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称刘志丹夫人同桂荣为“刘嫂子”

2018-08-13殷晓章杜广东车红莺

侨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刘志丹习仲勋根据地

殷晓章 杜广东 车红莺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4月,33岁的刘志丹牺牲于东征前线。1996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99年5月4日,被毛主席等人称为“刘嫂子”的刘志丹夫人同桂荣逝世。2014年11月3日,刘志丹夫妇唯一的女儿刘力贞离世。2015年,同桂荣亲属和开国将军范明的嫡孙郝淼等人成立了丹勋教育基金会。

习仲勋撰文纪念刘志丹

1903年10月4日,刘志丹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1921年,刘志丹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做斗争。

1925年,刘志丹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他按照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大革命时期,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8年,刘志丹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他回到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1929年7月,他到陕甘边界从事兵运工作,领导创建了南梁(今甘肃华池县内)游击队。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后改编为红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9月,刘志丹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

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以少量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刘志丹比习仲勋长10岁,他们都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领导者,他们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为适应革命需要,陕甘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0月在南梁创办了红军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荔园堡,后迁驻豹子川的张岔。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

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关帝庙召开的由刘志丹、吴岱峰、习仲勋等领导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的会议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边金山任副主席,吴岱峰任参谋长。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1998年,刘志丹诞辰95周年之际,习仲勋与马文瑞撰文纪念:“志丹同志虽然比我们长十岁,但我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却感到他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同志,随和的好导师、好领导,也是好朋友、好兄长。他的确是一位光辉四射的革命家。”

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刘志丹,险遭“肃反先锋”戴季英的杀害。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离开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长征前进行整编,下辖3个团,共3000人,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戴季英改任军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商洛地区建立鄂豫陕边区根据地,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期间,戴季英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中共鄂豫陜省委委员。蔡川整编时,戴季英担任军参谋长,协助政委吴焕先指挥部队,中共鄂豫陕省委秘书长郑位三接替他担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军部队在陕西省延川县永水镇胜利会师,成立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此后,在鄂豫皖苏区“肃反”颇有经验的戴季英,充当了“肃反先锋”、“肃反专家”等角色。

1935年起,国民党军队发起对鄂豫陕边区第三次大“围剿”。大敌当前,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郭洪涛、聂洪钧等人却下令在陕北根据地开展“肃反”。这年9月下旬,戴季英等人密令红十五军团保卫部逮捕了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以及高岗等红二十六军营以上领导干部和陕甘边根据地县委书记和县苏维埃主席等干部,并杀害了200多人,给陕甘边红军和根据地造成了很大损失。

10月5日清晨,刘志丹接到“调你回瓦窑堡担任西北军委代理主席,指挥北线作战”的指示。10月6日凌晨,刘志丹抵达瓦窑堡,很快被“请”到了政治保卫局。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妻子同桂荣和年仅5岁的女儿刘力贞也被株连入狱。

随着刘志丹、高岗的先后被捕,习仲勋、杨森、黄罗斌、刘景范、马文瑞等人也未能幸免。

1935年10月1日到10月8日,原红二十六军及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领导60多人几乎悉数遭到清洗。在狱中,陕甘边特委书记张秀山拒不承认刘志丹以及陕甘边的战友们有“右倾取消主义错误”,戴季英说他是“粪坑里的石头”。

凡被捕人员一律遭到政治上的污蔑和肉体上的酷刑,刘志丹等人也不例外。关押在王家坪的习仲勋、刘景范等人备受煎熬,红二十六军领导人杨森、黄罗斌遭到诱捕后也被押到王家坪保卫局驻地,习仲勋仅仅冲着杨森、黄罗斌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就遭到保卫局看管人员的毒打。

就在戴季英等人准备对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再下毒手时,10月19日到达陕甘根据地吴起镇的中央红军了解到根据地的严重形势后,中央明确表态:“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董必武、王首道、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5人组成党务委员会调查陕北“肃反”,董必武兼主任。

11月7日,中央党务委员会宣布释放刘志丹、高岗、张秀山、习仲勋等18人。刘志丹饱尝牢狱之苦,却丝毫没有怨言。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刘志丹去见毛主席。毛主席快步迎上来说:“我是来投奔你的呀!”刘志丹忙说:“是你救了我!”

随后,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搞“肃反”的戴季英。1935年11月30日,党中央决定处分负责肃反的戴季英、聂洪钧二人,戴季英被撤销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刘志丹被释放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在终南山惨遭失败。部队被打散后经老乡掩护,谭生彬化装出山,历尽坎坷,于同年8月初回到延长。解放延长是刘志丹创建陕北苏区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

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等职的谭生彬生前在《志丹同志让我留在地方》一文中写道:1935年5月26日,前敌总指挥刘志丹和前敌总政委高岗率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主力突入城内。经三小时激战,全歼敌延长驻军八十四师直属骑兵连及民团、矿警4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马匹、银元、辎重。

延长解放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伪县政府院内。6月1日,刘志丹率红军离开延长开往甘泉。部队离开的当天下午,高岗通知谭生彬等人开会。谭生彬写道:“散会后,高岗对我说:‘生彬同志,志丹同志让我通知你,考虑到巩固和发展地方政权的需要,经前委和西北工委研究,决定你还是留地方工作。看到我失落、沮丧的样子,高岗笑了。他严肃地说:‘小谭,老刘就怕你想不开,所以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向你讲清这个道理。你是党员,做事情、想问题要顾全大局,要服从组织的决定!”

