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抢”

2018-08-13龙茂林

侨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蚂蟥冰棒稻子

龙茂林

在我的家乡湖南岳阳市,水稻一般种两季。7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上二季稻,还务必在立秋前将秧苗插下。如果晚了,收成将减少,甚至绝收。才二十天左右的工夫,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记忆里,它是维系所有农家生活命脉的繁重劳动的代名词。“双抢”时,要举家上阵,从七八岁开始,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就留下了我儿时的瘦小身影。

天刚朦朦亮,我在大人由轻到重的呼唤声中醒来,揉着惺忪的睡眼,很不情愿地从蚊帐中钻出来,慢吞吞地走向屋后的茅房。接着,听着大人的唠叨,喝下几碗粥,赤着脚跟在大人背后,“双抢”期间的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早上清凉,是拔秧的好时机。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的小草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在初升的太阳下闪耀,不时滴落在奔走田埂上人们的脚背之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

一大把整齐的扎秧草放在密匝匝的秧苗上,人们弯着腰把秧苗一小把一小把地从秧田里拔起,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地把秧苗根部的泥巴洗去,再从前面抽出几根扎秧草,简单绕拧成细绳,熟练地打了个活结,随手就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丢在身后。不一会儿,后面翠绿的秧把越来越多,在晨风中瑟瑟飘摇。

秧田必须要水源充足,农田水利不发达的年代,一般都依池塘做田,背阴潮湿之地恰恰是蚂蟥的天堂。日上三竿时,我们腰酸背疼,饥肠辘辘地从秧田里走上来,吸附在腿肚上的几条蚂蟥,已滚圆滚圆了,没有吸饱血的蚂蟥一头粘连在腿肉里,饱了就会自己滚落。这时我们一边骂着,一边习以为常地从腿上将它们拽下来,找根细树枝,插进蚂蟥体内,随着滴落的鲜血,蚂蟥皮被穿肠翻了过来,最终化成一滩水。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三四亩田,父亲总是胸有成竹地根据每块田里稻子的成熟度,决定先收割哪块田。割稻时,手持一把铮亮的镰刀顺着水稻倒伏的方向将其一一割断,然后再一把把理好。一块块稻田在镰刀嚓嚓声中露出了一截截整齐的稻桩。有力气、手快,才是割稻好手。我常见到在田野里捂着手急匆匆、满脸痛苦的小伙伴,手快比不过刀快,稍不留神,锋利的镰刀就可能亲吻你的手。如今我手上的刀疤依旧如新,只是不知道那把镰刀烂在哪里……从最初的斛桶到脚踩的打稻机,好长时间我都是专职抱稻铺。我裸着身子,只穿个短裤衩,弯着腰把一把把稻谷从泥田里抱起来,深一脚浅一脚来来回回,将稻铺递给大人。

临近中午,骄阳喷火。田野里,脚踩的打稻机千篇一律地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震颤飘荡在旷野的远方。知了在声嘶力竭地嘶鸣着,好像在倾诉着夏日的炎热。两种声音在原野上空交织,奏出了农人的艰辛,农人的心酸……

太热了,歇伙是一件幸福的事。留守家里做饭的母亲用大水壶送来了茶水或早晨吃剩的稀饭,算是“打中尖”。这时满身泥巴犹如泥猴的我们顾不上喝水,噗通一下就跳进了池塘。池塘表层的水也是热的,必须下潜到水底,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那是一种沁脾的凉爽。片刻的清凉,温热的茶水,换来一丝暂时的惬意。继而我发现胳膊上、胸脯上已然留下一条条被稻铺划扫的红痕,汗水流过,一阵一阵刺啦啦地疼。这时大人又吆喝起来: 再下田,加把劲,打完这块田,就可以回家吃午饭了。

轰隆隆的齿轮转动声,哗啦啦的脱谷声汇聚成正午的喧嚣。大人们一只脚用力支撑着躯体,一只脚用力踩着打稻机脚踏板,双手紧紧握住稻把,摁在滚轮上用力转动着。随着打稻机消灭了周边的稻鋪,我们疾驰在泥巴田里,从越来越远的地方将稻铺抱回来快速递给大人,在大人身体的晃动起伏中,谷粒唱着欢快的歌,离开了稻草,飞入前方的斗中。

