著影响,表明这6个国家的地下经济的存在对金融市场包容性具有显著的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南非等4个国家而言,影响经济变量的估计系数从长远来看并不显着。经济活动水平是确定金融市场包容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变量。这个变量是几乎所有国家(巴西等除外)金融包容性的主要长期决定因素,因为它具有预期的积极和显著的系数。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包容性也在增长。此外,对人力资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菲律宾等5个新兴经济体而言,这一变量的估计系数是显著的。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和土耳其等6个国家,地下经济对金融市场包容模式的影响长期持续。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包容性也在增长。

3 结语

本文考察了地下经济对1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在2004—2013年期间的金融包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经济对所研究的1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包容性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因此,根据本文获得的结果,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过设计和实施改革计划来扩大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获取,从而应对金融包容性挑战(如地下经济的规模),实现收入平等和减少贫穷。此外,新兴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通过改善向没有服务,服务不足和财政上受到排斥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从而消除金融包容的障碍,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包容性金融市场经济体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