谭生彬写道:“现在,每当我忆起这段历史,都会万般感慨。我感谢志丹同志为我创造了这样一次机会,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志丹同志的高瞻远瞩、知人善任和全局观念,让我钦佩,让我折服。”

让谭生彬痛心的是,1936年4月14日,33岁的刘志丹牺牲于今天的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

1935年12月被中革军委任命为红二十八军特派员的裴周玉在《百年足迹》回忆录中记述了刘志丹牺牲的情景:刘志丹爬上光秃秃的山头观察敌情,他把所观察的敌情与部队战斗进展情况,给宋任穷政委写了一封信,让通讯员跑步送回军指挥所。突然,敌人的一挺机枪射来一梭子弹,正好射中刘志丹的胸部。子弹是从他左胸穿过去的,碰着了心脏。当时,他的面色变得蜡黄,呼吸极度微弱,昏迷了过去。

“待了一会儿,刘志丹神志略微清醒,睁开了眼睛,环顾了一下四周,想用双手撑着身体坐起来,用劲抓住我的手,以极微弱的声音说:‘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只见他嘴唇动了几下再也听不见声音了。医生赶到时,刘志丹军长已停止了呼吸。”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烈士。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943年4月下旬,刘志丹的灵柩由瓦窑堡水沟坪迁移到今天的志丹县城北刘志丹烈士陵园内,延安各界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迁灵、公葬仪式,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词颂赞刘志丹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叶剑英、陈云、谢觉哉等领导人也纷纷题词,对刘志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给予极高评价。

2017年7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刘志丹烈士陵园举行。来自社会各界4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1921年,18岁的刘志丹和陕西省吴起县楼坊坪乡17岁的同桂荣结婚。刘志丹在榆林上过中学,但他没有嫌弃一字不识的同桂荣。

1929年,他们的女儿刘力贞出生。据刘力贞生前回忆:父亲在渭华起义失败后,重回陕北搞武装斗争。1934年陕北红军壮大了,有了陕甘根据地。国民党派兵围剿红军和根据地,作为红军家属的她们屡遭劫难。敌人来抄家,挖祖坟,又残杀了我的二姑父。母亲毫不畏惧,带着一家人躲进深山荒岭中,日子十分艰难。后来,陕甘苏维埃主席习仲勋知道后,派游击队将我们接到南梁根据地。

刘志丹在世时,同桂荣主要做根据地妇女组织和后勤工作,她还给毛主席等人做过棉鞋,给贺子珍接过生。同桂荣生前回忆:“我问贺子珍,陕北冬天这么冷,毛主席为啥还穿单鞋?贺子珍说,主席长征时冻坏了脚,天冷就肿疼,有双棉鞋又太紧穿不成……于是我向她要了主席的鞋样,上街买回鞋料,用三天三夜时间做好了一双又大又软的棉鞋送给毛主席。年底的一天,毛主席住在保安,夜里办公时脚太靠近木炭火,把鞋烤了个洞。我闻知又重给他做了一双。接着我又给其他几位领导人也各做了一双,还为习仲勋赶缝了—件棉袄哩!这件事直到1956年毛主席还记着。一次毛主席请我在中南海怀仁堂看戏,又提起做棉鞋的事,对身旁的周恩来、朱德说,‘刘嫂子在瓦窑堡给我做的那双棉鞋,又绵软又暖和,穿到脚上舒服极了!”

1937年的一天早上,毛主席的警卫员气喘吁吁跑来让同桂荣给贺子珍接生。她急忙跑到毛主席住的窑洞,毛主席一见她高兴地说:“刘嫂子,快,快来呀!”大约10多分钟后,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出生了。后来毛姣姣(后来改名“李敏”)去苏联了,40多年再没见过面。有一年在上海,姣姣已是中年,一见面她就认出来了,叫她“刘妈妈”。

全国解放后,同桂荣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文革”中,她受到牵连赋闲在家。“文革”结束后,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出生的同志让,是同桂荣的侄儿,他从小跟着姑姑长大,从部队复原后,仍和姑姑一起生活。在他的记忆中,姑姑从来不为她自己考虑。姑姑那时的工资比较高,但她穿得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太,她把自己的牛奶都留给来治病的老乡喝。

1999年5月4日下午,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逝世。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习仲勋同志携夫人齐心发去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唁电说:“刘嫂子跟随志丹同志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历尽千辛万苦,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志丹同时是我的革命导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与志丹同志和刘嫂子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2014年11月3日,陜西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力贞在西安病世,享年85岁。

刘力贞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以及刘云山、栗战书、赵乐际、李建国、朱镕基、李铁映等领导分别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表示悼念。受习仲勋夫人齐心委托,习远平到家中吊唁并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

为了铭记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片丹心,为国建勋”的博大情怀,2015年,开国将军范明的嫡孙郝淼等人成立了丹勋教育基金会,把视野投向革命老区,资助那里的贫困学生和需要帮助的人。

猜你喜欢

刘志丹习仲勋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西安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和刘志丹牺牲八十周年
两碗鸡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