“双抢”的午饭,父母隔两天尽可能让我们吃上家养的小公鸡,有意让我们补补身子。饭桌旁边没有电风扇,流着满头大汗的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鸡块、喝着丝瓜蛋汤,只觉得幸福满满,苦楚与疲惫早就抛之脑后了。

突然,天空中传来咔嚓一声巨响,所有的人都无奈地扔下饭碗,离开饭桌,奔了出去。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暴雨可能伴着刚才的雷声呼啸而至,我们得快速把上午收回来摊晒在大场上的稻谷收起来,否则雨把稻子淋湿后会发芽、发霉,上半年就白忙活了。此时,屋前的大场基上熙熙攘攘,村里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即便没有晒稻的人家也会赶过来帮忙。各种工具将稻谷团成一堆,用大塑料薄膜盖上,再压上石头、稻草,防止被风吹开进雨。整个过程火急火燎,容不得半点松懈,自家稻子盖好后还要帮助别人家盖,总之,必须保证所有稻子不能淋雨。也有来不及收、稻谷被淋雨的时候,如果碰上持续阴雨天,晚上就得一锅一锅地炒干。这就麻烦了,炒干了最多能磨点粉,就不能辗成像样的大米了。淋雨的稻子交不了公粮。粮站收稻员拿根空心的铁钎子插进麻袋,又抽出来,在主人可怜巴巴的眼神中,捏起几粒稻谷丢进嘴里一咬,白眼一翻,拉回去,拒收!碰上这样的事,伴随雨夜炒稻声的是女主人的眼泪和男主人的叹息。

夏天的暴雨,来得突然,走得也快,天很快放晴了。这时总觉得这雨是来捣乱的,大人们又骂起了天。

“冰棒冰棒,香蕉冰棒;冰棒冰棒,豆沙冰棒。”一声声吆喝伴着自行车铃铛声将我们吵醒,卖冰棒的来了。大人为了鼓励我们继续好好干活,有时也抠点零钱出来给我们解馋。5分钱1根的冰棒太令人回味了。我小心翼翼地剥开冰棒纸,不忘将粘在纸上的碎冰舔到口里,冰棒香甜的雾气夹杂着丝丝凉意一下子钻入鼻孔中,让人迫不及待狠狠咬上一大口,含在嘴里缓缓化掉,再一点一点咽下肚去,只半支冰棒下肚顿觉通体舒畅极了。

雨后的凉爽经不住太阳公公的霸道,半下午左右,息风了,整个原野又像大蒸笼一样闷热不堪起来。插秧的人们个个汗流浃背,草帽下的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里,一阵刺辣,却也无法分出手来擦一把。大人们将手里的秧苗掐分成一撮撮,快速地按进滚烫的泥巴里,弓腰有序地往后倒退着,一棵棵秧苗慢慢将水汪汪、白茫茫的水田装扮得郁郁葱葱。插秧是个技术活,插得不好不能成活,回头还要补棵,所以大人一般不让我们插,孩子们只能抬抬秧苗,把秧苗往大人身后传递。

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去,黄昏时分透出了些许温柔。

“双抢”的早晚是干活最佳的时间段,在火烧云的映射下,人们经历一天的劳作,体力所剩无几,可深知明天农活任务更加艰巨,不得不在蚊子牛虻的叮咬下,继续奋力抢收抢种。阵阵犁田人呵斥牛儿的声音,为田间放水而吵架的声音,和着四起的炊烟一同飘忽在田野上空。

天色渐黛,池塘边挤满了人,洗脚的,洗农具的,牵牛喝水的,抬水的,洗菜的……我们赤身裸体地在池塘中翻滚,肆意嬉笑打闹;相互表演仰浮,肚皮朝上,这在我们那里称之为“漂尸”。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渐已消失的“双抢”,伴随着我从7岁一直持续到18岁参军入伍,并已化成一种融入血液与骨头里的记忆,镌刻盘踞在我的心灵深处,其滋味刻骨铭心、让人想笑、想哭……

“双抢”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坚强!时光如梭,这种特殊的经历,此生不会再有,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双抢”!

猜你喜欢

蚂蟥冰棒稻子
第一次割稻子
蚂蟥养殖路上不彷徨
巧用冰棒棍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已经足够
冰棒哪儿去了
蚂蟥逃跑的秘密