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2018-08-13曲韬君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曲韬君

摘 要:教师的“教”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为了学生的“学”。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前学”“共学”“延学”三大板块中,变革教师的“教”,以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前学;共学;延学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其本质就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从“重教”转变为“重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单进行预习,带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困惑走进课堂;课上,以学生为中心,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引领,解决困惑;课后,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继续探索。由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前学:学生独立自学,探求新知

前学,即前置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为新课作铺垫和指引。前置性作业能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对课堂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开天辟地》为例,笔者设计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如下。读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划一划:划出你认为文中写得很神奇的地方,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想象。写一写: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用几句话写下来。讲一讲:你能自己讲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吗?

“读一读”是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熟悉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想一想”是指中年级语文重点训练项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划一划”是指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文中的精彩句段,品词析句,做好批注;“写一写”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充分领略神话故事的魅力,从而对神话产生阅读兴趣;“讲一讲”则是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次深入学习。

二、共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课堂教学必定从了解学情开始。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前学收获,或在前学过程中产生疑问。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学生的疑问出发,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上,教师要改变个体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通过组内互帮、互学、互补、互勉,完成学习任务。

在共学环节,教师只是提出了自学要求,接着就是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质疑点评,看似教师的作用微乎其微,实则不然。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但还是应有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当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时,教师应进行有效的引领,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仍以《开天辟地》一课的合作学习环节为例。

1.PPT出示学习要求

合作探究:

①找一找:哪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神奇”?

②说一說:“神奇”表现在哪儿?

③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神奇”。

2.小组汇报

四人小组分工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质疑或补充。

首先,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思想碰撞,完善了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巡视并了解情况,对各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同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以学定教,确定点拨要点。

三、延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虽然课堂教学结束了,但学习并没有结束。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继续探究。如《开天辟地》一课,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对课文内容产生了质疑,“盘古坐起来就使大鸡蛋裂了一条缝,他为什么不站起来,站起来不就能把大鸡蛋挣开了吗?”“盘古一醒来身边就有大斧子、大凿子了,怎么可能呢?”这些问题看似幼稚,却表明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之后展开了思考。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愿望,难免会有漏洞,经不起推敲。

四、结语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己通过内化而学会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出发,改变“教”的策略,为学生之学而教,为学生之需而教,最终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