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不能乱输液
2018-08-13王奇
王奇
长久以来,老百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有炎症了就是有感染,消炎就得使用抗菌药物;二是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效果更快更好。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而非细菌所致的炎症却使用了抗菌药物,能选择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的却直接选择静脉输注,都属于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都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门诊输液,特别是抗菌药物的输液治疗,一度是病人的首选。输液其实是几种给药途径中风险最大的,但生活中仍然有不少百姓将输液当成“万能药”,主动要求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范围用药共识,输液对人有许多负面影响:第一,容易引起血流感染。输液时若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可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时还可造成全身感染。第二,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直接进入血管,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药物中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
感冒
出现嗓子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很多人会去医院打吊瓶,认为好得快。实际上,多数感冒有自限性,输液不能缩短病程。细菌性感冒,可口服抗生素。若感冒是病毒引起,严格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另外,输液太多,还易导致抗生素滥用,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腹泻
若腹泻不是很严重,无发热和典型脱水症状如少尿等,不一定要输液。可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经医生检查,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服抗生素;是功能性腹泻,则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调整,如少吃油腻食物等。同样,慢性浅表型胃炎、轻度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不一定要输液。
心脑血管疾病
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一升高,就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这样能快速降压。若没有头晕、胸闷等急症,一般情况,只需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和种类即可控制血压,不需输液。由于输液一次给药量过大,造成血压变动过快,反而可增大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症风险。还有些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一换季就会到医院要求输些药,疏通血管预防疾病发作。对此,专家认为,这没有科学依据,输入药物还可能和同服的抗凝药等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慢性炎症
有人听医生说自己身上发炎,觉得输液能 “消炎”“好得快”,就要求医生输液。实际上,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咽喉炎等,通过服药或加上局部外用药疗效很好,不一定要輸液。盲目用输液“消炎”,反而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的病症。
突发精神疾病
家人突发抑郁、狂躁等精神异常,亲属往往比较着急,常会要求医生输液,以期病情快些稳定。但这类疾病主要是心理引起,应让专业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等治疗,盲目要求输液,并不能改善病情。
营养不良
有些营养不良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希望通过输一些葡萄糖水来“补一补”,改善体质。但输液需刺破血管并输入不属于血管的东西,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还会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这类患者首先应进行检查,找出所缺乏的营养,然后在专业医学营养师指导下,进行科学补充,不要迷信“偏方”。
还需注意,虽然输液会存在一些风险,但要注意有些情况仍应使用:1.出现严重急症,如发热超过39℃等;2.患者因昏迷或消化功能差等无法口服药。是否输液,应由医生综合判断,不能因输液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