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2018-08-13钱忠鑫

教育·学习 2018年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词句小路

钱忠鑫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门,语言表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语言规律,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第二学段(3~4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一、体会朗读乐趣,激发朗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要避免单调枯燥的朗读技术性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朗读。如请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朗读时放些合适的音乐,有时也可让学徨的分角色朗读等等。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這课时,就可出示示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试着给图画配音。小壁虎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你能不能给它配配音?你真是一只有礼貌的小壁虎啊!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就连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由于本课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且对话较多,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在学生配完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指导学生分解色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二、溶“导”、“练”于一炉,渗透朗读技巧

一年级学生朗读技巧比较薄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朗读技巧,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范读、领读提示性的引读。让朗读溶“导”、“练”于一炉。而不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读出高兴的语气”这样毫无落实地指导。根据不同的课文,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可采用范读,领读,提示性引读等不同的“导”。如《美丽的小路》这课,可通过教师范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三个句子。让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 表达的不同语气。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比较。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朗读技巧。教师领着学生朗读,也非常适用于低年级,特别是对于一些较长的,学生容易读错的句子。这时教师可多次地领着学生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学生读的次数多了,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读成了破句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其次,教师还可进行提示性引读。如,朗读《松鼠和松果》第一自然段时,师读“松鼠——”学生接“聪明活泼”,师读“学会了——”生接“摘松果吃”师读“他高高兴兴地——”生接“起进大森林”……通过这引引读,学生很容易就把新课读熟了,总之,教师要注重不同形式的“导”,让学生在导中不断地练读,从而掌握朗读技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的重要性,因为它易于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考,而不只是按照规定好了的步骤行进。因此,实施这一过程,应防止过早地语言化,干扰直觉思维的进行,当然也可采用多种感知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诵读。

三、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所以在朗读训练时,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朗读。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就可引导学生抓住休现邓爷爷植树过程的几个句子进行品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面满汗珠”、“不肯休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品读体会。“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写了几锹土。”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卖。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练。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词句小路
顽皮的小路
《青铜葵花》选段
堆雪人
跟踪导练(五)2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会唱歌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