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奶牛场奶产量对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

2018-08-14脱征军高旭红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犊乳脂牛场

脱征军,高旭红,王 玲,昝林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陵 712100;2.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 银川 750002;3.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近年来,我国奶牛存栏量逐渐增加,但各地奶牛产奶量相差悬殊。一些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机械化水平及奶牛群改良育种水平还很低,产奶性能不高,全年平均奶产量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很大。如何提高我国奶牛产奶量仍然是我国奶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1]。

研究表明,产犊间隔是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与经济学指标,能够科学准确反映奶牛的繁殖力[2]。体细胞数(SCC)是衡量原料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SCC越高,对原料奶质量的不利影响就越大。从经济效益及利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乳成分起着决定性因素。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牛奶的质量[3],乳蛋白率的高低还决定着乳制品的价格。乳制品的风味好坏也与乳脂率和乳糖率有关。故奶产量对这几项指标的影响值得我们探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数据来源 数据资料来自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

1.1.2 数据分组 奶产量按7 000 kg以下、7 000~8 000 kg、8 000~9 000 kg、9 000~10 000 kg、10 000~11 000 kg、11 000 kg以上6个水平划分。

1.1.3 异常数据的剔除 去除产犊间隔小于260天及大于580天的数据;去除体细胞数(SCC)大于100万个/ml的数据;去除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小于2%和大于6%的数据。

1.2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经EXCEL软件整理后再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和Duncan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1。

2.1 奶产量对产犊间隔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奶产量在11 000 kg以上的产犊间隔极显著高于奶产量在7 000以下的(P<0.01),显著高于奶产量在9 000~10 000 kg和10 000~11 000 kg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基本在398 d左右。但是在产奶量大于11 000 kg以上时,产犊间隔显著增加。

2.2 奶产量对体细胞数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及11 000 kg以上的SCC极显著高于7 000~8 000 kg和8 000~9 000kg的SCC(P<0.01);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的SCC显著高于9 000~10 000 kg的(P<0.05)。奶产量在8 000 kg之前,随着奶产量的增加SCC逐渐减少;从8 000 kg后,随着产奶量的增加SCC逐渐增加。

表1 奶产量对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影响

注:同行肩注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未标注字母为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奶产量的乳成分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奶产量在7 000 kg以下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11 000 kg以上的(P<0.01),显著高于奶产量在9 000~10 000 kg及10 000~11 000 kg的(P<0.05);奶产量在7 000~8 000 kg及8 000~9 000 kg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和11 000 kg以上的(P<0.01),显著高于奶产量在9 000~10 000 kg的(P<0.05);奶产量在11 000 kg以上的乳脂率极显著低于9 000-10 000 kg的(P<0.01),显著低于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的(P<0.05)。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乳脂率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各组间乳蛋白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乳蛋白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奶产量在7 000~8 000 kg、8 000~9 000 kg和9 000~10 000 kg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11 000 kg以上的(P<0.01);奶产量在7 000~8 000 kg及8 000~9 000 kg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和11 000 kg以上的(P<0.01),显著高于奶产量在9 000~10 000 kg的(P<0.05);奶产量在9 000~10 000 kg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奶产量在11 000 kg以上的(P<0.01),显著高于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的(P<0.05);奶产量在10 000~11 000 kg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11 000 kg以上的(P<0.01);奶产量在7 000 kg以下的乳糖率显著高于11 000 kg以上的(P<0.05),显著低于10 000~11 000 kg的(P<0.05)。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乳糖率有略微的下降趋势。

3 讨论

3.1 奶产量对产犊间隔的影响

产犊间隔是衡量牛场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决定了奶牛的终身繁殖力及终身产奶量,直接影响着牛场的经济效益[2]。奶牛最理想的情况是年产一胎,泌乳10个月,干奶两个月,干奶期间使母牛体况得以恢复,乳腺组织得以修整。如果母牛产后不能按时配种,不能及时干奶,泌乳期拖得太长,就会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奶产量[1]。Hare等(2006)[4]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犊间隔的延长,产奶量呈上升趋势,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有下降的趋势。生产实际中要尽量将产犊间隔控制在365~400 d,本试验结果表明全群产犊间隔在398 d左右,属于这一范围,说明这五个牛场的牛群结构良好。

3.2 奶产量对体细胞数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奶量在8 000 kg以上的高产奶牛,体细胞数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加。体细胞数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mL 。当体细胞数>50万个/mL时,奶牛可能患有一定程度的乳房炎,而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产奶量的下降会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6]。试验中贺兰山乳业公司五个奶牛场奶牛的体细胞普遍在48~50万个/mL ,表明该牛群乳房处于亚健康状态。应注意提高奶牛免疫力,有效预防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及时进行治疗以控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含量。

3.3 奶产量对乳成分的影响

研究表明,奶中细胞数的含量达到10万/mL,乳脂率减少0.001%,蛋白质率减少0.001%[13]。我们的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乳脂率逐渐降低、乳糖率稍有下降,这与王学清[7]、宋维政[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以对高产奶牛可以适当增加粗饲料的比例以稳定乳脂肪的含量。乳蛋白率基本无明显变化。综合这几项指标,奶产量在7 000 kg-10 000 kg时的乳成分含量最为理想。高产区间大多集中高胎次和壮年奶牛,免疫力低下使这些奶牛患乳房炎和繁殖疾病的几率要高,消化机能也有所下降,这些对乳成分都有一定影响。故对高产牛群不可一味追求高产,而忽视乳成分的变化,以免影响牛场的长远效益。

4 结论

奶牛产奶量是评定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以上研究可知:随着产奶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无明显变化;体细胞数逐渐增多;乳脂率和乳糖率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降低,蛋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奶牛经营者以往往以追求高产高效益为主要目标。然而牛群高产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营养负平衡,繁殖性能低下,奶牛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增多等,反过来抑制牛群的持续高产。故对高产牛群不可一味追求高产,而忽视乳成分的变化,以免影响牛场的长远效益。本文对提高产奶量,增加牛场的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产犊乳脂牛场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