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初探
2018-08-13陈延华
陈延华
摘 要:当前,中小学各年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非常高。学校要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
调查表明,当前在中小学各年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非常高。笔者作为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亲身体验了这一点,很多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也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教育工作的成效有着决定性作用。
一、给学生以微笑,让学生感受温暖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要给学生心灵的慰藉与呵护。教师的一个微笑足以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更能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因此,班主任应该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感染每一位学生,每天早晨带给学生一个好的心情,使学生能心情愉悦地面对一天的学习。
班主任还可以用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以赞扬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攀高锋;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的微笑,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教师和同学抛弃,从而使学生产生刻苦拼搏、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胆量。
二、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关键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毫无疑问肯定是苍白无力的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感情极其脆弱的阶段,学生如果体验不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就会变成性格孤僻、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的失群孤雁,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想法。班主任若能适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是沟通人与人情感的纽带。家庭的影响、自身的问题都会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郁闷。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心中积聚的忧郁就会给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学习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学习成绩下降等一些不良后果。所以,班主任要适时地消除学生心中的积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审时度势,在交往中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交流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一些社会活动,然后通过相互交往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从而在感情上引发共鸣,最终在心理上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小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有着这样的心理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把握时机,把握合适的对象,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症下药。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都会受到教师的偏爱,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更要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每个生命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化解學生心中的郁闷。这样,无形中便用爱心驱散了学生心中的乌云。
四、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赏识教育
班主任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赞美与鼓励,可促使学生自信和自强。如果滥用表扬,排斥适度的批评教育,则会使学生产生自以为是、自负等不良品质。
小学生处在幼年时期,自我评价不成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标准作为参照,然后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判。所以,教师对他们评价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众所周知,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赞美与赏识,才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恰当的赞美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反而还会使学生经受不住批评与挫折。生活中不乏因成人批评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学生。一些学生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能抵抗外部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这样的学生,即使长大后也难以承受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难以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指出,经常性的、过度的赞美最大的坏处在于容易使学生养成自觉性差的习惯和人格品质。过度的赞美容易使学生为了得到赞美而表现得非常好,这种表现并非学生自觉自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教师或家长的表扬、赞美等),这种赞美已具有了一定的功利性。久而久之,这类学生便养成了看他人眼色行事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定的外力推动。这些学生成人后言行容易受制于他人,一旦没有任何奖励措施,他们便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由此可见,“糖太甜了也会腻”,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学生身上不妨推行“半糖主义”,赏识赞美学生应有度。
总之,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但是,只要班主任能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春风化雨的爱心,就能使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每一棵幼苗必定会长成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周玉梅 陶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