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观点的发展与演变
2018-08-13单薇
单薇
摘 要:依托于自组织与自维生平衡演化系统的弹奏技术,在新的音乐需求不断产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相对规律性的整合,直接影响并推进了钢琴教学观点与理念的更新,使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产生历史性蜕变,形成了与时代息息相通的钢琴教学观点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钢琴;教学观点;进步
一、传统的教学思想
纵观早期钢琴教学学派所盛行的理论方法与观点,在这一时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训练学生的指法,矫正手部的各种动作和姿势,缺乏探究音乐作品的实质以及开发音乐想象力的内容。这个阶段,大量专门训练手指的书谱应运而生。
著名的钢琴师哈农所著的《哈农钢琴练指法》就是在这种以技术为先的氛围下产生的。哈农在指法练习乐谱前的序中写道:“如果每只手的五个手指平均发展,它们就能够演奏一切为钢琴而写的作品,余下来的仅仅是指法上的困难,这是容易克服的。”显然,这种说法100多年来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书中的手指练习法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同时代的卡尔·车尔尼的《钢琴学派的全面理论与实践》几乎成为当时钢琴教学知识的百科全书。他写了几千首练习曲,几乎涉及同时代演奏者可能会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这些内容是现代钢琴教学中一笔可观的财富。本文从对钢琴练习的认识角度来出发审视车尔尼的钢琴教程。车尔尼作为一位钢琴教育家,受到与他同时代的钢琴教学观点的极大影响,他个人坚信手指的发展必须完全依靠持续的、机械的手指操练,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无休止的重复,并且始终要着重从一种技术到另一种技术的训练过程,直到手指能够达到预期的灵活与速度要求为止。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大多数学生为了练就超凡的技术,刻苦至极、埋头苦干,甚至还可以为排解手指练习的枯燥,遵照教师的建议边看书边练习,各种针对手指弹奏训练的机械装置相继发明。
二、进步的教学观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钢琴演奏理论家路德维奇·德佩发表了一篇名为《钢琴家的手臂疾病》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尽管德佩觉得还缺少相应的、客观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持,但是通过其作为教育家和理论家的洞察力和直觉,提出的意见一针见血。对于钢琴技巧的观念,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钢琴声音的产生并不能单纯依靠手指的敲击,不能单纯地运用手和手指弱小肌肉的非自然力量,而是要依靠手臂的每个组成部分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原理。可以看到,德佩完全反对单独把手指技巧孤立出来看待,认为当手和手指得到在自由运动中的手臂的支持和加强后,力量就会分配到从肩膀到指尖的每一个弹奏部位。
1905年,弗雷德里·阿道夫·施坦豪森博士发表了在当时颇为令人震撼的《钢琴技巧的生理学错误与矫正》一文。施坦豪森对于传统的学派和解剖—生理学派进行了严厉抨击,他指出,弹奏钢琴时的手臂、手掌和手指与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区别,都要服从同样的规律,钢琴的弹奏动作与人的其他运动行为的区别不是身体外围部位(手指、手掌、手臂),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他还写道:“一个真正技巧的心理源头显示出手指操练是徒劳的。钢琴演奏的流畅性并不会通过一个手指的重复动作而加强,虽然这种操练能够增长强肌肉的力度,但这种增长应当是次要的,在训练中获得的肌肉增长使手指增强了力度和耐力,在练习中学习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运行手指同时保持所需要的音型顺序。学会控制细微的音量层次变化,则是一种头脑的学习,它与肌肉的发展毫无相通之处。”施坦豪森极为强调艺术的重要性,认为技巧是通过人的意愿和艺术意图与弹奏动作相互作用的,带有很强的不可分割性。可以说,他是最先构想出用更为合理的方法解决技巧问题的理论家之一,他把人们对钢琴演奏的研究视线从身体的弹奏部位引向头脑、想象力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上来。
现今出现一种可喜的现象:音乐表演领域的实践家、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与几乎和艺术没有直接关系的科学界代表,相继发表各自对钢琴(及其他乐器)演奏艺术新规律和新机制的看法。虽然观点各有差异,但共同点不谋而合,他们一致认为:演奏者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是复杂的生理、心理学结果;运动的调节器是音乐家想象中的形象,这种形象为演奏提供了动力;技术的运动机能要素并非与其他要素相隔绝,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技巧學派就此产生。
对比种种钢琴教学流派的观点以及多种因素传承的教学思想,当前的钢琴教育领域形成三种倾向:在基本保持手指学派立场的基础上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思想;继解剖—生理学派更深层次的研究,找到更为科学的运动形式;以心理和头脑内在因素为主导,以更前沿的思路寻找解决钢琴教学问题的最佳途径的心理—技巧学派(也称应用心理学学派)。这三种研究思潮同时共存,一直延续到现在。
参考文献:
[1]李君.钢琴演奏效率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5(4).
[2]方岳民.钢琴艺术的创新方向[J].零陵学院学报,2005(3).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