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纸信封
2018-08-13李齐
李齐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在村里小学教书,我在村里小学读书。父亲没事时,喜欢给我讲故事。
有一天,父亲又给我讲故事。父亲说,我们湖南有个有名的大作家叫沈从文,特别有意思。沈从文本是“丘八爷”出身,在军队给长官当文书。沈从文没在学堂里读几天书,偏偏喜欢看书写文章,弃武从文,跑到北京投考北大。结果呢?没学过数理化的沈从文,当然没考上。沈从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投考北大的经过,写成一篇文章,投稿到报社发表了,立即在文坛上引起轰动。写文章发表是有稿费的,沈从文一发不可收,文章越写越多越写越好,稿费也越挣越多,成了大作家。后来,考不上北大的沈从文,竟然成了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给大学生上课。
幼稚的我,一听说写文章发表有稿费,心里就蠢蠢欲动,忙问:“爸爸,怎么投稿?”
“跟寄信一样的,通过邮递。”
轉眼就到了80年代,文学空前繁荣起来。我看了几本《人民文学》《青年文学》等杂志,仗着自己做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写作文都被老师夸赞的“资本”,就不知天高地厚写起小说来,写完之后还心怀忐忑地试着四处投稿,结果可想而知,石沉大海,没冒一个泡泡,不但白白熬了不知多少个深夜,还白白浪费了很多枚8分钱的邮票。
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家杂志社专用的牛皮纸小信封,拆开一看,见信中打了个“√”,喜不自禁,连忙一路小跑到上河坝,向父母报告:“看看,我的文章发表了!”
父母正在扯花生,父亲接过来仔细一看,告诉我:“哪里啊!这个钩打的位置是在不被采用的那一项……”
我怎么不细看一下呢?我的天!我尴尬极了,恨不得钻进花生垛里。
从此,我就慢慢灰心了,不再做我的文学梦、作家梦了。
弹指一挥间,30多年一晃又过去了。如今大家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活得滋润了,但总感觉又缺点什么似的。每天闲下来感觉有点无聊时,我就爱胡思乱想,当想到那个遥远的牛皮纸信封时,我竟然又萌动了写点什么的心——尽管我早就没有了为赚稿费而写作的想法。于是,我重新拾起文学梦,麻起胆子给《时代邮刊》《湖南散文》等杂志投稿。没想到,我的不少作品居然就接二连三地发表了。当我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看到那一个个牛皮纸信封时,我心潮起伏。
因为,如今这些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的,不再是我的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